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网络舆情的整体性治理研究

来源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ca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网络舆情的有效治理能够促进政社沟通,弥合社会裂痕,推动科学监督和民主决策.但是当前我国网络舆情治理呈现治理主体、治理理念、法律法规、信息服务和治理流程的碎片化.从多元主体的共同价值基础、我国舆情治理的现实环境来看,具有应用整体性治理理论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应通过建立公民需求为首的服务精神、整合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治理架构、建立一站式信息发布渠道、营造舆情演化的良性生态、促进舆情治理法制化建设等举措,在政策、规则、服务供给、监控等方面实现网络舆情的整体性治理,促进网络空间的清朗健康.
其他文献
小火慢炖的爱很难得,梦想也是.rn时间打碎镜花水月,吉光片羽飞逝而去,返璞归真的相守成了稀缺品.人与人,人与物,人与梦想,都需要一根红绳维系,是由彼此系上的,而非月老.rn山城巷里有条“爱情巷子”,短而窄,却弥漫着无限深悠的韵味.木椅木桌,绿植蔓上旧墙壁,间或跳脱出一些花的颜色,晴时有光、阴时听雨,穿插几个闲适的背影,就是一页光阴碎片.
期刊
欧美媒体涉华疫情报道错综复杂.作者自建欧美媒体涉华疫情报道语料库,并基于Fairclough三维分析框架,用James Martin评价理论中的态度系统梳理语料库文本,分析其中态度词汇的评价意义分布特征,研判欧美媒体涉华疫情报道的态度趋势.研究发现:欧美媒体涉华疫情报道态度褒贬不一,其中消极评价话语偏多.这种他塑的中国形象建构与欧美国家的意识形态、利益关注,以及新闻传播者的价值观念、话语角色认知密切相关.因此,中国官媒及自媒体有必要提升对外传播效能,关注新闻受众的阅读态度,从而有效展示中国的积极形象.
以我国煤炭行业中少数几家实现重组上市的国有大型煤炭企业——淮北矿业为研究对象,回顾资产并购重组过程,分析资产并购重组的动机,并利用事件研究法和财务绩效分析法对资产并购重组的效率进行剖析.研究发现:市场对淮北矿业资产并购重组预期较高,公司的资产规模和收入总量迅速扩大,在事件窗口期内股东财富增加明显;公司的运营能力和盈利能力都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但是资产并购重组之后的财务风险控制略显不足.研究结论显示:煤炭企业在资产并购重组之后需要关注后续发展,提高各模块的融合效率;积极推进国有企业“混改”,健全公司治理结构
《尚书》是中华文化的元典,为“七经之冠冕”,是我国古代文明发展历史的见证.文章基于已建成的《尚书》平行语料库,详细梳理了《尚书》中法律核心词“罚”字的内涵及意义分布,并对两个英译本的翻译模式进行对比分析.研究发现:James Legge译本秉承了忠实原语的翻译思想,翻译模式呈现出“直译>释义>省译”的分布倾向;Martin Palmer译本的翻译模式为“直译>省译>释义>改译”,不完全拘泥于字面,适度采用多样化翻译方法,增强了译文的可读性.两个英译本促进了《尚书》蕴含的中国古代法律思想的传播,对法律古文中
《性命古训辨证》一文撰述于傅斯年担任史语所所长十年之期,傅斯年通过运用语言学与古代考据学的方法探究史学发展新的可能性,揭示了他破后而立的想法.在傅斯年看来“疑古”之后的史学重建对于中国史学的发展十分重要,传统史学发展路径与现代治学观念并不是不可调和的,只有将西方与东方的学术理论用新路径结合起来,才能打破传统史学束缚,建立由中国领导的“东方学”.
清代诗文中灾害题材诗歌占比颇大,各种常见灾害类型几乎均有涉猎.这些灾害诗的书写较为全面地继承中国古典诗歌现实主义的写作传统,以史家笔法直录其事,展现不同历史时期下,清人面对灾害和时政的不同态度.康乾时期,表现出积极抗灾的达观精神;晚清哀世之下,则形成了讽刺时政、劝世讽世的主题倾向.艺术上以赋法入诗,在篇幅扩大的同时,细致入微地展现灾害给百姓带来的沉重灾难,融议论、叙事、抒情为一体,聚焦社会现实,展现世态万象,寄托诗人匡正时弊的愿望,增强诗歌惩恶劝善的社会功能.这些灾害诗歌不仅反映清人的环保观念,还反映出根
作为明代十三道监察御史之一,清军御史自宣德元年出现,至万历年间退出历史舞台,150多年间在任期规定、考核制度等方面经历了诸多变化.文章概述清军御史的发展历程,分析其工作效果,认为作为都察院派驻地方主持清勾工作的负责人员,清军御史自派遣之初就出现了扰民现象,最终导致清勾事务成为明朝的一大弊政,并从流动性的派遣原则、科学化的考核标准、专业化的工作内容和端正性的职业态度四个方面,探讨了明代清军御史的管理和运行对当代监察官队伍建设的启发.
国画,因其意境深远的表现手法,常给人们留下巨大的想象空间,呈现出亘古悠长的魅力.rn谈起国画,大家免不了会对作者产生兴趣,正所谓“画中见人品”.的确,创作出这些名画的作者,除了有着高超的艺术造诣外,一定还有着非凡的心灵追求.rn怀着一份探求,摊开青年作家胡烟的最新散文集——《忽有山河大地》.思悟中,不觉被众多画者的别样人生所触动.
期刊
瀼渡之光,是一种包罗万象的表达.而我,就想记录一条河,一座电厂.rn河是瀼渡河.rn一条叫瀼溪、瀼渡溪、瀼涂河的河水,从铁峰山南麓大坝村马鬃岭大沟奔腾而来,在西南向东北蜿蜒流经分水而成靳家河;从西北流向东南流经三正而成双河;到达柱山携手磨刀河、麻天溪,流经甘宁而成甘宁河;奔腾而下流入瀼渡,就成了瀼渡河.
期刊
“雨后登楼看山,柳荫堤畔闲行.”这是苏东坡所说的,人生赏心乐事.rn北碚区柳荫镇东升村突然跳入眼里:“东升村,六平方公里,2800余人.早几年,村民大多外出打工,村容破败,近年来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建成了重庆最具特色的艺术村落,被列入中国美丽乡村之列.”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