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微处见匠心方寸间窥文采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xc0066334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化环境下,微博、微信、微电影、微小说等“微名词”充盈着人们的生活。“微习作”应运而生,它的优点是时间短,规模小,操作简单,可谓短平快,不侃侃而谈,是一种即时性写作,记录思想,谈谈感受与想法。由于微习作的形式灵活,篇幅短小,容易实施,深受教师的青睐,有利于教师以简驭繁,化整为零,在微时代下开启随课微习作。
  一、在生活中找寻源头活水
  微习作的源头活水是生活,微习作的真谛就是还原生活。只有生活化的语言才能将生命的灵性捕捉和传递。“我笔写我心”,触摸语言,同样要从心开始。我们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对生命充分关注,用真情赤诚呼唤,对智慧用心启迪,用真诚去拨动学生的心弦,俯下身来尊重每个学生的选择,呵护学生最纯洁的情感,善于发现学生微习作中的任何一个细小的有价值的闪光点,学生才能迸发出令人拍案叫绝的灵感,从而将有质感的生活体验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
  植根于我们生活的微习作,可以寥寥数语,不需要刻意捏造、拼凑,但要用心去记录生活中的某个事件、一位人物、一个梦想、一处风景、一次活动等,而这些恰恰是极富生活情趣的。微习作要求学生拥有一双火眼金睛,善于观察生活,发现周围与众不同的世界,而这些往往会被师生在悄然无声中忽略掉。基于此,教师首先就要学会做一个有心人,在课堂教学中,引领学生发现一些有价值的瞬间。还记得一次习作课上,天赐良机,正逢今年的第一场雪降临这个城市,学生们个个兴奋至极。见此,笔者临时起意,布置了一次微习作:“先观察,再用200字左右的文字描写一下这场入冬以来的第一场雪。”这美丽的时刻,或许只是个瞬间,很快会消逝,它的到来,它的停留,何尝不是一次极好的微习作机会呢?学生那些短小而精悍的小文章,精美的语句纷纷出炉了。当大家一起分享时,此习作课的收效可想而知。再如学完《三亚落日》一文,学生们都陶醉和沉浸在这美景中,文中那些优美的语句和段落,太让人心生向往了,给人的心灵带来了不少的震撼。此时,笔者也是顺势而为,给学生布置了一次微习作:“观察落日并写下来,250字以内即可。”课文无非是一个例子,我们相信学生的写作潜力是无穷的,他们会举一反三。果不其然,笔者发现学生的习作中出现了很多创新的内容,习作甚是精彩。
  二、在仿写中习得写作手法
  内容是文章的主体,作者使用的写作手法、技巧,甚至是一个举例,有时会起着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因此,教师可借助微习作的特点和得天独厚的优势,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的写作技巧,让学生对写作的分析更加透彻,在仿写中让学生拥有他们自己的创造空间。如学习《秋天的雨》一文,学生对文本的思想感情及写作手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后,让学生尝试仿写文中的话:“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它带着清凉和温柔,轻轻地,轻轻地,趁你没留意,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教师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写自己印象中春天的雨,抒发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还真不能低估了这些可爱的学生,不一会儿,就有学生一段段稚嫩却富有童真童趣的句子写出来了:“春天的雨,是一席珠帘,剔透晶莹,绵延不断,它在不经意间夹杂着微风悄然而至,丝丝清凉中却又透着片片温和,你就知道,春姑娘飘然而至。”虽然模仿中还浸润着稚嫩,但是微习作产生的效果已经十分让人惊叹了。
  三、在空白处引导学生想象
  微习作中,对文本的生发和空白之处进行补白也不失为一条好路径。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对文本中空白的内容、空白的意境和空白的言语进行巧妙补充。我们不难发现,课文中有许多地方是余音绕梁,为补白留有余地,教师如能紧抓这一契机,结合文本内容以及学生的生活体验,引导学生去延伸、拓展、生发,让学生张开想象的翅膀,教学将会更富有深度和广度。如《嫦娥奔月》一文中“嫦娥智斗逢蒙,口吞仙药”的场面未用多少笔墨,细节描写不多。教师可让学生对这一场景发挥想象,将静止的文字转化成形象生动、扣人心弦的动态画面,以微习作的方式对文本的细节处进行补白。于是,一幅幅惟妙惟肖的画面产生了:逢蒙对嫦娥拔刀相见,威逼利诱,恐吓要挟;嫦娥苦口婆心劝解,冷静周旋,见机行事……也因此嫦娥的形象更加高大,而逢蒙则显得更加渺小,文本内容得以充实。
  四、在续编中激发学生创新
  有些文本叙述的事情虽结束了,但有时事态还可以继续或有新的发展,因此,借助微习作,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以原文终点作为起点进行续写,不需要多大的篇幅,通过联想,对情节进行构思创新。如学完《穷人》一课,笔者布置了微习作让学生对课文结尾进行续写。“……在渔夫和桑娜日夜操劳、辛勤抚育下,七个孩子终于长大成人,幸福地生活着……”“桑娜怜爱地凝视着西蒙的两个孩子,暗自许愿一定让他们过得更好,为此,她倾尽全力爱护着他们,而不幸的是,自己的一个孩子夭折了……”“……一次捕鱼,一箱珠宝被渔夫打捞了上来,他变卖成钱,救济了一些穷人,从此,全家也过上了快乐幸福的生活。”……显而易见,我们不可估测学生的创造能力,异彩纷呈的世界就闪烁在他们清澈的双眸之中,是那么纯粹明亮。微习作可以化解作文的神秘感,微习作走进课堂,走入学生的生活,一种自由倾吐的氛围自然形成,成为学生生活最愉快的一部分,课堂也因此变得明朗开放。在续写故事中,激发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五、在微评价中保持学生兴趣
  微习作不失为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良策,为了跟进微习作,使它的效果更佳,微評价也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教师关注微习作的评价,学生的写作兴趣就会良性循环,有效保持。因此,每次微习作活动的开展,后续的微评价要积极跟上,为学生的作品进行合理精彩的点评。如《美丽的小兴安岭》一文中对小兴安岭的四季进行了描写。教师可以布置一个微习作的活动:“用简单的语句描写自己家乡的某一处风景在春夏秋冬四个季节中的变化。”一位学生的微习作是这样描写的:“春天,小河里的冰融化了,河边的柳树纷纷冒出了新芽,偶尔有几只燕子冒雨掠过轻盈的身影,呀,燕子也回来啦;夏天,我们几个小伙伴都下河游泳了,在河里嬉戏玩水,河岸上,一些大人在树荫下乘凉,知了在树上不停地鸣叫着,仿佛也在叫喊着:天好热,天好热;秋天,逐渐让人有了几分寒意,小河都快被枯黄的叶子覆盖了,花花草草都枯萎了;冬天,雪花妹妹再次降临了,村外小河里又开始结冰了,一颗颗柳树也变得光秃秃的。”当学生读完之后,教师进行了点评:“真是个有心人!你准确地抓住了一年四季的特点,对村外小河、河边的柳树、大人孩子等进行了描写,观察得如此细致,可以称你为小作家了。”写出如此优美的语句,对于小学生而言实属不易,教师的鼓励和表扬,激发和增强了学生写作的兴趣和自信。
  微习作是顺应时代发展的言语实践,它符合这个时代所具有的情趣和节奏,着眼于大处,入手于小处,十足地接地气,为学生写作水平的提升搭建了一个平台。不要小瞧这“微”,“微”同样也是一个整体所在,“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于学生而言,写作“少则得,多则惑”,教师应酌情降低写作难度,使写作目标真正落到实处,用大教育观整合好这些“微”,积累点滴,聚少成多,让它成为语文教学中最美妙的生长点。
  (作者单位:江苏海门市实验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艳
其他文献
思维导图以其直观形象的方式将知识统整为有机的线索,将教材中的课文凝练为内在框架,从不同的角度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机串联,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学生以发散的思维作为基础,呈现出鲜明的思维过程,教师巧借学生鲜活的思维,为学生核心能力的提升服务。  一、罗列思维导图,统整整册教学内容  教材中的课文是个有机整体,教师可以紧扣思维导图来凸显学科目标,把握教材的整体特点,在前后联系、逐步递进的过程中梳理教
培养学生背诵课文的能力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背诵课文是学生积累语言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多样背诵课文的方法,以帮助学生科学有效地积累语言,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统编本教材中许多课文的课后习题都提出了让学生背诵课文的要求。背诵课文是积累语言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运用的基础。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缺乏有效的背诵方法,只是机械地按照课文内容一字不差地背诵,以至于学生背诵兴
深入而全面的文本解读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基础,更是高效课堂的保证。纵观当下语文教学,很多问题主要还是表现在教学内容确定的失当上,而其根源则在于教师对文本解读的轻视或者存在认知上的偏颇。因此,要从教学乱象中抽离出来,就应该着力解决好文本解读这个基本前提。从现在的公开课来看,很多教师在文本解读中的问题主要包含如下几个方面。  首先,机械生硬的复制照搬  由于常态工作的烦琐,很多教师已经没有心境或者时间
链接课外资源已经成为当下阅读教学的一种共识。有了课外资源的补充与浸润,学生对文本的感悟会越发深刻,其思想认知也越发丰盈。但纵观当下阅读教学,在拓展资料中总是出现资料内容单一、链接时机不佳等问题,致使课堂对资料的运用走马观花,常常游离于文本之外。我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在这一方面的实践与思考。  一、释疑解惑,激发思辨  1.统整视角,关注人物经历  经典的文学作品总是带有鲜明的作者印记,是作者人
中国有一句俗语:“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在阅读教学中,比较的方法是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在教学中,适时而巧妙地运用比较的策略,对于学生迅速把握文本的表达特点,感知表达效果,积累写作方法,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一、拓展资料,在比较中明晰语言特点  课标明确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
当前,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教师、家长和社会共同关注的一个重要课题,特别是上好小学语文课,对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有着筑基的作用。加强母语学习,在这方面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母语不仅是一种伴随一生的语言,更是一个民族文化传承和发扬的重要载体,是一个民族文化寄托的精神支柱,学好母语、亲近母语有着培养学生融入社会、养成良好品格、传承优良传统的重要作用。  小学生学习语文,从本质上来讲是语言的启
【教材分析】  《荷花》是一篇情景交融、想象丰富的课文,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盛开的情景,以及作者沉浸在此景中,与荷花融为一体的感受。作者以丰富的想象力,描写了荷花的清新美丽,展现了一幅各具姿态、色彩明艳、活生生的水中荷花的画面,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从作品的背景来看,《荷花》改选自叶圣陶先生所写的《一个少年的笔记》,它包含三则笔记,分别是《诗的材料》《三棵老银杏》《爬山虎的脚》。叶
统编本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根据阅读目的,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为了帮助学生形成这一阅读意识,编者编选了《宇宙生命之谜》这篇课文。教学中,教师就可以紧扣“其他星球上是否也有生命存在”这一阅读目的,引导学生在深入实践中学会阅读,学会有选择地阅读,学会细致、深入地阅读。  一、扣整体,理文脉  学生对文本的解读都是依照从“整体”到“部分”,再回归“整体”的顺序。面对任何一篇全新的课文,教师都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孩子小的时候,父母的一举手一投足都会对孩子产生重要的影响。如果父母不守规则,行為不雅,也会影响孩子的心灵成长。  暑假时,我带着孩子去了安徽黄山市宏村,间隙时去了《卧虎藏龙》的拍摄地——木坑竹海。满山遍野的竹林,一片幽静,在我和孩子上山时,来了两辆旅游大巴车。在半山腰的一个竹亭子里,我们邂逅了那群从大巴车上下来的游客,他们基本上是以家庭为团体。这个竹亭子建在一个较为险要的
活泼好动是低年级学生的天性,这为他们能写出富有灵性的话语奠定了基础。作为教师,首先应该利用活动构建相关话题,从而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他们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乐于写话,写出真心话。  一、紧扣生活来选题,让学生敢于创造  1.生活是最好的取材地  低年级学生写话难,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没有生活积累。这其实是因为教师没有引导学生养成关注自身、关注周边生活的习惯。学生在课间做的活动,在家里玩的游戏,在公园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