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有效对话的三要素

来源 :新教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xting8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以此来审视阅读教学,我们不难发现其基本要求: 以教材为媒介,走向对话,在对话中实现语言的共生和精神的滋养。
  一、对话,潜心会文是基础
  现代阅读理论认为文本意义是在读者与文本的对话中构建的。教师要积极唤醒学生主体意识,促成学生与文本的直接对话。实践证明:学生与文本有了倾心对话的过程,才有对话成功的结果。特级教师支玉恒在全国小学语文名师教学观摩会上执教《太阳》一课,用了大半节课的时间,让学生用不同的形式读了12遍课文。学生通过认真阅读,产生深刻、积极的体验,激发了想象力和创新能力,在不知不觉中,把课堂教学对话引向深入。这节公开课给了我们不少的启迪和思考。我想:教师不应剥夺学生静静思考感悟的时间而让其匆忙做出选择;不应让形式上的合作学习代替学生切实的阅读实践。教师应给足学生与文本直接对话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读、聚精会神地读,让学生的心灵与文本蕴含的情感碰撞,从一遍一遍的读书中获得个性化的感悟。这样一来,学生才有一定的“资本”与“底气”进行师生、生生之间的对话。在对话交流中,双方才会都有所收获,共同提高。
  二、对话,在互动合作中生成
  对话的过程就是一个互动生成的过程。在课堂上,学生之间在互动过程中实现着平等的对话、交流、沟通、融合,通过自我与他人的精神生命相互碰撞,不断产生新的视界,获得更加深入的理解和感受。在教学《一夜的工作》时,一位学生提出了一个问题:“老师,我有个疑问。如果说总理关心人,为什么不先把作者的文件批了,让作者早一点回家睡觉呢?”教室里顿时喧哗起来……我本能地感到这是一个有价值的问题,就用期待的目光望着学生,开始了引导:“有的同学认为,这是刻意安排的情节,你们说总理会是这样的人吗?” 学生纷纷摇头。我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经过一番认真、热烈的讨论,学生联系实际,纷纷谈出自己的看法。有的说:“总理工作严谨,讲究先来后到,可能是因为我是后来的,所以放在后面。”……也有的说:“那时新中国刚刚建立,国家一定有许多重大的事件等待总理批示和处理,也就是说总理当时一定还有更重要的文件、更需要紧急批阅的文件。而这个文件只是他自己的一个讲话稿,周总理可能认为这不是十分重要的,所以才把它放到最后去。” 这位同学的发言博得热烈掌声,得到大家的一致认可。互动合作的学习方式搭起了学生之间互动的平台,促进了同学之间相互讨论、启发,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主动性。通过分享彼此的思考和情感,学生享受到探究和创造的乐趣。
  三、对话,在点拨中创新
  由于学生是不成熟的对话者,在课堂上还会因为某些原因造成对话的中断,这时需要教师用智慧相机点拨引导。
  巧设话题,在对话中培养创造性。恰当的话题,能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学习、参与对话的积极性,打开学生的“话匣子”,还能起到启迪智慧、发挥潜能的作用。例如,《赵州桥》第三自然段有一个过渡句:“赵州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如何引导学生把这一句高度概括的语言化成具体形象的画面,进而真正感悟赵州桥的两大特点,请看教学片段。
  师:通过刚才对第二自然段的交流,大家的感受一定很深,能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说说吗?
  (创新、节约、独特、坚固……)
  师:是啊,如果说10岁是可爱的孩子,20岁是年轻的小伙,40岁是不惑的中年人,80岁是白发苍苍的老人,那么1400岁的赵州桥在你看来是什么?
  (一位记不清年龄的老人、一位吃了长生不老药的老神仙……)
  师:想象一下,就是这位老人,1400年的岁月里曾经经历过什么?发生过什么变化?
  生1:成千上万的人曾经在他背上来了又去,可是他还是那么坚强,只是稍微显得陈旧了些。
  生2:一次次的洪水曾经从他的身上流过,人们都为他担惊受怕,但是他还是稳稳地站在那里,因为他有四个小桥洞为它减轻洪水带来的冲击力。
  ……
  师:那么带着你的感受再读读“坚固”这个词,体会一定会更加深刻。
  上述教学片段,教师在教材的重、难点,学生的疑点处,巧设话题,引导学生深入阅读、对话,取得良好的效果。
  四、对话,在点拨中获真知
  由于受知识与经验的限制,学生在解读文本过程中出现一些偏离是正常的。教师应该发挥积极的指导作用,带领学生进入深层次的“对话”状态。如有个教师教《落花生》,提出一个问题:“你们喜欢做个像花生那样的人还是喜欢做个像苹果石榴那样的人?”学生中喜欢“苹果石榴”的人数大大超过喜欢“花生”的人数。教师就说:“同学们各抒己见,很有自己的想法。的确,现在社会,我们既需要像落花生那样默默奉献的人,更需要像桃子、石榴、苹果一样敢于展示自己才华的人。”对于这样的引导,我们不禁要想,作家许地山到底想表达什么呢?他绝不是想拿花生去跟苹果石榴做比较,得出谁好谁不好的结论。只是意在表达即使花生外表并不好看的,但它对人们很有用,从花生身上想到踏踏实实做人。而这就是最需要告诉学生的一个道理。假如教师对课文的内涵有正确的解读,就能根据课堂上学生的回答,进行必要的、恰当的引导:“处于水深火热的中国,有多少仁人志士和作者一样,为祖国的崛起、为社会的进步‘只求奉献,不求索取’啊,那么在作者的心里,和讲体面相比,更重要的是什么?”相信此时没有学生会再为花生虽实用但没有好看的外表而遗憾,相反,会为落花生的藏而不露,默默奉献而自豪,为作者的不求索取,只求奉献而敬佩。
  (作者单位:福建省平潭县岚城乡中心小学 本专辑责任编辑:辛铭)
其他文献
著名语言学家张志公先生指出:“无论是阅读还是作文,首要的是字词。” 所以,词语教学应该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近年来,我对词语教学进行了一些尝试,力求让词语教学“厚实”起来,让词语所承载的形象深入学生的内心。  一、借助背景 领略内涵  孟子说过:“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可见,了解“其人”,也能从侧面了解其文。教学时我们可紧扣关键词语,联系时代背景、作家生平等,深入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的影响。方法:将140例GDM患者按照病房的奇偶数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综合
从重理解到重积累、重运用是我国小学语文教学观念的一大转变。以往的语言积累,教师总习惯让学生对课文中的词语与句子进行抄写、默写、背诵等。客观地说,这种积累方法也有一些效果,但由于偏向于机械的死记硬背,容易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同时也会出现学生短时间内虽记住了一些词句,到运用时又会觉得捉襟见肘的现象。赞科夫认为:从新的角度使学过的旧材料重现,比机械地重复旧材料要有效得多。因此,笔者以为,有意识地引导学生
一、依托教材和生活,确定活动主题  课标对不同学段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有明确的目标,准确把握这些目标是确定综合性学习活动主题的重要依据。要从横向、纵向寻找学段目标的关联点,从而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尽管各学段综合性学习活动内容呈现的次数、方式、时间不同,但都与教材内容紧密联系,课内与课外也都紧密联系。要从四条主线(问题主线,观察主线,资料主线,表达主线),两个重点(活动重点,合作重点)等方面去准确把握各
史约综合征(SJS)又称重症多形性红斑,是一种与免疫有关的急性非化脓性炎症,多发生于过敏体质患者,累及全身皮肤和黏膜的急性水泡性病变,进一步发展形成毒性表皮坏死溶解脱落,这
小学数学中的“解决问题”是教材中重要的学习板块,它是以问题为中心,以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综合应用所学数学知识,自主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充分的实践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数学意识,从而能让学生的数学思维与所学数学基础知识相融合。笔者在低年级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在解决问题方面会出现“弱势”现象,这是因为一来,教材中“解决问题”的类型多样,没有固定的模式;二来,有关信息隐藏在图文
一、巧设问题,推理更有条不紊  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学中使用频率最高的教学方法之一。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艺术,只有经过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为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所设的问题必须以教学目的为指南,抓住教材的整体要求,按照教学内容、教学程序、课堂结构,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68例糖尿病骨质疏松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给予综合护理干预,比较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