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搞好教育教学的基础,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条件之一。作为教师要关心学生,理解学生,让学生感受得到老师的爱护。本文更是提出要用“谈恋爱”的心情去对待每一位学生,与学生谈心,提升教学质量,实现快乐教学。
【关键词】师爱;“谈恋爱”;教育机智
所谓的“恋爱”,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人都有着不同的定义。在现代,普遍被认为是人与人基于一定的物质条件与人生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对对方的最真挚的仰慕,并渴望对方能够成为自己的伴侣的最强烈、最稳定、最专一的情感。那什么又是“谈恋爱”的心情呢?恋爱是幸福的,谈恋爱的心情也是美妙的!作为教师,就是需要具有如同“谈恋爱”般的好心情去与学生接触,更好地教育学生,具体表现为以宽容的心、理解的心、支持的心、信任的心、仰慕的心、疼爱的心去对待孩子们,让他们从你的身上,从你的言语中,体验到阳光般的温暖与真挚的师爱。
一、为什么要以“谈恋爱”的心情去对待学生呢?
笔者最近读了一本西藏活佛嘎玛仁波切所著的书《安心就不会痛》,其中有个章节谈到“用谈恋爱的心情跟每个人谈话”。活佛嘎玛仁波切曾拯救过数百位轻生者、资助过数千位贫困儿童上学,帮助过数万人在生活、学习乃至事业上最终获取成功。不止一位因失恋而欲自杀的人问活佛:“您是一位高僧,又没有谈过恋爱,也没结过婚,如何体会我们失恋的感受,又如何指导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活佛笑着说:“我谈过,我天天都在谈恋爱,你呢?自私地只是爱一个人,而我爱的是每一个人。我每天都在以不同的方式与每一个人谈恋爱,跟老老少少谈,跟男男女女谈,甚至我每天还跟佛祖谈。而我的恋爱方式是:我有为他们无私奉献的想法,并没有占有欲,所以我就不存在‘失恋’这个问题而已!”活佛的“我有为他们无私奉献的想法”,就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刻骨铭记的名言,为我们的学生,为祖国的花朵无私奉献自己的爱。
《学记》中有句古训:“安其学、亲其师、乐其友、信其道。”教育是服务性行业,我们应视学生为上帝,提供最好的服务给他们;我们应视学生为自己的孩子,呵护他,教育他;我们更应该视学生为我们的恋人,探求他们心中的所思所想,明确他们的知识需求与心理需要,给予他们更温馨、更贴心的爱,帮助他们更健康更茁壮的成长。
二、如何以“谈恋爱”的心情去对待学生呢?
1. 教师需要拥有“谈恋爱”的好心情
现在的老师与10年乃至20年前相比,心理压力与工作负担都更显沉重。不是单单教好书,培训好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获奖就行了,课题的开展、教法的探究、学生社团的经营、学校部门的管理以及许多与教育或教学扎根串连的琐事一筐筐。在这种情形下,我们更希望教师们能提高素养、重视师德,以“谈恋爱”的好心情去对待学生,关爱学生,避免因工作忙碌或不顺心,影响到教育的质量。《教育心理学》中谈到:“以师爱为核心的积极情感是教师的重要心理素质,体现为教师对教育事业、对学生和所教学科的热爱。另外,教师对学生的真诚热爱,既是教师良好心理素质的一种表现,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是其他教育因素所不可代替的。”
2. 教师需要懂得发挥教育机智,以不同的方式去关爱每一位学生
《教育心理学》中指出:教师的教育机智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循循善诱,因势利导;(2)灵活果断,随机应变;(3)分析原因,对症下药;(4)把握时机,掌握分寸。
大家都知道,有些“恋人”,也就是对象,她喜欢“浪漫”,你送她鲜花、礼物、一餐美食,她会更高兴;有些喜欢“朴实”,你帮她做做家务或给予家用,她会很满足。有些喜欢阅读,你送她一本好书,她会欣喜若狂。有的喜欢唱歌或体育锻炼的,你陪着她去唱唱K或打打羽毛球,她会觉得更有意义。这一切,都体现出不同的恋爱对象,都有着不同的恋爱需求。
而我们的每一位学生,他们的成长环境不同、个性不同,面对的问题不同,所以他们的内心需求也是不同。也就是说,我们既要“因材施教”也要“因情施教”。那么我们该如何以更好的心情与方式去教育一般学生与特殊学生呢?
第一,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在科学合理的备课之下,用幽默的言行去吸引学生,让你的学生喜欢上你,喜欢上你的课,这是重中之重。
第二,用宽容的心、理解的心去接纳那些调皮搞怪常常犯错或不交作业的学生。正面积极地引导学生努力克服困难,帮助改正不良的学习习惯。
第三,用支持的心、信任的心去帮助班里的弱势群体或性格内向的学生。
第四,用仰慕的心、赞赏的心去鼓励那些积极性不强,自信心不大的学生。
总之,在与学生沟通中,教师需本着少惩罚、多肯定;少质问、多鼓励;少训斥、多交谈;少命令、多引发的谈话政策,进行入情、入理、入境、入心的教育,让孩子学得成功,学得快乐!
三、用“谈恋爱”的心情去对待学生,应该注意些什么?
1. 爱不可过度,造成“溺爱”。班里有些学生很聪明,但学习不够刻苦,喜欢偷懒。老师就给他制定目标来激励他:“如果你考了95分,就一星期不用做作业,如果你考了100分,就优惠你一个月不用做作业。”孩子们当然很欢喜啦,所以拼命地努力,最终完成了目标,可过了没多久,成绩就下降了。我想原因大家都很清楚。作业是体现所教、巩固所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一日不做可以,一周不做勉强,一月不做则危险。
2. 爱要公平,不可让学生因爱而生“恨”。有一次,我的学生对我抱怨道:“老师,我觉得您很不公平,您太偏心那些差的学生了,我的英语明明学得比他们好,说得比他们棒,成绩也比他们高很多,可您就是关注他们,提问他们的次数比我多,连奖励他们的印章也比我多。”做老师的都知道,后进生是我们的命根子。可是学生从他们的角度出发去看问题,则责备我们教育的不公平,所以做好奖励前的解释与善后的工作是十分重要的,避免部分学生因爱生恨,影响整体教育质量。
3.“谈”的时候,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谈心。物质方面的给予,例如“小印章”、“小奖状”、“小礼品”等等可以有,因为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是最直接、最简单、最快速收到教育效果的方式。但最长远、最有效的方式还是谈心,因为精神需要远远大于或深刻于物质需要。物质奖励只满足于一时,或一段时间,但精神的疏导、鼓励与帮助,则有可能影响一个学期、一个学年,甚至更久。
四、用“谈恋爱”的心情去对待学生,有什么好处呢?
每一种教育模式都需要有一套评价系统。用“谈恋爱”的心情去对待学生,又该如何去衡量或是评价其效果呢?首先,它一定是教育教学效果在一定程度上的提高,教育成功最容易显现的就是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其次学生的学习精神面貌有所改观,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与专注度有所提高。再次就是师生关系融洽,班集体的凝聚力有所提高。
总而言之,教师拥有好脾气,是一种修养,教师拥有好心情,是一种境界,教师拥有好策略,是一门艺术,师生最终将彼此受益。希望教师能用好的心情去带动学生的好心情,用好的心灵去赢得学生的好心灵,向着教育的最高境界去努力!
参考文献
[1]岑国桢.教育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嘎玛仁波切.安心就不会痛[M].兰州: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
[3]芦淼.不一样的恋爱心理学[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
[4]韩丽霞.用爱播撒希望 收获幸福果实[J].教育实践与管理,2012.
[5]梁晓.爱是教育的磁场[J].师道,2011.
【关键词】师爱;“谈恋爱”;教育机智
所谓的“恋爱”,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生活背景、不同的人都有着不同的定义。在现代,普遍被认为是人与人基于一定的物质条件与人生理想,在各自内心形成的对对方的最真挚的仰慕,并渴望对方能够成为自己的伴侣的最强烈、最稳定、最专一的情感。那什么又是“谈恋爱”的心情呢?恋爱是幸福的,谈恋爱的心情也是美妙的!作为教师,就是需要具有如同“谈恋爱”般的好心情去与学生接触,更好地教育学生,具体表现为以宽容的心、理解的心、支持的心、信任的心、仰慕的心、疼爱的心去对待孩子们,让他们从你的身上,从你的言语中,体验到阳光般的温暖与真挚的师爱。
一、为什么要以“谈恋爱”的心情去对待学生呢?
笔者最近读了一本西藏活佛嘎玛仁波切所著的书《安心就不会痛》,其中有个章节谈到“用谈恋爱的心情跟每个人谈话”。活佛嘎玛仁波切曾拯救过数百位轻生者、资助过数千位贫困儿童上学,帮助过数万人在生活、学习乃至事业上最终获取成功。不止一位因失恋而欲自杀的人问活佛:“您是一位高僧,又没有谈过恋爱,也没结过婚,如何体会我们失恋的感受,又如何指导我们应该怎么办呢?”活佛笑着说:“我谈过,我天天都在谈恋爱,你呢?自私地只是爱一个人,而我爱的是每一个人。我每天都在以不同的方式与每一个人谈恋爱,跟老老少少谈,跟男男女女谈,甚至我每天还跟佛祖谈。而我的恋爱方式是:我有为他们无私奉献的想法,并没有占有欲,所以我就不存在‘失恋’这个问题而已!”活佛的“我有为他们无私奉献的想法”,就是我们每一位教师都应该刻骨铭记的名言,为我们的学生,为祖国的花朵无私奉献自己的爱。
《学记》中有句古训:“安其学、亲其师、乐其友、信其道。”教育是服务性行业,我们应视学生为上帝,提供最好的服务给他们;我们应视学生为自己的孩子,呵护他,教育他;我们更应该视学生为我们的恋人,探求他们心中的所思所想,明确他们的知识需求与心理需要,给予他们更温馨、更贴心的爱,帮助他们更健康更茁壮的成长。
二、如何以“谈恋爱”的心情去对待学生呢?
1. 教师需要拥有“谈恋爱”的好心情
现在的老师与10年乃至20年前相比,心理压力与工作负担都更显沉重。不是单单教好书,培训好学生参加各级各类比赛获奖就行了,课题的开展、教法的探究、学生社团的经营、学校部门的管理以及许多与教育或教学扎根串连的琐事一筐筐。在这种情形下,我们更希望教师们能提高素养、重视师德,以“谈恋爱”的好心情去对待学生,关爱学生,避免因工作忙碌或不顺心,影响到教育的质量。《教育心理学》中谈到:“以师爱为核心的积极情感是教师的重要心理素质,体现为教师对教育事业、对学生和所教学科的热爱。另外,教师对学生的真诚热爱,既是教师良好心理素质的一种表现,也是一种重要的教育力量,是其他教育因素所不可代替的。”
2. 教师需要懂得发挥教育机智,以不同的方式去关爱每一位学生
《教育心理学》中指出:教师的教育机智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循循善诱,因势利导;(2)灵活果断,随机应变;(3)分析原因,对症下药;(4)把握时机,掌握分寸。
大家都知道,有些“恋人”,也就是对象,她喜欢“浪漫”,你送她鲜花、礼物、一餐美食,她会更高兴;有些喜欢“朴实”,你帮她做做家务或给予家用,她会很满足。有些喜欢阅读,你送她一本好书,她会欣喜若狂。有的喜欢唱歌或体育锻炼的,你陪着她去唱唱K或打打羽毛球,她会觉得更有意义。这一切,都体现出不同的恋爱对象,都有着不同的恋爱需求。
而我们的每一位学生,他们的成长环境不同、个性不同,面对的问题不同,所以他们的内心需求也是不同。也就是说,我们既要“因材施教”也要“因情施教”。那么我们该如何以更好的心情与方式去教育一般学生与特殊学生呢?
第一,提升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在科学合理的备课之下,用幽默的言行去吸引学生,让你的学生喜欢上你,喜欢上你的课,这是重中之重。
第二,用宽容的心、理解的心去接纳那些调皮搞怪常常犯错或不交作业的学生。正面积极地引导学生努力克服困难,帮助改正不良的学习习惯。
第三,用支持的心、信任的心去帮助班里的弱势群体或性格内向的学生。
第四,用仰慕的心、赞赏的心去鼓励那些积极性不强,自信心不大的学生。
总之,在与学生沟通中,教师需本着少惩罚、多肯定;少质问、多鼓励;少训斥、多交谈;少命令、多引发的谈话政策,进行入情、入理、入境、入心的教育,让孩子学得成功,学得快乐!
三、用“谈恋爱”的心情去对待学生,应该注意些什么?
1. 爱不可过度,造成“溺爱”。班里有些学生很聪明,但学习不够刻苦,喜欢偷懒。老师就给他制定目标来激励他:“如果你考了95分,就一星期不用做作业,如果你考了100分,就优惠你一个月不用做作业。”孩子们当然很欢喜啦,所以拼命地努力,最终完成了目标,可过了没多久,成绩就下降了。我想原因大家都很清楚。作业是体现所教、巩固所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一日不做可以,一周不做勉强,一月不做则危险。
2. 爱要公平,不可让学生因爱而生“恨”。有一次,我的学生对我抱怨道:“老师,我觉得您很不公平,您太偏心那些差的学生了,我的英语明明学得比他们好,说得比他们棒,成绩也比他们高很多,可您就是关注他们,提问他们的次数比我多,连奖励他们的印章也比我多。”做老师的都知道,后进生是我们的命根子。可是学生从他们的角度出发去看问题,则责备我们教育的不公平,所以做好奖励前的解释与善后的工作是十分重要的,避免部分学生因爱生恨,影响整体教育质量。
3.“谈”的时候,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谈心。物质方面的给予,例如“小印章”、“小奖状”、“小礼品”等等可以有,因为对于小学生来说,这是最直接、最简单、最快速收到教育效果的方式。但最长远、最有效的方式还是谈心,因为精神需要远远大于或深刻于物质需要。物质奖励只满足于一时,或一段时间,但精神的疏导、鼓励与帮助,则有可能影响一个学期、一个学年,甚至更久。
四、用“谈恋爱”的心情去对待学生,有什么好处呢?
每一种教育模式都需要有一套评价系统。用“谈恋爱”的心情去对待学生,又该如何去衡量或是评价其效果呢?首先,它一定是教育教学效果在一定程度上的提高,教育成功最容易显现的就是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其次学生的学习精神面貌有所改观,课堂参与的积极性与专注度有所提高。再次就是师生关系融洽,班集体的凝聚力有所提高。
总而言之,教师拥有好脾气,是一种修养,教师拥有好心情,是一种境界,教师拥有好策略,是一门艺术,师生最终将彼此受益。希望教师能用好的心情去带动学生的好心情,用好的心灵去赢得学生的好心灵,向着教育的最高境界去努力!
参考文献
[1]岑国桢.教育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2]嘎玛仁波切.安心就不会痛[M].兰州:甘肃人民美术出版社,2015.
[3]芦淼.不一样的恋爱心理学[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0.
[4]韩丽霞.用爱播撒希望 收获幸福果实[J].教育实践与管理,2012.
[5]梁晓.爱是教育的磁场[J].师道,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