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式学习的几点思考

来源 :语数外学习·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w_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各地都轰轰烈烈地进行课程改革,课改在我们初中语文课堂最典型的表现就是开展探究式教学。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指根据初中语文的课程特点,组织学生进行自主探索式的学习,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让他们自己去发现、思考问题,教师在其中扮演引导者、组织者的角色,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适当的辅导。
  一、开展探究式学习的意义
  传统的语文教学已不能达到现代社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因此需要对其进行改革,加入新鲜的教育思想来活跃语文课堂。探究式教学方式的出现,为我们的语文课程改革带来了一阵春风。将探究式学习方式应用到我们的初中语文课堂具有以下几点意义:
  1. 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
  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习惯等都与学习方式有关,也就是说学习方式的改变,会引起学生的学习态度、方法及习惯的变化。传统的课堂教学使学生处于学习的客体地位,强调教给学生固定的知识,学生仅需跟着教师的步伐学习即可,从而使得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无从发挥,比如在初中语文课堂上,学生只会抄写段落大意、中心思想等问题的标准答案,而缺乏自身的体会。这种无意义的抄写会使得学生的学习能力下降,并且扼杀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创造能力。探究式学习,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的能动性,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态度、方法和习惯。
  2. 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传统的教学观念就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面面俱到地为学生讲解课文知识点,学生只需摇头晃脑地听。但是随着探究式学习的展开,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自己去探究学习,这改变了以往教师灌输式的教学模式,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3.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传统的教师是高高在上的,但是通过开展探究式学习,教师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一起学习进步。通过共同学习,教师认识到学生并不是被动的学习机器,而是具有能动性的人,从而改变以往教师高高在上的局面,把学生与教师放在同一地位,促进了师生关系的良好发展。
  二、关于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式学习的反思
  教师们将学习主动权交到学生的手上,让学生自主、自由地去探索真知,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这种学习方式所取得的理想效果是学生获得了探索真知的能力,但是通过全面观察,我们会发现在探究式学习开展过程中有许多值得我们反思的地方:
  1. 关于提高学生参与积极性的问题
  在探究式学习的课堂上,我们会发现并不是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其中,有的学生对此并不感兴趣,从而使得一部分学生可以在此课题得到各方面能力的提高,而另一部分学生却由于抱有消极参与的态度而浑水摸鱼。对此,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想办法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参与积极性。比如在对《死海不死》这篇课文开展探究式学习时,教师可以适当地作个课前导入,通过一些有趣的知识问答来引起学生的注意,如对学生普及有关“死海”的知识。还可以通过各种有趣的问题来激起学生的好奇心,比如“为什么死海不死?”,使得学生乐于参与到研究讨论的学习中去。
  2. 关于把握探究式教学时机的问题
  探究式学习主要是让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在此过程中,教师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还需要履行“传到授业解惑”的职能吗?很多教师在探究式教学的课堂中仅仅只是放手让学生去学,教师对学生的学习不作指导评价,事实证明,这种完全放手的探究式教学对学生的能力提高并无积极影响。探究式学习应该是学生与教师共同探索、共同研究的过程,教师要在此过程中把握时机,适当地对学生讲解相关的知识与技能,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作正确的引导。如对《木兰诗》的学习,学生可能会认为木兰的这种欺骗是不好的,教师在这时就应该给予适时的引导,让学生去探究木兰女扮男装的目的,再来对其行为作评价。
  3. 关于探究式教学方式使用范围的问题
  自从探究式教学的教育理念被提出以来,我们的课堂就热闹起来了,教师抛弃传统的教学方法,引进探究式教学方式,以期能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探究式教学的优势很明显,但并不是每一堂课的每一个知识点都需要去进行探究的,有限的课堂时间也不允许有过多的探究。因此应该将探究式教学方式与其他的教学手段配合使用,从而发挥更好的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探究式教学的开展,对学生的积极影响是明显的,可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但是我们还应该注意到探究式教学在与现实课堂结合的过程中产生的局限性,并对此进行反思,从而去想办法改善,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其他文献
初中数学课程标准对“实践与综合应用”部分的要求在初中阶段是以“课题学习”的形式进行体现的,强调了以“课题”为标志的研究性学习方式。开设课题学习的目的在于将学生置于一种主动探究并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状态,改变学生只是单纯从书本学习知识的局面,让学生通过自己的亲身体验来了解知识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丰富他们的学习经历。因此如何让学生通过小组间的合作,运用已有的综合知识解决课题学习中的问题,是初中数学教师
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十分重要,笔者认为,初中生要学好英语就一定要抓好四个关键点。  一、音标  初中阶段的学生要想学好英语,最基础也是最根本的就是要先掌握英语音标。学习音标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读准48个音标,包括20个元音和28个辅音。  2.多总结学过的字母组合的发音规则。  3.注意积累发音规则,做到听其音而知其形,看其形而晓其音。  二、单词  学生记忆的英语词汇量的多少与英语成绩是成正比
当今社会,学业竞争愈演愈烈,对考分的追逐导致学生的学习压力逐渐增大,并逐渐忽视了与同伴之间的交流。此外,现今初中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以自我为中心,难免会产生交友的困难。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在融洽的氛围中学习,才能保持心情舒畅、性格开朗、身心健康,从而提高学习效率。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校的学习不是毫无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传统
初中英语新课程理念重点强调教学的渐进性、持续性、实践性、应用性的有效达成,下文简称“四性”。而这“四性”应具体落实到下面几个环节:  第一,语言学习必须遵循渐进性。学习语言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不断积累字、词、句,不断训练用字用词用句的严密性,从而在不断积累的过程中掌握应该掌握的语法知识。英语对于中国的学生来说是一门外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受母语的干扰。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
随着我市“15/20/10”课堂教学模式的全面实施,牛津初中英语教学的改革也如火如荼地开展着。为了强化学生的基本功,奋斗在三尺讲台的园丁深感自己的责任重大,纷纷在平凡的岗位上努力践行高效词汇教学的新模式,为启东教育谱写了可歌可泣的新篇章。笔者在此次教学改革中重点着眼于提高英语词汇教学的效率,初步摸索出了行之有效的途径。  一、巧用激趣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热情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
空间设计思维是一种三度空间思维方式,是感性与理性,逻辑于非逻辑的矛盾结合体,努力找到它们之间的契合点,并利用逻辑与非逻辑的设计方法进行设计,是对空间设计艺术的必经之
在英语教学实践中,有很多学生反映,他们平时学习英语十分用功,对于教师布置的作业也都及时地完成,但是在考试中不能取得良好的成绩,对此,他们十分苦恼。对此,笔者以为,除了知识掌握程度与应试心理的影响之外,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就是缺乏一定的答题技巧。笔者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总结出几条较为有效的答题技巧,希望能够帮助到这些学生。  一、任务型阅读理解题的答题技巧  任务型阅读理解题是极易考查学生英文素
随着英语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英语课堂教学的改革也开始如火如荼地进行,尤其是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观能动性的问题,引起了全国英语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创新英语学习方法可以激发学生对英语课程的学习兴趣,学生主动学习英语的能力增强了,课堂教学就会变得充满活力,学生就会学得轻松自如,教学就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其英语学习水平呢?笔者以为应
探究性学习能够充分体现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让学生自主选择探究的内容,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欲,帮助他们掌握探究问题的方法、从而培养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初中英语教学中使用这种方法,有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  一、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应用探究式学习  (一)探究式学习的应用对象  1.探究式学习中的教师行为变革。要迎接探究式学习的挑战,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树立新的教学理念。首先要转变
德国的一项研究表明,一般来说,一个人在13岁(最迟15岁)之前如果养不成阅读的习惯和对书的感情,那么他今后的一生中,将很难再从阅读中找到乐趣,阅读的大门可能会永远对他关闭。阅读兴趣指的是对阅读活动的一种注意倾向、积极态度和喜爱程度。它是阅读动机中最活跃的部分,被称为阅读的“凝聚力”。阅读体现在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而中学生的阅读主要存在于语文课堂上的学习和语文课下的课外阅读。那么,我们该如何培养学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