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等对话 张扬个性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ene8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过程中进行。”这就意味着师生的关系应该是互为主体的平等关系,在课堂教学中师生彼此敞开心扉,相互接纳。这时的教师已不再是简单的教学管理者,也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应是学生学习的伙伴,是平等中的“首席”。基于这一要求,我们教师在教学中进行了大胆地尝试。以下是课堂上的一些摘要,希望能引发大家的思考。
  
  “这个问题是你提出的,请你自己点名吧!”
  
  初次在课堂上听到这样的话语,我深深地感受到学生和老师之间的平等,老师把点名权让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平等对话的自由,同时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激发他们自主地走进言语的深处。看来这种做法是值得尝试的,然而,课堂上的反馈让我们有喜有忧。
  
  案例一
  课堂上,老师请一名学生起来提问。这位学生兴致极高,认真质疑,问题提得很有思考价值。老师满心欢喜,请他点名请人回答。学生点完名后,因为享受了点名的乐趣,心中美滋滋的,只顾着高兴,哪里还听得进别人的回答。其他学生有的能够用心听一听,有的因为没有被点到,无精打采地坐在椅子上,也有的因为无聊,自己在抽屉里找快乐。
  
  案例二
  在《特殊的葬礼》一文中,初读了课文后,老师让学生就“塞特凯达斯瀑布”提问。一位学生踊跃举手提问:“塞特凯达斯瀑布是在什么地方?”他正准备点名让别人回答,周围立即就有学生笑答道:“这还用问,在巴西呗!”点名者怏怏地坐下。
  
  案例三
  学习《祁黄羊》伊开始,学生只提出一些疏通性问题,如:①祁黄羊是什么人?②祁黄羊推选了哪些人做中军尉?③他们有什么才能?这时老师对学生说:“你再读读课文想想,提的问题自己能不能解答,如果真的不能,我们大家帮你。”学生很是聪明,过了一会儿他们的问号少了一些。同时,教师启发他们进一步思考:在这篇课文中,我们还有一些更想知道的问题,如:祁黄羊推荐人才的经过怎样?祁黄羊和秦穆公有几次对话?其中哪一次最能感动你?秦穆公为什么说祁黄羊“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你觉得祁黄羊是一个怎样的人?并让学生讨论比较这几个问题,哪个问题更能有思考的价值。通过这一讨论,他们认识到,在促使自己深入思考的地方,应留意重点的词句,选择性地提出问题,养成咬文嚼字、认真推敲的好习惯。
  
  【一点通】
  教育心理学认为,问题是思维的起点,又是思维的动力。在这里,教师采用了给学生点名权的方法,顺利地打开了学生的心智大门。但是,我们从案例一和案例二中可以看出学生对学习形式的积极性重于对学习内容本身的兴趣的现象,其中案例二也折射出个别学生思维的惰性。为此,教师很有必要引导学生认识自己提出的问题的意义,刺激他的积极思维。同样是问题,对学生思维能力的促进作用却是大相径庭的。我们教师的责任就是让学生解决有价值的问题。案例三中的教师没有一味跟着学生走、由着学生走,而是指导学生对所提问题进行梳理、调整、提升,选准学习目标,围绕那些有很大的覆盖面和穿透力、相互之间有关联的或相对集中的专题进行研究。
  
  “老师想给你们提个建议!”
  
  学生的语言无法表达他自己的想法或者他们一起讨论后,仍无法得出满意的解决方案时,教师的一句:“我想给你们提个建议!”对学生会起到拨云见日的作用。在对话中,我们鼓励学生个性化的、多角度的、有创意的求异思维的发展,也不排斥阅读中思维的求同。
  案例一:适时点拨求异
  “迎客松姿态优美,枝干遒劲,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这是苏教版第八册《黄山奇松》中的一句话。学生理解了这句话的意思后,让他们用“郁郁苍苍”一词造句,所造的句子真是令人失望。
  甲:地里的庄稼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充满生机。
  乙:黄山奇松真是郁郁苍苍呀!
  丙:下午,我们在郁郁苍苍的树林里踢球。
  ……
  不难看出,这三个句子似乎都造出了“郁郁苍苍”的意思,写出了“郁郁苍苍”的味道;但是,甲句模仿之迹明显,乙句求速不求质,有投机取巧之嫌,丙句中“踢球”与“郁郁苍苍”又形成了冲突,显得不协调。面对这样的句子,教师必须给以正确地引导:“老师想给你们提个建议?请你们充当小小画家,按照时间、地点、人物、干什么四要素展开讨论。”学生们的讨论非常热烈,非常精彩。
  不一会儿,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在孩子们的脑海中明晰起来了,一个个优美的句子也在他们笔下诞生了。
  甲:学校的老松树虽然饱经风霜却仍然郁郁苍苍。
  乙:郁郁苍苍的大森林景色美丽,令人神往。
  ……
  
  【一点通】
  点拨是一种艺术。阅读教学中合理运用点拨,将会给学生在知识上以启发,开启学习的门径;在精神上振奋,活跃思维,养成会学的习惯,享受学会的喜悦。教师还要善于利用课堂中的现场资源(学生说、读等活动),引发学生“对话”的契机,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生发的世界,走进教师及同伴的心灵深处。
其他文献
话剧《屈原》是郭沫若1942年创作的著名历史剧。该剧将屈原备受政治打击的一生,通过橘颂、受诬、招魂、被囚、雷电颂五幕表现了出来,塑造出一个坚贞不屈、热情澎湃的爱国屈原形象。统编本九年级下册语文教材节选了《屈原》第五章第二场,该部分主要表现了以靳尚为代表的邪恶一方企图加害屈原,屈原面对着风雷电发出了雷霆万钧的呼喊,具有极强的戏剧艺术感染力。本文从独特的戏剧语言人手,分析《屈原》(节选)中的戏剧语言是
很长一个时期,概括课文中心思想是阅读教学必不可少的“铁定”步骤,课改以后,不见诸课程标准的目标或要求,也就逐渐淡出了课堂。但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旨,依然是教学目标之一。语文课程标准在不同学段目标中分别要求:“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思想感情”或“课文内容”等是外延宽泛的概念,课文的主旨即主要的旨意、中心意思等也就包括其中。在把握课文题旨的教
通过亲身教学实践,可以看出,留白教学比传统教学更加符合学生的心理和学习特点,更能激发学生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收获成功和喜悦,提高学习能力。  在美术界,画家们都有这样的共识:一幅好的画作不能太过饱满,而是要留给画面一些空白,这就是通常所说的留白。尤其是在国画创作中,画家们通常会有意识地在画卷上留出空白,以更加充分地表现主题。事实上,把这一留白艺术延伸到课堂教学中,同样可以创造一种教学境界。然
本单元意在引导学生阅读《语文常谈》这本书,以及开展拓展性学习活动,涵泳语言、走近学术。一方面,使学生能够在理解书中重要概念的同时,关注、积累、思考生活中的语言文字现象;运用书中的相关内容解决自己在语文学习中遇到的语言问题,产生探索汉语言文字规律的兴趣,提高对汉语言文化的认同感。另一方面,学生通过在阅读中梳理思路,厘清关系,感受学术性著作的语言特点,把握学术性著作的形式特征,获得学术性论著的阅读经验
日前,学生阅读小说的主要问题是读不懂、读不透,不能准确理解把握小说的主题。这个问题概括起来说,就是学生小说阅读理解力亟待提升。缘何出现这一问题?  小說是通过描写环境、叙述故事情节、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作者对社会、生活的深度思考和理解的一种文学体裁。环境、情节、人物是小说的基本要素,这些要素最终聚合成小说的矛盾冲突,并以此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表现主题。因而,读懂小说,提升小说阅读理解力的关键,就是
梁启超谈“作文教学法”的书面版本一共有三个。最早的见于1922年《改造》杂志第4卷第9号,标题为《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改造》所刊共为八节,文末有“未完”字样,但随后一期《改造》终刊号上未见下文。《吉林教育公报》1924年第7卷第84期刊载《中学以上作文教学法(续)》,刊完9、10、11节(此部分与《改造》所刊部分,以下简称“改造版”)。“改造版”后经修订增补,增为12节,收入《饮冰室合集·专集
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陶西平说,教师成长是课堂改革的关键。教学改革要在课堂上实现,其成果也主要体现在课堂上。通过对一些课堂教学实例的解析,我们可以思考语文教育教学的关键问题,从而明晰教师成长发展的方向。  一、教学实例解析  学习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是影响教学质量的重要因素。下面从这三个方面具体来谈。  1.学习目标方面  学习目标是教师教学时面对的首要问题,学习目标要根据学情、学段、单元学习
当前,听课、评课是一种比较普遍的语文教学研讨活动,也是学校和各级教研机构促进教师发展的主要活动形式。但是,如果对各种形式的听课、说课进行深度思考,就会发现这些活动的效果常常不尽如人意,对语文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教师专业素质的发展,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之一,是课堂教学诊断的缺失。  很多教师在听课评课活动中,缺少课堂诊断的意识和能力,听课热情不错,而评课态度却较为冷淡;听别人评课
【关键词】事理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教学内容  “教什么”历来是课堂教学中研究的核心问题,是决定着整个课堂教学走向的大問题、主问题。“教什么”远比“怎么教”来得更重要、更关键。“教什么”是方向性问题、战略性问题,而“怎么教”却是方法性问题、策略性问题。故必须高度重视“ 教什么”的研究工作。  笔者在对经典事理说明文《大自然的语言》的观课中发现,很多教学内容存在虚浮、繁杂、散乱、琐屑等问题:既教
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中学语文新课程教学改革已经进入到新課标、新教材的实验教学操作阶段,而中学语文新课程改革能否顺利进行,关键在于中学语文教师是否适应新课程、新教材的要求。教师既是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者,也是课程的具体实施者。因此,加速培养适应新课程、新教材教学需要的语文教师应是重中之重。作为高等师范院校培养合格师资核心课程之一的语文教学论,在现代教育学学科体系中是一种不可或缺的存在,在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