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英语新课程理念重点强调教学的渐进性、持续性、实践性、应用性的有效达成,下文简称“四性”。而这“四性”应具体落实到下面几个环节:
第一,语言学习必须遵循渐进性。学习语言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不断积累字、词、句,不断训练用字用词用句的严密性,从而在不断积累的过程中掌握应该掌握的语法知识。英语对于中国的学生来说是一门外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受母语的干扰。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要注重渐进性原则,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教学。比如在语音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是要求学生根据读音规律和音标拼读单词,达成这个目标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发音的准确性到规律性,都需要学生一步一步积累。在达成这个目标以后,教师才能进一步去引导学生实现其它的能力目标。语音知识二级目标中要求学生在日常会话中做到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自然、流畅,能根据重音和语调的变化,理解和表达不同的意图和态度,要达成这个目标就要充分考虑学生朗读音标的发音情况。如果学生没有打牢基础的话,后面的目标达成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再比如中学生需要掌握1500个词汇,积累词汇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应用的过程,学生只有掌握了这些词汇,才能提升阅读能力。
第二,能力提升必须经历持续性。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学习要达成两个基本的目标:一个是服务于学生的升学,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养;第二个目标就是服务于学生以后的英语学习,让学生学会应用英语,并为其后面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方便。因此,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更好地达成这两个目标,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科学的英语学习方法。英语学习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提升的过程,而掌握科学的方法是提升英语水平的唯一途径。仍然以学生的音标学习为例,学生在学习音标的过程中,一旦掌握好发音规则,以后就能用这种方法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用工具书获知生字生词的读音、词义等。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达成持续性的教学效果,教师就要做到授之以渔,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点拨。
第三,学习过程需要实践性。英语这门学科带有很强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而工具只有被运用了才能体现其价值,人文性也只有通过运用英语才能体现。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情境交流中学习英语,感受英语的人文性。比如课程目标中要求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会话中做到语音和语调基本正确、自然、流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交流对话的情境。只有处在情境之中,学生才能感受到语音、语调在随着语意的改变而改变,也才能体会其中所要表达的情感。此外,学生自己在情境之中,处于扮演某个角色的过程中,其课堂参与度、思维的深度、思维的敏捷度都会达到最佳的状态。比如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在学习牛津英语8A Unit1 《Friends》的过程中,应学会用适当的形容词来描绘人的外貌,且学会对不同性别的人作出不同的描绘。仔细分析这个能力目标,创设生活情境,让班级中高、矮、瘦、胖不同的四名学生到讲台上来,给学生以更鲜明的视觉感受,激发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再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学生的外貌图片,让学生去对这些外貌进行对比、感受、交流、描述等,以真正掌握对外貌的描述。由于在情境中都参与了表达和训练,因此在情境交流之中,形成了无意训练的模式,却取得了有效的训练效果。
第四,英语教学最终要体现应用性。在课堂上可以创设情境,而课堂的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教师在课堂上创设的情境只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而学好英语关键在于应用。学生自发地把从课堂上学习的内容转化为日常应用的工具,将其自发地转化为自己交流的一种方式,是英语教学的真正目的所在。教师要努力为学生提供课后应用英语的机会,为学生创造时间、创设空间,比如在班级中设立英语角,在英语角中放置各种英语报刊,供学生自由阅读,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教师还可以根据课本编排英语校园剧,提升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英语表达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带学生走上街头,找老外聊天,采访老外。这些过程是学生真正提升能力的过程,也是学生脱离书本、灵活应用英语的机会,这样的过程能够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是提升学生能力的关键。
初中是英语教学关键的过渡阶段,教师要领悟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学习英语、应用英语的好习惯,最终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英语水平得到提升,让学生因为学习英语而感到幸福和快乐,让英语真正地为学生服务。
第一,语言学习必须遵循渐进性。学习语言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应不断积累字、词、句,不断训练用字用词用句的严密性,从而在不断积累的过程中掌握应该掌握的语法知识。英语对于中国的学生来说是一门外语,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会受母语的干扰。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更要注重渐进性原则,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教学。比如在语音知识的教学过程中,新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是要求学生根据读音规律和音标拼读单词,达成这个目标是一个渐进的过程,从发音的准确性到规律性,都需要学生一步一步积累。在达成这个目标以后,教师才能进一步去引导学生实现其它的能力目标。语音知识二级目标中要求学生在日常会话中做到语音、语调基本正确、自然、流畅,能根据重音和语调的变化,理解和表达不同的意图和态度,要达成这个目标就要充分考虑学生朗读音标的发音情况。如果学生没有打牢基础的话,后面的目标达成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再比如中学生需要掌握1500个词汇,积累词汇是一个不断学习、不断应用的过程,学生只有掌握了这些词汇,才能提升阅读能力。
第二,能力提升必须经历持续性。义务教育阶段的英语学习要达成两个基本的目标:一个是服务于学生的升学,提高中学生的综合素养;第二个目标就是服务于学生以后的英语学习,让学生学会应用英语,并为其后面的学习和生活带来方便。因此,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要更好地达成这两个目标,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科学的英语学习方法。英语学习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提升的过程,而掌握科学的方法是提升英语水平的唯一途径。仍然以学生的音标学习为例,学生在学习音标的过程中,一旦掌握好发音规则,以后就能用这种方法来丰富自己的词汇量,用工具书获知生字生词的读音、词义等。因此,在英语教学过程中,要达成持续性的教学效果,教师就要做到授之以渔,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点拨。
第三,学习过程需要实践性。英语这门学科带有很强的工具性和人文性,而工具只有被运用了才能体现其价值,人文性也只有通过运用英语才能体现。因此,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重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各种各样的情境交流中学习英语,感受英语的人文性。比如课程目标中要求学生能在日常生活会话中做到语音和语调基本正确、自然、流畅,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为学生创设交流对话的情境。只有处在情境之中,学生才能感受到语音、语调在随着语意的改变而改变,也才能体会其中所要表达的情感。此外,学生自己在情境之中,处于扮演某个角色的过程中,其课堂参与度、思维的深度、思维的敏捷度都会达到最佳的状态。比如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在学习牛津英语8A Unit1 《Friends》的过程中,应学会用适当的形容词来描绘人的外貌,且学会对不同性别的人作出不同的描绘。仔细分析这个能力目标,创设生活情境,让班级中高、矮、瘦、胖不同的四名学生到讲台上来,给学生以更鲜明的视觉感受,激发学生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再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学生的外貌图片,让学生去对这些外貌进行对比、感受、交流、描述等,以真正掌握对外貌的描述。由于在情境中都参与了表达和训练,因此在情境交流之中,形成了无意训练的模式,却取得了有效的训练效果。
第四,英语教学最终要体现应用性。在课堂上可以创设情境,而课堂的时间和空间是有限的,教师在课堂上创设的情境只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而学好英语关键在于应用。学生自发地把从课堂上学习的内容转化为日常应用的工具,将其自发地转化为自己交流的一种方式,是英语教学的真正目的所在。教师要努力为学生提供课后应用英语的机会,为学生创造时间、创设空间,比如在班级中设立英语角,在英语角中放置各种英语报刊,供学生自由阅读,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丰富学生的词汇量。教师还可以根据课本编排英语校园剧,提升学生的表演能力和英语表达能力。此外,教师还可以带学生走上街头,找老外聊天,采访老外。这些过程是学生真正提升能力的过程,也是学生脱离书本、灵活应用英语的机会,这样的过程能够考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是提升学生能力的关键。
初中是英语教学关键的过渡阶段,教师要领悟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帮助学生养成学习英语、应用英语的好习惯,最终让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英语水平得到提升,让学生因为学习英语而感到幸福和快乐,让英语真正地为学生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