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学生轻松背诵课文

来源 :小学语文教学·园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obushilaj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养学生背诵课文的能力是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背诵课文是学生积累语言的重要途径。在教学中,教师要教给学生多样背诵课文的方法,以帮助学生科学有效地积累语言,从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统编本教材中许多课文的课后习题都提出了让学生背诵课文的要求。背诵课文是积累语言的有效途径,也是学生进行语言表达运用的基础。但在实际教学中,由于学生缺乏有效的背诵方法,只是机械地按照课文内容一字不差地背诵,以至于学生背诵兴致不高,背诵课文的效果甚微。那么,怎样才能帮助学生积极主动地背诵课文呢?
  一、借助插图背诵法
  插图作为语文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课文内容之间有着相得益彰的关系。学生在背诵课文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借助课文插图与文本内容之间的联系进行背诵,在形象直观的插图帮助下,学生们背诵课文的过程也会更加轻松。
  《秋天》(一年级上册)是学生步入一年级之后学习的第一篇课文,也是一篇要求学生全文背诵的课文。全文包含3个自然段,为了使学生对秋天有直观的感受,教材中特意为学生配备了2幅精美的插图。第一幅插图中主要是让学生看到秋天到了,树叶黄了,果实成熟了;第二幅插图完全是与课文的第1、2自然段内容相呼应的。因此,教师在引领学生背诵课文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先观看第二幅插图,并让学生结合插图背诵:“天气凉了,树叶黄了……一会儿排成个‘一’字。”然后再让学生结合第一幅插图背诵“啊!秋天来了!”。这样不仅降低了学生的背诵难度,而且借助插图学生对秋天来了的变化感受也更加深刻。
  上述教学中,教师从低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和认知事物的特点出发,引导学生借助插图背诵课文,学生们在背诵课文的时候就像看图说话一样慢慢道来,直观深刻,很快就完成了背诵课文的要求。
  二、借助关键词句背诵法
  关键词句在文章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学生背诵课文的时候,教师引领学生发现一段话中的关键词句,让学生围绕着关键词句进行背诵,可以帮助学生找到背诵课文的突破口,降低学生的背诵难度,提升学生背诵效率。
  在背诵《日月潭》(二年级上册)一文第2自然段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借助“日月潭、光华岛、日潭、月潭”这几个词语背诵。《富饶的西沙群岛》(三年级上册)一文第2自然段中写道:“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在背诵这个自然段的时候,教师就可以抓住“五光十色、瑰丽无比”这些词语引导学生背诵,让学生把课文是如何围绕着这两个关键词语描写的背诵下来。这样借助关键词句背诵,学生们心中有数,背诵课文目的明确,背诵效果自然显著。
  在背诵课文的过程中,教师为学生提供关键词支架,引领学生背诵课文,可以使学生对需要背诵的内容心中有数,很快完成背诵课文的任务。
  三、划分层次背诵法
  对于教材中一些段落较长的课文来说,要想让学生一下子背诵下来是有一定难度的。教师在指导学生背诵课文的时候可以让他们把长段落分割为几个小部分,这样化长为短,使学生们背诵起课文来也会倍感轻松。
  如《秋天的雨》(三年级上册)课后习题中要求学生背诵课文第2自然段。第2自然段是一个“总分”结构的段落,怎样才能帮助学生高效完成背诵课文的任务呢?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按照句子之间的联系给段落划分层次:第一句总起句可以单独为一层,第二句是写秋天的雨把黄色给了银杏树,第三句话是写把红色给了枫树,第四句话是写把金黄色给了田野……就这样,在给段落划分完层次之后,学生们按照把黄色给了银杏树,把红色……的顺序进行背诵。有条不紊按序背,不仅降低了学生的背诵难度,而且有效避免了学生遗漏现象的产生,起到了显著的教学效果。
  在积累背诵课文段落的时候,教师以划分层次的方式帮助学生背诵课文,目的明确,条理清晰,有助于学生高效背诵。
  四、寻找规律背诵法
  选入教材的课文,有一些文体结构或者表达方式比较有特点。在这些课文的背誦上教师要善于帮助学生发现文本的语言规律,让学生借助规律进行背诵,这样指导学生背诵课文会极大提升学生的背诵效率。
  如《黄山奇石》(二年级上册)一文要求学生背诵的是第2~5自然段,这几个自然段都是关于黄山奇石样子的描写。为了帮助学生轻松地背诵课文,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把这几个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再让学生想一想这几个自然段在表达上具有哪些规律。学生们在经过再次细读之后就会发现这几个自然段分别介绍的是“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这几处景点,作者在这几处景点的描写上都采用了比喻的手法具体描写出了这些奇石的姿态。把握这种规律之后,教师再让学生背诵课文,学生就会感到简单容易很多。
  教材中的课文,作者在表达上的特点是丰富多样的,有比喻、排比……把握文本表达的规律性,在此基础上引领学生进行背诵课文,学生们背诵课文的效果自然会更好。
  五、重点串联背诵法
  重点串联就是指教师在引领学生背诵课文的时候,能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重要内容是什么,知道作者是从几个方面进行描写的,在此基础上再进行背诵,这样指导学生聚零为整,可以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如在教学《海滨小城》(三年级上册)一文时,怎样才能让学生轻松完成背诵课文的任务呢?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先弄明白每个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然后再把这些自然段的重点内容串联起来。经过研读学生就会发现课文第1~3自然段写的是海滨小城海滨的样子,第4自然段是写海滨小城的庭院,第5自然段写的是海滨小城的公园,第6自然段写的是海滨小城的街道,最后告诉人们这座海滨小城美丽而又整洁。教师这样引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重点进行串联以后,整篇课文的结构形式在学生心中逐渐清晰,学生背诵起课文来也就会更加游刃有余。
  教师引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重点进行梳理,可以使学生对作者的谋篇布局等整体结构有全盘把握,消除了学生的畏难情绪,有助于达到高质量完成背诵目标的学习任务。
  六、教师引读背诵法
  在学生背诵课文的过程中,对于一些比较分散学生不容易记忆的学习内容来说,采取教师引读或者学生之间互相引读的方法背诵课文,可以为学生的背诵课文指明方向,学生们背诵课文的时候就会简单容易多了。
  如《匆匆》(六年级下册)是朱自清散文的代表作之一,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具有形散神聚的特点,要求全文背诵,学生在背诵的时候有一定的难度。怎样才能降低学生的背诵难度呢?教师可以采取关键处引读的方式帮助学生背诵课文。以课文第3自然段为例,教师可以这样引读:去的尽管去了,来的尽管来着,去来的中间,又怎样地匆匆呢?(生背“早上我起来的时候……我也茫茫然跟着旋转。”)师引读“于是”,学生背“洗手的时候……他又从遮挽的手边过去。”师引读“天黑时”,学生背“我躺在床上……又开始在叹息里闪过了……”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们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很快就会将难以背诵的课文顺利地背会。
  上述教学中,教师根据课文内容的特点采取引读背诵的方式,不仅为学生的背诵搭建了适切的支架,而且有助于师生之间更好地沟通与交流,于是,教师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一句话……在学生的密切配合下,相处是那么得轻松,学生背诵得是那么流畅,达到了一种忘我的境界。
  背诵课文是学生积累语言的重要途径。背诵课文的方法还有许多,教师要按照课文内容的特点,引导学生采取适合的背诵方法,以降低学生背诵难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完成背诵课文的目标,完成语言的有效积累。
  (作者单位:浙江乐清市城南第一小学)
  责任编辑 张 艳
其他文献
【教学目标】  1.感悟课文语言特点。  2.了解本文中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体会人物吝啬的形象。  3.运用本课学到的描写人物的基本方法,具体地表现一个人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感悟语言特点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注意要讀准字音,读通句子,不懂的地方用笔在书上标注出来,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我们做个游戏:做勇敢的孩子。听清老师要求:这位同学读时,大家仔细听,当你听到他读错时,用最
自然而丰富的童年生活给我们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现在,我们的孩子也迎来了他们的暑期生活,与幼儿园生活相比,他们的小伙伴变少了,集体活动减少了,但外出活动空间变大了,与家长相处的时间更长了。有了与孩子更长的相处时间,家长们定能感受到亲子活动带来的快乐,也定能发现孩子成长的点滴惊喜。但与此同时,家长们也有不同程度的担忧,他们提出了这样的一些问题:如何指导孩子的学习?如何合理分配学习与玩的时间?参加什么
统编本教材中课题旁带有星号的是略读课文,这些课文中没有写字教学和阅读要求,只是在文前的“学习提示”中提出要思考的问题或相关的阅读建议。略读课文是精读课文的运用和延伸,重在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可见略读课文与精读课文的教学方法是不同的。三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是阅读策略单元,以“预测”为主线编排了一篇精读课文和两篇略读课文。下面就以这一单元的《胡萝卜先生的长胡子》为例,谈谈对略读课文教学的一些粗浅思考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实施单元整体教学已经成为一种趋势。那么,在统编本教材背景下,怎样才能使单元整体教学在课堂中得到有效的落实呢?这就需要教师从单元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出发,紧扣本单元各板块内容,整体进行教学构想与设计,以达到提升单元整体教学质量的目的。  一、围绕单元“双线”,整体教学构想设计  在单元整体教学中,教师要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实施双线融合,对本单元教学资源进行整合,在此
《落花生》是许地山先生的一篇脍炙人口的叙事散文,一直作为保留篇目出现在各版本的教材中,吸引和影响着千万读者。课文包含“种花生”“尝花生”“议花生”“思花生”等内容,其中 “议花生”是详写的部分。学生在赏析此文时,往往把注意力更多地放在父亲与子女的对话上,文中的父亲通过借物说理对孩子进行了语重心长的教育,无疑是文中的主角。但是,在阅读时我们不能忽略文中的母亲,虽然母亲话语不多,在父亲面前似乎只是个配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要“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由于学生在年龄、认知等方面的差异,仅靠文本知识既无法满足学习需求,也无法解决课内遇到的问题。因而在具体阅读教学中,教师还要“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获取资料”实现课内外的阅读勾连,实现学生视野拓展、见识增长、能力提升。笔者探讨了基于语用理念下的课内外阅读勾连的几种策略。  一、结合文
一、长文读短,让复述有序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10课。(板书课题,读题。)  师:同学们,《嫦娥奔月》是我国最古老的神话故事之一,从我们的祖先流传到现在已经有几千年了。它能一直流传至今,全靠讲故事的人一代一代传下来。这节课,咱们就来学习讲这个故事。要讲好这个故事,首先要把长文读短。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把长故事读成了哪些小故事?  生:我读到了这些小故事:后羿射日、王母送药、嫦娥奔月。  生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还提出在小学阶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这一总目标。要顺利达成这一目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整本书阅读。统编本教材不仅主动将课外阅读纳入到课程教学体系之中,还倡导推进“整本书阅读”,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笔者结合教学实践,在整本书阅读指导方面进行了思考。  一、结合阅读主体,突出习惯培养  良好的习惯能够改变
三年前,带着少许遗憾走进中职;三年后,带着几多收获走出中职。回想起这样的历程,18 岁的陈经纬百感交集:有几分唏嘘,又有几分成功的喜悦;有几分惆怅,又有几分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心怀梦想 永不言弃    2006年中考,陈经纬考了496分,与理想的中学——珠海市和风中学擦肩而过。“既然不能上理想的高中,那么就读中职吧,在中职学习一技之长也可以实现人生价值。”遗憾之余,陈经纬毅然选择了读中职。9
思维导图以其直观形象的方式将知识统整为有机的线索,将教材中的课文凝练为内在框架,从不同的角度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机串联,帮助学生构建良好的认知结构。学生以发散的思维作为基础,呈现出鲜明的思维过程,教师巧借学生鲜活的思维,为学生核心能力的提升服务。  一、罗列思维导图,统整整册教学内容  教材中的课文是个有机整体,教师可以紧扣思维导图来凸显学科目标,把握教材的整体特点,在前后联系、逐步递进的过程中梳理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