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能“背”而不“悟”

来源 :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wd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学习语文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人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所以,我们不仅要能够读懂文字的字面意思,更要体会和理解通过文字所传递的“情感”和“意境”。我们在背诵美文美句的时候,不能只是把它们当作文字来记忆,而应该深入领会其中所蕴含的“情”和“意”,这样我们就会灵活运用自己学过的知识,不断拓宽自己的写作视野,从而逐步提高我们的写作能力。
  【关键词】审题 立意 选材 背诵 体会
  日前我们进行了一次测试,写作部分仍然是材料作文。具体内容及要求如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常有人勉励青年要无所畏惧,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也有人教诲青年,人生在世,应当有所畏惧,谨言慎行;还有人说,畏惧与否取决于你的精神境界。
  要求选准角度,明确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的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做,不得抄袭。
  本次考试的作文题目和上两次考试的作文题目有所同有所不同。相同之处在于两者都是材料作文,都要求准确把握材料内涵;不同之处在于这次作文所给的材料不再是一则小故事,而是一些阐述性的文字。结果表明,这次作文写作同学中间仍然存在很大的不足,突出表现在我们很多同学分析问题的能力比较差,写作的视野很狭窄,对于学过的知识做不到灵活运用,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些现象的发生呢?现将本次作文写作的失与得总结如下,希望能够对同学们有所帮助。
  先说审题
  有同学可能受了以前有些材料作文“最佳立意”这一说法的影响,一心想从材料中找到一个最佳立意;有些同学或许对以前老师评讲作文时所提出的“整体关照”有片面理解,极力要从中找一个能概括整则材料的立意。结果这些同学的思维便走进了一个死胡同,他们找来找去好像找不到一个所谓“最佳”或“整体性”的观点。结果把自己搞晕了,最后只能是乱写一气。
  再者有些同学在审题时没有能够准确把握关键词,结果出现了一些貌似切题实则偏离题意的观点。
  比如以下观点:
  精神决定行动、把握一个度、好心态成就人生、做人要有精神境界、能屈能伸方为智人、有所为有所不为、一切视情况而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畏惧的选择、心灵的选择、爱拼才会赢、志当存高远、生命的绝响——坚强、坚定自己的信念、退缩也是一种美、见义智为等等。
  这样说来,是不是以前所说的原则就不正确了?不,恰恰相反,审读这则材料照样应该注意审题的基本原则。如果从“整体性”出发,我们应该发现这则材料的中心词是“畏惧”,谈哪一点意思都不能脱离这一中心,否则你的作文肯定会出问题;如果从“最佳”这一角度考虑,我们就应该看到,材料中讲了三层意思,而且每层意思都是最佳的,看似没有最佳实则处处最佳。这从文中的两个“分号”可以看出:众所周知,分号是表示句与句之间并列关系的,既然是并列关系,就说明三层意思之间是互相独立、不存在主次之分的。因此只要能抓其中任何一点说深说透就行了。
  再说选材
  1.你可以写第一层意思,即“青年要无所畏惧,顶天立地”。比如有同学的题目就是“勇者无畏”或“向畏惧说再见”等。
  只要确定了要写的观点,关于这方面的材料还是很多的。
  比如:
  无畏可以是
  凌寒独自开的梅花
  博击暴风雨的海燕
  笑傲风雷电的黄山松
  为了追求光和热而涅槃的飞蛾
  追日的夸父
  填海的精卫
  化蝶的梁祝
  毅然赴清池的刘兰芝
  ……
  无畏可以是
  荆轲“风萧萧兮意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悲壮
  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豁达
  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无畏
  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伟大
  毛泽东“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的豪迈
  ……
  激于义愤,蹈死不顾的苏州五勇士
  宁愿被烧死也要捍卫真理的布鲁诺
  不为强势所折服坚持推行新法的商鞅
  不惧怕得罪权贵让心灵自由的李太白
  满怀富民救国思想的革命先行者孙中山
  敢于正视淋漓鲜血为唤醒民众而鼓旗呐喊的周树人
  ……
  2.你也可以写第二层意思,即“青年应当有所畏惧,谨言慎行”。比如有同学的题目是“岂能无所畏惧?”、“畏惧,另一种智慧”等。写这一点要重点谈一下做人要有所畏惧,有所顾虑,做什么事不能肆无忌惮。
  比如我们要畏惧自然,人的欲望总是无止境的,那种“竭泽而渔,焚林而猎”的做法其实就是一种肆无忌惮的行为,人们已经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从中国北方的荒漠化到遍及全球的厄尔尼诺现象,都说明了这一点。自然界的规律具有不可抗拒性,如果我们对自然界采取蔑视态度肆意践踏自然法则,最后一定会遭到惩罚的,所以我们应敬畏自然。
  再比如我们要畏惧民心,“以史为镜”的唐太宗李世民早就告诫我们:“水可载舟,也可覆舟。”得人心者得天下,失人心者失天下。人民是创造历史的主人,纵观历史上那些置民心于不顾的暴君或判臣,诸如夏桀、商纣、董卓等,哪一个不是落得个悲惨的下场。
  我们要畏惧法度与道德,那些视法律为儿戏的人们好象无所畏惧,但他们的那些行为无异于玩火自焚;有些人信奉“我是流氓我怕谁?”一副天不怕地不怕的模样,但是别忘记了“多行不义必自毙”的忠告;那些不顾礼义廉耻、对年迈的父母不讲孝道的子女也不要忽略了善恶有报的法则。总之,人,生活于社会之中,就不能随心所欲,凡事都要三思而行,想一下做这些事于情、于理、于法是否合适。这也是一个有话可说并且非常具有启发意义的角度。
  3.我们还可以写“有所惧有所不惧”,即要谈一下人们面对一件事情是惧还是不惧,要视具体情况而定,于有所惧和无所惧之中分析这些人是怎样的一种精神境界。
  比如战国时期名臣蔺相如,他面对虎狼之秦大义凛然,视死如归,却唯对廉颇“引车避匿”,客气得连下属都看不过去;比如人民的好书记焦裕禄,面对病魔无所畏惧,却惧怕不能拯救人民于水火之中。朱镕基总理不畏惧面前的刀山火海,却畏惧人民收入不能得以提高……所有这些,都于有所惧无所不惧之中彰显了一种不计较个人得失视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伟大的精神境界。
  我们也可以谈普通人。比如一个老师,如果畏惧“吃苦”而对“做好本职工作”持无所谓的态度,那么这个老师的精神境界肯定高不到哪儿去,反之他一定是一个道德高尚倍受学生喜爱的老师。
  比如对于一个学生,本应该很在意自己的学习成绩,但如果对自己的成绩没有过高的要求,整天得过且过,我们基本就上就可以断定他是一个很不负责任的学生,不管是对自己还是对父母。
  以此生发开来,我们会发现可写可用的事例很多。
  但遗憾是,可供选择的角度这么多,写作素材这么丰富,我们大多数同学的文章读起来却让人感觉空洞而没有味道,其中一个主要的原因就是没有鲜活的事例。但是仔细想想,是我们的大脑里缺少这些东西吗?不是。上面提到的这些事例我们没有听说过吗?也不是。那么究竟是什么东西禁锢了我们的思维?正像有些同学所说:“为了更好地在考试中完成作文,我们平时背了很多美文美句,准备在作文中应用;可是一到正式考试的时候却往往什么都记不起来。”其中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我想这也是我们大家非常苦恼而且想急于搞明白的问题。
  在这里我想借用这样一番话来说明这层意思——
  “对于这个问题,很多人会认为是由于考试紧张造成的结果,其实不然,除了一定的紧张因素之外,这里面还有一个很深层次的缘由。……语文学习一定要有‘情’有‘意’。因为,学习语文的目的是为了培养人与人沟通交流的能力,所以,我们不仅要能够读懂文字的字面意思,更要体会和理解通过文字所传递的‘情感’和‘意境’。有些同学在背诵美文美句的时候,可能只是把它们当作文字来记忆,而没有领会其中所蕴含的‘情’‘意’,换句话说,这些材料基本上是以纯粹的文字方式保存在她的头脑中的。而在考试中,当她要写作文的时候,她是需要根据‘情’‘意’来组织文字,两者之间恰好是相反的过程,如果当初记忆的时候没有体会其中的‘情’‘意’,就容易找不到相应的感觉,于是,往往会想不起来自己背过的那些材料,出现上述现象。”
  在此,建议同学们在“背”作文材料的时候,要重点体会其中的情感和意境,首先需要记忆的恰恰是那些“情”“意”,然后,把这些感觉和具体文字对应着记忆。有了这番工夫,你会逐渐发现自己的大脑就会不知不觉地充盈起来。
  作者单位:河南濮阳县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在《项脊轩志》中,作者借项脊轩的兴废,着重抒发了对母亲、祖母和妻子的怀念之情。在教学中如果能够运用文本的情感调动学生的情感,通过点化、朗读、理解、体味、感悟、引发联想想象等手法,内化为学生个体的情感体验,实现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用心灵和作者对语,并使他们在以后的人生中养成一种在经典文本中寻求情感的诉求与共鸣的精神和情怀,不失为散文教学的另一种成功。  【关键词】《项脊轩志》 女性形象 教学
【摘要】插图是语文课本的有机组成部分,是语文课堂教学的重要资源。因此,充分利用课文插图,可以激发阅读兴趣、形象再现抽象文本、增强读者印象、深化文本内涵、促进情感教育和美育,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当然,插图教学只是教学的辅助手段,要注意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以插图代替对文本的研读。  【关键词】插图教学资源教学效果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好的课文插图是课本的有机组成部分,能够加强对读者的感染力,加深读者
【摘 要】优秀的古诗文是我们写作中重要的资源,如能将其恰如其分地用在点题上,则能一语中的、点明题旨,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古诗文 点题 文学素养 文化底蕴    古诗文语言精练,言简意赅,意蕴深远,往往一个字、一个词、一句话,就让人回味无穷,所谓“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如能将古诗文恰如其分地用在点题上,则能一语中的、点明题旨,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巧用古诗文为
【摘要】审题是作文的关键,不同的作文类型,在审题上要求是不一样的。比如命题作文的审题,就要从标题结构入手,切入标题的深层,分析标题词语的内涵、外延,分清词语间逻辑关系;材料作文的审题,要求我们根据所给材料,按提示中对于文体、篇幅等的要求自拟题目作文,所拟的文章标题、所写的文章内容,都必须同所给材料、提示有关联。只有对所给题目或所供材料深入理解,对具体要求细心推敲,在材料中找出体现主旨的关键事件、对
【摘 要】柳宗元的诗《江雪》和张志和的词《渔歌子》同为垂钓之作,但二人的钓趣和思想精神是截然不同的:一放贬角落与世抗俗,一放浪江湖与世无争;一悲愤难平,一心平气和。  【关键词】《江雪》 《渔歌子》 思想差异    唐朝诗人柳宗元的诗《江雪》和唐文人词张志和的《渔歌子》同为垂钓之作,但二人的钓趣和思想精神是截然不同的。  张志和(约730——约810),字子同,婺州金华(今浙江省金华县)人。唐肃宗
【摘 要】在有限的考试时间内写出一篇有创新价值的作文,是每个应考考生孜孜以求的目标,本文论述了构建考场创新作文的一些方法和技巧,以期对学生的应考有一定的帮助。  【关键词】创新作文 考试 方法 思维能力    “见解新颖,材料新鲜”、“构思新巧”、“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特征”,这是高考对考生作文的创新要求。考生该如何释放自己的个性,展现创新的风采呢?    一、发散思维:横看成岭侧成峰,
【摘要】在小说《项链》的教学过程中,尝试探索“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教学模式,打破传统教学模式,长文短教,可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关键词】小说教学;《项链》    《项链》是法国作家莫泊桑的短篇小说,故事情节波澜起伏但并不复杂,况且学生在高一时已在英语教材中学过,对内容较为熟悉。现在小说的译文又成为高二语文的讲读课文。如何教学这篇小说?我依据《高中语文教学大纲》拟定了完成小
【摘要】中学生作文有一种普遍的倾向,写作文时远离生活,远离体验,远离观察,或闭门造车,或无病呻吟,或胡编乱造。针对学生作文中的这种现状,教师该怎么办呢?两节同课异构作文指导课,通过活生生的案例表明:写作训练不能仅仅局限于写作技法的训练,而应该打开学生的思维之门,将生活真正变成学生取之无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由此,我们必须倡导学生回归写作本源,回归生活,真正写出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关键词
【摘 要】在中学诗歌教学中,通过玩味富有表现力的词语,体会词语和情感的关系;品味富有表现力的句子,打通句子与上下文的关系;体味富有特点的意境,打通景物和情感的内在关系。从而使学生更好地体验和理解诗歌的思想内涵,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关键词】诗歌教学 词语 句子 意境    2011年第1期的《课程教材教法》和《语文学习》都刊登了温儒敏教授在北大承办的“国培计划”语文骨干教师研修班上的讲课整理稿
【摘 要】新课改下的高中语文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和质量是关键,自主反刍式学案教学法是其很好的突破口。文章结合具体实例从自主反刍式学案教学法的概念、实施目的、实施过程以及实施效果等方面,对这一教学法进行了解说及研讨。  【关键词】新课改 自主反刍 学案教学法 实施过程     “自主反刍式学案教学法”是我们摸索实践应用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自主”指学生在课堂上自觉、自主、积极地认真地学习新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