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教育 理性前行

来源 :中国教育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ztsb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是文化传递和文化传播的过程,是“社会的核心”,在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中起着基础性的作用。马丁·路德曾说:“一个国家的前途,不取决于它的国库之殷实,也不取决于它的城堡之坚固,也不取决于它的公共设施之华丽,而在于它的公民的文明素养。即在于人们所受的教育,人们的学识、开明和品格的高下。这才是利害攸关的力量之所在。”“利害攸关”,多么严重的字眼,又有多少人清醒地认识到身负的重任,并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前行?
  韩愈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传道”排第一位。那么,教育到底要达到怎样的效果才能算是成功的完成“传道”这一任务了呢?有人这样说:“把所学的都忘了,剩下的就是教育。”我也认同这个观点。十几年的学习,文字、公式、概念所承载的文化已经融入到血液当中,成为生命的一份子。知识在人们身上烙下了民族的印记。做为一个教师,应该做的是培养国民具有良好的教养——内心纯正、举止文明、葆有生命的灵动与自由的天性。怎样才能达到这一目的呢?
  首先,提高自身的生活质量。校园生活伴随着我们的职业生涯,关系到我们的生活质量。社会地位会直接影响我们的身心愉悦程度,但更大程度上,志趣与素质决定影响生活质量的成就感和内心充实程度。丰厚的学识与彻底的理性能赋予我们一种大气,使我们坚守“自由之精神、独立之人格”,虔诚地尊奉人类的核心价值,真诚的鼓励学生,乐于与学生平等交往,能用发展的、整体的、和谐的、充满爱意的眼光看待学生,在学生的成长与自己的成长中获得快乐、提高生活质量。
  其次,树立教育也是一种服务的观念。《学记》云:“凡能率众能牧民者,谓之师。”在传统观念里,教育不过是师之惠泽、师之恩荫,老师培养造就的是能“治国平天下”的“君子”、“士大夫”、“接班人”。现代教育是“使每一个人成为他自己”的教育。做为一名普通的教师,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必须尽可能的为学生的发展提供机会,让他们更多的体验到被人关注、被人爱护的温暖与幸福,更多的体验到自由的探究与成功的快乐与自豪,使具有不同天赋、潜能、不同气质、性格和不同文化的背景的学生都能得到最充分的发展,使他们在以后的社会生活中能找到他们应处的位置,最充分的实现他们作为“大写的人”的价值。
  最后,认真、踏实的参与教育科研。探索能带给我们的是开放的心态、学习的需要、超越的意向和成长的渴望。有时候,我们在抱怨:每天要批改那么多的作业,要处理那么多的琐事,要应付那么多的检查,哪来的时间搞这些花样?细细想来,教育科研并不是花样,它给予我们的是发展的空间和机会。教育科研的真正价值不在于“发现规律、建构真理”,而在于将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变为我们自觉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理念。
  教育科研让我们明白,教育需要等待。大到好的品质的形成,小到一个概念的掌握,都很难一步到位,而是一个不断丰富、不断深化的过程,一个需要不断“温故知新”的过程。学生不是天才儿童,需要他们明白的他们都明白,需要他们会背的他们都能准确无误的记住,他们需要时间消化、吸收。对教师来说,就需要等待,在等待中发现孩子们的进步,在等待中获得我们坚持的动力。
  教育科研让我们明白,过重的课业负担会导致孩子们的认识肤浅。过重的课业负担,使孩子们一天到晚忙忙碌碌、疲于应付,没有足够的时间去消化、深化、细化所获得的知识,去发现知识的个人意义,去构建属于自己心灵财富的知识。
  教育科研让我们明白,教师应该给予学生完整、健康的爱,即了解、尊重、关怀、教育、责任、宽容。学生对很多问题疑惑不解,这是由他们的年龄、智力和见识决定的。做为教师,不能也不该埋怨学生的无知,不要指望学生和你站在同样的高度理解生活,应该用一种亲和的态度和平和的心态,去和学生交流、沟通、兼容,给予他们实实在在的帮助,不厌其烦的解答、讲述,像对待你牙牙学语的孩子一样对待他们。
  教育是一个评述用词。当我们评述某人受过教育时,就意味着我们肯定他身上的某些高尚的品质,如清醒从容、勇于担待、敢于创新、乐于分享、善于沟通、善待他人、热情公正等等。教育一定是使人产生这些高贵品质的过程。我们所从事的就是赋予学生这些阳光品质的事业,我们的信念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社会的文明走向,为了美好的当下与更加民主文明的未来,我们必须努力。
  (作者电话:13119361810;信箱:xiayuer344@126.com)
  
其他文献
清明节到了,小龙和家人挎着篮子去给故去的亲人扫墓。坟墓在远处的坝上,从村口走到坝上,既要走大路,也要穿小路,沿路是无边无际的绿草红花。  “哇,好软呀,像是走在地毯上呢。”小龙活泼地在长满草的小路上跳来跳去。  穿過小路,小龙一家走进开满油菜花和紫云英的田里……  油菜花,黄灿灿,阵阵花香随着春风飘荡。穿过油菜花田,小龙一家人都变了个样,身上沾满了油菜花瓣。  “看,我们都成了‘花人’啦。”小龙指
本刊讯(齐琳洁)6月9日16时30分,高考已结束,乌鲁木齐市西山西街南一巷雅山新天地小区,19岁的高三女生小芳呆立窗前,她突然转身说要出去买些东西,母亲申女士不放心跟了出去。  一出门,申女士被眼前的场景惊呆了,女儿站在5楼楼道的阳台上准备往下跳,她失声哭喊着跑上前准备抓住女儿,但一把只抓住了她的一只鞋子……  学习从不让大人操心  6月10日下午,记者闻讯来到雅山新天地小区21号楼3单元,该栋楼
常言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么在物理教学中,教师就应考虑采用何种方式、何种手段激活课堂气氛,使教学生动活泼、丰富多彩,从而真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探索欲、创新欲,对学习物理产生兴趣,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自觉地训练技能,达到教学的目的。本文就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谈谈笔者的见解。  一、课堂上教师的语言要生动有趣  在课堂上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表达艺术运用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教学效
对于学生来说,一堂45分钟的课真正有效的时间只有20-25分钟。如何让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抓住机会去汲取更多的知识?备课尤为重要。教师只有把课备得充分,课堂效率才会高。比如,在我们这个县城的中学,很多孩子是从乡镇来的,压根儿就没接触过什么英语。因此,在备课的时候也得把学生这块给备好,以方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在课堂有所收获。  一、备好课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  教师就好比导演,课堂教学能否达到预期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教师的教学方法和学生的学习方法都在发生着根本性的变化,课堂教学的时效性也备受关注。有效的课堂教学需要对教学过程持续探究,并对提出的问题积极探求行之有效的方法,必须加以大力改进。针对数学教学的方法,我认为应探五方面。  一、加深研究,提高效果。  高中课程标准明确要求教师不仅仅是课程的实施者,而且是课程的研究者、建设者和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倡导教师“用教材”,而不是简单的“教教材”
新课程改革对我们中学教育工作者们的教育思想、教育理念也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教师要给中学生物教学注入新鲜的活力。课堂教学必须坚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激活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积极参与的行为。针对教学过程中要处理的各种关系,要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突出一个“活”字来。让课堂“活”起来的目标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为了提高生物课堂的效率。精心预设课堂教学是课堂“活”起来的保障,为此,我采用下列方法激活
如果说,在诸多教学活动中有一个令人瞩目的亮点的话,那就是公开课;如果说,有一种课型能使各种教学观点相互碰撞,能引发上课教师、听课教师深入思考、广泛讨论的话,那也是公开课。公开课的现场观摩不仅仅是活动的展示、活动的结果,更重要的是活动的过程。各校遴选做课教师的过程,就是组织广大教师进行教学研究的过程。教师做课的过程,是从理论层面到实践层面、从感性到理性的过程 。  语文教学特别是阅读教学怎样才能提高
贵州5名男孩在垃圾箱内死亡,令人痛心。随后的调查发现,5个孩子中有4个处于辍学状态。  而就在差不多同时,在“一切为了农村学生”的21世纪农村教育高峰论坛上,河北省教育厅巡视员、中国教育学会农村教育分会理事长韩清林透露,近四年来,全国小学辍学率大幅度回升,“从2008年辍学生63.3万人,辍学率5.99‰,到2011年辍学生已经达到88.3万人,辍学率8.8‰,这与1997年、1998年、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