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思维活跃起来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xhain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一位同行教师的课堂教学为例,详细分析了课堂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有效方法:创设情境,启发思维;步步深入,层次清晰;巧妙设问,激励提问,注重创造性阅读思维的培养。
  【关键词】课堂教学 教学案例 思维分析
  
  最近,听了我校语文组吴老师上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感慨颇多。吴老师标准的普通话,适当的语速,沉着的启发,充沛的感情,深深地感染和打动了我,也引起了我的思考,让我反思自己在教学中的问题,给予我启示。特别是她的课中语文教学思维层次的体现,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视,很是值得我们学习。下面试就她的课谈谈自己的一点看法。
  一、课堂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从古代爱情诗歌导入,引出新课,去探讨中国古代追求自由幸福的一位女性——杜十娘,体验她的人生与命运。
  (二)明确学习重点:鉴赏中国古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1.复述故事情节。
  两情相悦——双双离京——怒沉宝箱——李甲染疾
  2.品味语言,理解形象。阅读p111“十娘道”到“送到公子船中”,认真揣摩语言,由人物的表情、动作等细节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与性格特征。
  3.深思善疑,讨论评价。请围绕杜十娘之死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并思考。
  4.激发情感,获得共鸣。杜十娘与李甲等人物形象触发你什么感受。
  二、教学活动思维分析
  (一)创设情境,启发思维
  俗话说“作者胸有境,入境始天亲”,适当的情境创设可激活沉闷的语文课堂,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使其好学、乐学。创造情境,可以开拓学生的想象空间,诱发学生的学习欲望,启发思维。吴老师就很好的做到了这一点。吴老师在导入新课时从“爱情”这一人类永恒的主题入手,在悠扬的音乐声中,和学生一起朗诵了优美的古代爱情诗,把学生带入一个良好的氛围与情境中,去回味中国古代的爱情故事,去思考中国古代女性对自由幸福的追求,自然而然就联系到这节课要去探究的人物形象杜十娘。
  另外在明确了这节课的学习重点“鉴赏古代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后,吴老师问到:“经过初步的预习,这篇小说你最爱谁,最恨谁,最厌恶谁,最佩服谁。”调动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选择的同时,也展开了自己的思考。在品味语言,理解了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杜十娘、李甲和孙富之后,吴老师又利用多媒体分别播放了曾经学过的一些课文中遭到迫害的几个悲剧性的人物形象:刘兰芝、林黛玉、祥林嫂,还有电影片断杜十娘投江的情景,在画面与自身情感的冲击下,学生就自然而然地被老师带入到一个情境中,面对中国女性共同的悲剧命运,一个问题也就摆在了面前:杜十娘之死引发我们什么思考?在老师创设的一个个情境中,学生的思维之花得以开放。
  (二)步步深入,层次清晰
  从吴老师的整个课堂教学流程来看,吴老师非常注重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让学生多思考,推行思维训练,使学生的思维得到发展。特别是她的课堂教学体现了阅读教学思维的层次:由认知性思维到理解性思维,再到评价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思路清晰。
  首先是复述故事情节,完成认知性思维。吴老师要求学生在经过预习、对小说人物大概了解的基础上复述故事情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故事情节作了简洁而精当的复述,这是思维能力中最低层次的能力,完成对文本的认知性阅读。
  接着吴老师提出第二个要求,“品味语言,理解形象”,要求揣摩语言,由人物的表情、动作等细节描写来把握人物的心理状态与性格特征,这是第二个层次理解性思维层次,这一层次要依靠判断与抽象能力,在认知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是认知思维的深入。操作时吴老师先让学生阅读文本,划出人物的表情、动作、语言描写,有具体的要求,学生很容易就找出来了。然后再根据人物前后表情、动作的变化揣摩人物心理与性格特点,根据文本,学生同样能发表自己的看法,能够理解与把握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杜十娘、李甲与孙富等的性格特征。
  然后是第三个层次“深思善疑,讨论评价”,吴老师要求学生围绕杜十娘之死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并思考。这是评价性思维层次,要求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要能够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要能够跳出文本之外,居高临下,看文本的价值所在,这往往也是课堂的高潮所在,培养学生要有怀疑的精神,敢于提出自己的不同见解。要会提问。
  最后是创造性思维层次,“激发情感,获得共鸣”,思考:杜十娘与李甲等人物形象触发你什么样的感受。这是阅读思维的最高层次,学生提出、解决超出文本意义之外的问题,老师引导学生发现新问题,让学生各抒已见,鼓励学生多角度想问题。
  (三)巧妙设问,激励提问,注重创造性阅读思维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是创造力的核心,而发散思维则是创造性思维的主要成份。这种思维方式不依常规等求变异,不受现代知识的局限,不受传统知识束缚,其结果可能由已知到未知,发现新事物、新理论,通过教学活动训练思维的灵活性,独特性和变通性。而学生的思维往往缺乏创见,就是受思维惰性、刻板的影响,而要克服这种消极定势,就需要引导学生善于摆脱习惯的影响,从各种角度分析理解问题,特别是鼓励学生思维的求异性,即让学生不被成见所束缚,敢于标新立异,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
  教学中,常常要通过对某些现象、观点进行分析来训练学生的发散思维,如这节课的最后一个问题“杜十娘、李甲等人物形象触发你什么样的感受”,这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一题多解,以某个问题为中心,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融会贯通起来,从多方面寻找答案。因为时间的原因,后来没能让学生说出他们的感受,但是这个问题的提出,就是要求学生围绕问题进行发散思维训练,有助于培养学生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正如吴老师所说的“一切思维从问题开始”,思维是从质疑开始的。自古以来学习讲究疑而启思、疑则生变。在质疑中学生不时以一种被动接受的封闭思维方式投入语文学习,而是以一种自主取舍的思维方式投入语文学习。认识过程实质上是思维过程。陈老师在完成“讨论评价”这一步时,要求学生分小组讨论,围绕杜十娘之死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并思考,这时同学们提出了不少问题,“杜十娘为什么选择死亡”,“杜十娘为什么不携箱逃跑”,“杜十娘能不能不选择死亡”,“杀死杜十娘的真正凶手是谁”等。正如高考复习时我们常说的,要得出准确答案,就要懂得它要考什么,会怎样问。有意识的要求学生能针对课文内容提出问题,发表自己的独立见解,学会质疑,学会思维。
  怎样使语文思维有所创新、有所突破?在揣摩人物的语言、动作和表情等来把握人物心理与性格特点的过程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和亮点:“看到李甲‘欣欣似有喜色’时十娘的心理是怎样的呢?”陈老师要求同学们展开想象,补充能表现十娘心理活动的成语,于是同学们想到了“心如刀割”“万念俱灰”“万箭穿心”“肝肠寸断”等成语,通过想象,同学们的思维活跃,大家也就能更好的把握小说中人物的性格特点了。
  语文阅读教学,不仅仅培养学生一般的思维分析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联想想象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对这部分的内容要加以重视和引导,这样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虽说吴老师在时间的安排上结尾部分显得有些仓促,整个驾驭课堂的感觉上稍显生硬,但整个课堂清晰的思维层次,学生思维活动的体现,特别是课堂设计中的高潮“讨论评价”这一层次,尝试着打破传统思维,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确实让人思考与回味,让人受益匪浅。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面对日新月异的大千世界,面对高速发展的科技社会,中学语文教学必然面临着革新、发展,我们应建立适应时代发展的思维教育理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手段,推进语文思维教育,中学语文课堂教学会有更新的气象,与时代同步前进。
  作者单位:广西柳州市三江县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是关键,自主反刍式学案教学法是其很好的突破口。文章结合具体实例从自主反刍式学案教学法的概念、实施目的、实施过程以及实施效果等方面,对这一教学法进行了解说及研讨。  【关键词】新课改 自主反刍 学案教学法 实施过程     “自主反刍式学案教学法”是我们摸索实践应用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自主”指学生在课堂上自觉、自主、积极地认真地学习新知
【摘 要】学习语文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人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所以,我们不仅要能够读懂文字的字面意思,更要体会和理解通过文字所传递的“情感”和“意境”。我们在背诵美文美句的时候,不能只是把它们当作文字来记忆,而应该深入领会其中所蕴含的“情”和“意”,这样我们就会灵活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不断拓宽自己的写作视野,从而逐步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审题 立意 选材 背诵 体会  日前我们进行了一次测试
【摘 要】当下的高中学生阅读存在着诸多问题,这直接影响到学生的语文成绩及未来的发展。笔者以为要改变这种现状,必须在语文阅读教学中,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措施和方法,以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阅读教学 粗读 细读 悟读    当前,高中学生阅读能力的下降已是不争的事实。究其原因,除了学生阅读时间和空间受到严重挤压的客观因素之外,阅读教学本身的有效性备受质疑。阅读教学的目标究竟是什么?什么样
【摘 要】“诗教”传统古已有之。我们可以利用古典诗歌本身所具有的诸多优势,使它服务于中学生品德教育,以培养中学生的民族情感与爱国情操、独立人格、积极进取精神、悯世仁爱之心、健康的爱情观等等。  【关键词】“诗教”传统 古典诗歌 德育功效    “诗教”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它古已有之。最早提出“诗教”的是孔子。很多大学者也十分重视诗歌的教化功能。如理学家朱熹认为诗歌可以陶冶“性灵”,使人“师善”(
【摘要】巧妙设疑是提高课堂效率的关键问题,笔者从教学实践出发,探讨了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设置问题的原则和方法:问题要有明确的指向性且难易适度;问题要有启发性;问题要有梯度和整合性。  【关键词】问题 指向性 启发性 整合性    最高效的课堂是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课堂,如何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课堂设疑是关键。设疑巧妙、得体,可以激活学生思维,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问题世界,引起学生强烈的兴趣,激发其
【摘 要】学生是培养的对象,是发展的主体。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只要让语文教学着眼于“人”——学生,就能使教学满足学生发展的需求,就能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情。  【关键词】以人为本 关注学生 教学目标 教学情境    现在很多语文老师很无奈,因为语文学科已经被学生遗忘在寂寞的角落里了。我认为其主要原因有两点:一是学生学习有很强的功利性,在他们看来语文这门学科学与不学在成绩上不会拉很大
【摘 要】记叙文波澜起伏的情节设计方法很多,误会法是其中一种。误会事件的选择、误会缘由的交代、误会心理的描写等是误会法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记叙文 情节设计 误会法    所谓误会,即事件或人物行为等容易引起人们误解。这种方法该怎样设计?  一、看下面的文章  枪  [台湾]林双不  车子愈往南驶,我愈觉得不对劲。司机始终不怀好意地透过后视镜瞅着我,有几次似乎再也忍不住了,居然微偏着头,眼睛向
【摘 要】汪曾祺的《老舍先生》通过几桩事情展现了老舍留在他心中的印象。初读文章会觉得此文十分浅易,并且亦如汪曾祺其他作品,少有感情的大起大落,但其实他的散文“绚烂至极归于平淡”,文中有许多潜藏的话语,需要读者去细细揣摩。  【关键词】《老舍先生》 绚烂 平淡    汪曾祺散文文字雅洁,少雕饰,委婉恬淡,舒卷自如,恰如行云流水,他的记人散文涉及人物有父母亲、恩师沈从文,以及邻里、师长、朋友。《老舍先
【摘 要】高考作文中,学生认为最难的是积累的素材太小,不能充分地体现文章的主题。其实,在选材方面,课本为我们提供了有益的范例,不少作品都是以小见大的经典,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关键词】作文选材 课本 以小见大    “一树一菩提,一花一世界”、“一滴水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一叶落而天下知秋”等等名言学生如数家珍,但并不明白语言除了具有哲理性之外,在作文写作中同样适用。  高明的作者常常由一物
【摘 要】对学生进行议论文创作指导,教师要充分利用下水片段,渐进性地加以指导,采用课内片段与课外完篇有机结合的训练方式,训练学生发散思维,有意识地培养学生通过联想想象学会梳理整合课本知识并运用课本素材,化知识为能力,做到读写结合,最终养成学以致用的好习惯。  【关键词】片段 下水 读写 论证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论述类文本写作的评价,应考察能否恰当地表达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