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初探

来源 :中国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trengthandhono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容提要: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要重视课堂常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要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要运用正面评价,激发学习兴趣;要尊重学生的选择,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尊重他们的想法。
  关键词:小学 数学 教学 初探
  在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怎样才能让低年级学生打好学习数学的基础呢?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淡几点体会。
  一、重视课堂常规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
  要教育学生上好课,就一定要重视课堂常规的训练。没有良好的课堂常规制度,就无法进行正常的教学,保证教学的质量。对初入学的孩子进行课堂常规教育,讲大道理,他们听不懂,我就用具体形象的事例、浅显易懂的儿童语言。例如,组织新入学的小朋友去看高年级的大哥哥、大姐姐们是怎样上课的:听到上课铃声响,他们立即走进教室;做好课前准备(把书、文具盒等学习用具摆放在课桌上),安安静静地坐好,等老师来上课;课堂上发言要举手,老师请谁发言就站起来发言;等等。高年级的同学良好的学习风气会给小朋友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然后,再来对这些小朋友进行课堂常规训练,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当然,这样的训练,不可能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在实际的教学中还会出现这样或那样不遵守课堂常规的“小插曲”,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边发现边纠正。学生一个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教师往往要经过多次不厌其烦的教育和训练。
  二、创设情境,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我省教育家汪广仁校长说:“兴趣是学生最要好的老师。”低年级学生正处在数的运算的初期阶段,这时他们还具有明显的学前儿童的心理特点,他们思维的主要特点是具体形象性,同时思维的抽象逻辑性开始萌芽。低年级数学教材中的主题图都运用学生熟悉的、喜欢的、能够接受的素材为题材,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些主题图,创设学生喜欢的、适合学生学习又便于教学操作的轻松情境,激发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感投入新的学习活动中,亲身体验数学的魅力和奇妙,体会到生活中数学是无处不在的。例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我在教室里摆设一个小商店,让学生充当售货员和顾客进行“买卖”,让学生们身临其境的学习。又如教学“认识位置”时,把教室作为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创设这些情境,都是学生身边的事、熟悉的事,学生怎么能不感兴趣呢。
  三、运用正面评价,激发学习兴趣。
  正确的评价,是对学生的学习各方面作出切合实际的肯定的一种方式。它可以强化学生的积极心理,使学生对学习产生成就感,激发学习兴趣。低年级孩子是很在乎奖励的,因为小朋友们的自我意识还不是很强,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会对小朋友们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为此,在课堂教学中,我经常使用表扬性的语言评价学生,诸如“你的方法很有主见”、“你真棒”、“你的回答很令老师满意”、“很好”等等,鼓励学生、肯定成绩。对于学生的不足要委婉地指出,如“这道题计算错误,可能是太紧张了”、“你的答案非常接近正确答案了,如果你再认真想一想,老师相信你会成功的”,“你只要比一般人稍微努力一点,你的进步会更快”。宽容学生的错误,从学生失利中寻求成功的一面,呵护学生的自信心。这样,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充满了对学生的人文关怀,有效地使缺乏自信的学生逐渐树立信心、敢于表达、乐于交流、学会合作。
  四、尊重学生的选择。
  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如果教师的教学方法不适当,不尊重学生的选择,不注意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就会使学生形成一种刻板的、固定的思维方式。例如在教学简单加、减法的应用题时,要学生记住凡是“一共”就是“加法”,凡是“还剩”就是“减法”,实际上学生掌握了此类所谓的“诀窍”后,对于进一步学习数学知识、发展智力是极为不利的。在教学这些内容时,要引导学生应用加法和减法的意义来解决此类问题。
  尊重学生的选择,就要清醒地认识到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思维主体、有他自己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老师不能把自己认为好的解题方法强加于学生,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而是应该引导学生自主地思考、学习。学习中学生思考后,再与同学和老师一起交流、探讨,自己选择一种觉得比较好的方法掌握,这既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又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在不违背教育目标和原则的条件下,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我允许和尊重学生在活动中表现出来的选择性,支持每一个学生按自己的特点去发展,重视学生的自主性,尊重他们的想法。例如在教学十几减9的减法时,先让学生观察情境图、了解图意,并根据问题列出算式“13-9”。启发学生:“你能算出13-9的得数吗?”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寻找计算方法,并互相讨论交流。交流中可能会出现以下多种算法:用数数的方法,一个一个地减;用破十的方法,先从10里减去9,再与剩下的合并;用平十的方法,先减3再减6;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等于13,1 3减9就等于几;等等。学生说出的算法只要正确、合理都给予肯定,千万不能搞“一刀切”。
  以上便是我在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的点滴认识。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的艺术,还有很多东西等着我们去探究。只要我们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一颗热忱的心去探究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一定会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刘娟娟著.有效教学——小学数学教学中的问题与对策.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山版社,2005.
  2、章志光主编.小学教育心理学.北京:中国人民人学出版社,1999.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编写.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北京:北京师范人学出版社,2002.
  (作者简介:丁荣坤,男,汉族,1975年12月出生于贵州贵阳,小学教育专业大专学历,小学数学一级教师职称,1996年至今在蒙台小学担任数学教育教学工作。通信地址: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沙文镇蒙台小学;邮编:550016;电话:13078564123)
其他文献
本刊讯(齐琳洁)6月9日16时30分,高考已结束,乌鲁木齐市西山西街南一巷雅山新天地小区,19岁的高三女生小芳呆立窗前,她突然转身说要出去买些东西,母亲申女士不放心跟了出去。  一出门,申女士被眼前的场景惊呆了,女儿站在5楼楼道的阳台上准备往下跳,她失声哭喊着跑上前准备抓住女儿,但一把只抓住了她的一只鞋子……  学习从不让大人操心  6月10日下午,记者闻讯来到雅山新天地小区21号楼3单元,该栋楼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就应考虑采用何种方式、何种手段激活课堂气氛,使教学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从而真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创新欲,对学习物理产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自觉地训练技能,达到教学的目的。本文就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谈笔者的见解。  一、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要生动有趣  在课堂上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表达艺术运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
对于学生来说,一堂45分钟的课真正有效的时间只有20-25分钟。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抓住机会去汲取更多的知识?备课尤为重要。教师只有把课备得充分,课堂效率才会高。比如,在我们这个县城的中学,很多孩子是从乡镇来的,压根儿就没接触过什么英语。因此,在备课的时候也得把学生这块给备好,以方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课堂有所收获。  一、备好课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教师就好比导演,课堂教学能否达到预期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都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课堂教学的时效性也备受关注。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对教学过程持续探究,并对提出的问题积极探求行之有效的方法,必须加以大力改进。针对数学教学的方法,我认为应探五方面。  一、加深研究,提高效果。  高中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不仅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是课程的研究者、建设者和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
新课程改革对我们中学教育工作者们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要给中学生物教学注入新鲜的活力。课堂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激活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的行为。针对教学过程中要处理的各种关系,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突出一个“活”字来。让课堂“活”起来的目标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为了提高生物课堂的效率。精心预设课堂教学是课堂“活”起来的保障,为此,我采用下列方法激活
如果说,在诸多教学活动中有一个令人瞩目的亮点的话,那就是公开课;如果说,有一种课型能使各种教学观点相互碰撞,能引发上课教师、听课教师深入思考、广泛讨论的话,那也是公开课。公开课的现场观摩不仅仅是活动的展示、活动的结果,更重要的是活动的过程。各校遴选做课教师的过程,就是组织广大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过程。教师做课的过程,是从理论层面到实践层面、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 。  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怎样才能提高
贵州5名男孩在垃圾箱内死亡,令人痛心。随后的调查发现,5个孩子中有4个处于辍学状态。  而就在差不多同时,在“一切为了农村学生”的21世纪农村教育高峰论坛上,河北省教育厅巡视员、中国教育学会农村教育分会理事长韩清林透露,近四年来,全国小学辍学率大幅度回升,“从2008年辍学生63.3万人,辍学率5.99‰,到2011年辍学生已经达到88.3万人,辍学率8.8‰,这与1997年、1998年、1999
教育是文化传递和文化传播的过程,是“社会的核心”,在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马丁·路德曾说:“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也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们所受的教育,人们的学识、开明和品格的高下。这才是利害攸关的力量之所在。”“利害攸关”,多么严重的字眼,又有多少人清醒地认识到身负的重任,并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前
2010年,经教育部评标专家委员会评审,共有25所院校中标“国培计划(2010)――中小学骨干教师研修项目”(简称国培计划),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简称人大附中)成为其中唯一的一所中学,承办高中数学班。当代著名教育家、国务院参事、数学特级教师、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任项目首席专家,数学特级教师、人大附中副校长周建华和数学特级教师、人大附中数学教研组组长梁丽平任项目负责人,来自北京、天津、重庆、黑龙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