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运用信息技术优化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来源 :读写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shun923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教育技术领域的应用媒体也在不断地提高层次,在教学改革发展的今天,传统的教学方式逐步拓宽为多种媒体的教学。信息技术手段进入课堂教学已经成为一种趋势,它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起到了明显的作用。因此,在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使阅读教学得到更好的发挥。下面结合我的教学实践就信息技术在阅读教学中的作用谈几点体会:
  一、使用信息技术可以明确阅读的目的要求,了解明显的和暗含的阅读任务要求。
  在教学《狐狸和乌鸦》这一课时,我先让学生读课题,然后让他们提问题。学生的问题:狐狸和乌鸦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接下来我就让他们看幻灯动画、听朗读,让他们在边看动画边听朗读的基础上,再说说狐狸和乌鸦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故事?并要求他们注意狐狸的表情、注意模仿狐狸说话的语气。当学生有声有色地讲完故事的大概内容后,我追问狐狸是怎样骗取乌鸦嘴里的肉的呢?学生们都说是狐狸用好话骗取乌鸦嘴里的肉。我补充说:"是的,骗人的好话都是好听的话,就是花言巧语。狐狸就是用花言巧语骗取乌鸦嘴里的肉。"我利用多媒体导入直观形象的动画片,让学生明确故事的主要角色。这样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出发,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故事内容的欲望,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让学生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明确了阅读的目的要求,达到自主学习的目的。
  二、使用信息技术可以使阅读教学集中注意于课文中的主要内容。
  执教《狐狸和乌鸦》时,我紧紧把握阅读教学集中注意的课文内容制作课件,利用课件紧紧围绕着狐狸骗走肉的整个过程展开课文的教学,课件的展示也紧扣对狐狸的三次说话内容的理解,从而达到教学的主要目的和要求,使得课堂不散不乱,有主有次。教学中,我先出示课件让孩子观察麻雀的羽毛和乌鸦的羽毛,为了提起学生的兴趣,我又问:"你们想听听麻雀的声音和乌鸦的声音吗?"学生都异口同声地说:"想听!"。于是我就把麻雀的声音和乌鸦的声音放给他们听。最后,我问:"乌鸦和麻雀相比声音没有麻雀的好听,羽毛没有麻雀的好看,这下你们知道狐狸的话是真的还是假的了吧?但是它为什么还要这样说呢?",生:"为了讨好狐狸呗,让它开口,这样肉就会掉下来了。"师:"三次对话后狐狸得到肉了吗?",学生们都笑了:"得到了,哈哈哈哈......上当了。"
  在阅读教学中,利用多媒体可以把教学内容、教学经验和信息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完成教学的各种功能。可以使课堂教学由静态到动态,由无声到有声、变抽象为形象,扩大了课堂信息容量,使学生能够获得更加广泛的知识,并给学生创造一个丰富、轻松的学习环境,使得教学内容形声化、表现手法多样化,使语文课堂教学生动、直观、形象。
  三、使用信息技术可以使阅读教学中的重点、难点得以顺利突破。
  《荷花》是一篇写景记叙文,写了"我"在公园的荷花池边观赏荷花并展开想象的事。作者不仅写出了荷花的阿娜多姿,而且写出了荷花的神韵。课文描写荷花的样子的第2、3自然段是重点;课文描写我幻想自己变成荷花的第4自然段是难点。我在执教《荷花》时,在学生熟读课文后,通过他们的想象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见机出示了课件,让学生通过看课件,理解二、三自然段中的重点语句,让学生入情入景,欣赏荷花的美丽。有的学生看图后这样感叹:荷花真的太美了!从学生的感悟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在课件视频画面的引领下,学生进一步体会了作者"忽然觉得自己仿佛就是一朵荷花时眼前出现的景象",体会到了叶圣陶先生文字的优美,突破了教学的重、难点。因此,多媒体技术在阅读教学中所起的画龙点睛的作用正是因为它解决的问题往往是教学中的重、难点,其最佳教学效果是其他教学手段难以比拟的。
  四、使用信息技术可以使阅读教学更好地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情感。
  在执教《东方之珠》时就采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景,激趣导读。先是借图激趣。展示电脑课件出示香港夜景图,出示课题,在理解第一自然段的基础上出示中国地图,指出香港位置,然后对学生说:"同学们,你们到过香港吗?看过香港的美景吗?今天老师就带大家坐上飞往香港的飞机一起去看一看。"同学们顿时欢呼起来:"耶......我发现平时最"捣蛋"的同学也把目光集中在了我身上,那堂课让我觉得课堂是如此的轻松、欣慰。
  这样借助信息技术的参与为学生学习课文创设了一种情境,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为随后的教学打下了基礎。教学时既要注意到课型特点,更要注意到教材特点,教师应该把较多的精力放在带领学生借助图画和相应的语言文字上,通过"读"去感受"东方之珠"的迷人和繁华,通过"读"去与作者产生共鸣,从而受到爱"东方之珠"及爱祖国的教育。课堂教学以情感为纽带,变得更富诱惑力,使学生的好学精神得到培养,促使学生在好学、乐学中逐渐懂得爱,懂得热爱崇高,追求美好。
  五、使用信息技术可以使阅读教学的拓展空间得到更好地发挥
  多媒体计算机具有储存大量教学信息的能力,可储存许多阅读材料,教师可以在教学设计时多下功夫,课件里利用超链接拓展孩子学习空间。在教学《荷花》一课时就利用了一节课的时间给学生自我拓展学习,在网络教室里我把网页制作的课件分发给每个学生(课件里的内容有:课文内容、荷花的种类、作品欣赏、荷塘美景、诗风词韵、荷花与佛教、荷花特征习性、作者简介、课堂练习),随他们任其选择,拓展自己想要空间,我在他们自我选择拓展的基础上进行个别指导。有的选择朗读课文,有的选择仿写课文,还有的选择了解荷花种类......这样确实做到了把课堂教给学生,非常适合学生学习,使拓展空间得到了最好的发挥。
  综上所述,我认为新课程越来越多地得益于优美的课件的辅助,给了学生有艺术美的享受。信息技术已经成了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教师可以借助这一手段,促进教学思想和观念的转变,使我们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得到更新,从而形成师生角色的新转化。我们作为新时代的语文教师,就要善于通过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实现教懂、教准、教活、教精,使学生达到乐学、善学、勤学、活学,从而使教学进入最佳状态。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语文界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定,课文是否讲深讲透、环节设计是否紧凑成为评价一节好课的一把尺子。有的教师认为,自己只要环节设计合理、将教材内容讲深讲透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因此,在教学中不知不觉地把自己束缚在教科书中,对每一篇课文都繁说细讲,生怕有半点遗漏,而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以影响教学环节、耽误教学进度、影响课堂秩序等为由置之不理。  在各种听课活动中,我们也经常发现有的教师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
期刊
摘要:病句的判断与修改是近几年中考中常见的题型,许多学生常常感到束手无策,所以结合中考中的病句试题进行分析,总结几种常见的病句类型,并提出修改意见。  关键词: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分析  纵观各省市语文中考试题,不难发现病句的判断与修改,已成为中考常见题型之一。由于平时教学中淡化语法知识,对此类题很多学生感觉束手无策,甚至成为学生学习的一个难点。如何解答这类试题呢?下面我就结合2011年中考病句试题进
期刊
【摘要】初中语文教学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素质为目标的。本文立足探讨初中语文教学的趣味性问题,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阐述了初中语文教学工作中的一些问题及对策,以期提高初中语文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初中语文 教学趣味 学生兴趣 基础教育  一、初中语文趣味性教学开展的意义  语文教育是对中华民族文化的传承,是传播汉语和发扬祖国人文精神,培养创新人才的一种途径。中学语文课堂应该
创造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它的作用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而增大,它的威力将在知识经济时代百变得更加巨大和不可替代。创造性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学体系,是对以往一切教学体系的继承和发展,是在信息社会来临之前超前实施的、符合信息社会要求的教学举措。综观作文教学的发展历程,创造性教学是最佳选择。  一、通过创造性作文教学,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地向认识自然、认识社会的深度和广度跃进  作文教学通过正
期刊
作文是语文科的综合性、应用性很强的一种实践活动,是语文教学的综合训练。作文是制约小学生提高语文成绩的瓶颈,要使小学生比较正确地运用书面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教师必须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作文的基础训练。因此,作文教学应贯穿整个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作文指导,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养成勤写作的良好习惯,变怕作文为喜欢作文。  一、体验生活,培养兴趣  要想学生写好作文,教师必须从培
期刊
  本文通过测定肺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及尿液中血管抑素的含量,与其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血管抑素与肺癌诊断、转移及治疗的关系。  本文所分析的肺癌患者血清及尿液中血
当老师难,带农村小孩子更难,这是大部分小学老师深深地感触。是的,工作二十年来,一直工作在农村的我,越来越觉得农村小学老师这份工作的分量与负担,为了适应现行教育,在工作中,我不断摸索和改进新的教学方法。  一、情境教学  1、为了能使孩子们能很好的接受教学,喜欢学习,自觉学习。我在开学初认真研究新学期教材,针对教材安排设计各个环节的教学活动,特别是在布置教室上,我打破了以前的观念,思考着怎样才能使孩
期刊
"鉴赏不是被动的接受,而是一种富于创造性的意识活动。如果说艺术创作是自己的生活体验借着语言、声音、色彩、线条等等表现出来,那么艺术鉴赏就是运用联想将语言、色彩、线条等等还原为自己曾经有过的类似的生活体验。"传统教学方法对诗歌意境美目标的追求存在"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状态,这样忽视了诗歌的情境,关注于孤立的"意象",没有以情感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自然难以达到对意境的感悟。在诗歌教
期刊
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教学中,如若针对小学生天真活泼,求新、求异、求奇、求趣的天性,把快乐引进课堂,广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那将会起到学习的催化作用,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那么,如何运用快乐教学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让学生兴趣浓厚地去学习知识呢?我认为可从以下教学环节探索尝试。  一、引人入胜地导入  新课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首要环节,良好恰当地导入,会激发学
期刊
在前不久的一份语文教学杂志上看到了这样一段文字,"在当代中学生的作文中,我们很难体会到那种触动人心的情感,很难沐浴到情感的雨露,处在花季的少男少女们的情感是丰富的,想象是多彩的,一棵草、一朵花都会引起他们无限的感慨;一句批评的话,一段感人肺腑的语言,会使得他们泪水涟涟、思潮翻腾。可是,那么丰富的情感、那么缤纷多彩的心灵世界却在一些同学的笔下变得僵硬,死气沉沉。  那么,怎么才能培养学生对作文的兴趣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