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体育游戏在教学中运用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eiyin11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体育游戏是人们比较喜欢的文化娱乐项目之一。也是学校顺利开展体育活动的一种有效方法。它作为一种活动形式,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趣味性强。特别是在开发学生智力,增长知识,陶冶情操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但是,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深入地运用游戏教材,使得效果更好,更合理,值得我们进一步去研究和探讨。下面我谈谈对此问题的几点粗浅的体会和认识。
  
  一、体育游戏在准备部分的运用
  
  體育课的准备活动是体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其部分主要任务就是用较短时间,迅速将学生组织起来,集中注意力,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使学生的机体从相对静止的状态进入到比较活跃状态,为基本部分的教学做好准备。然而,大多数教师在体育课准备活动部分都采用常规性准备活动,让学生绕操场慢跑几圈,做几节徒手操,身体各个关节活动一下就算完成。如果不管讲授什么内容,都千篇一律,长此以往,只限于这一种模式的情况。宽不但不能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对运动技术、技能的掌握也不可能达到良好的效果。因此,我们必须根据课程的内容适时安排一些体育游戏来提高学习兴趣。假如本次课的主要内容是“双手胸前传球”,如按上述准备活动的安排,达不到预期效果。那么在准备部分中,就可以以游戏的方式安排“头上跨下传接力”、“运球接力”等游戏,使学生在竞赛中既活动了身体,又掌握了球性。
  
  二、体育游戏在基本部分的运用
  
  基本部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新教材、复习旧教材,使学生牢固掌握本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各种基本动作只有在反复练习中才能达到熟能生巧、牢固的掌握。但多次重复某一动作,学生会感到单调枯燥。如上短跑课时,过去就是一味强调反复练习,时间一长学生就产生了厌烦情绪,感到没有意思,以至对体育课产生逆反心理。可改变过去的那种单一的教学法,利用游戏竞赛的方法,将全班学生按技能分成若干个组,进行综合性的练习比赛,如,“迎面接力”,“15米行进间高抬腿——15米后蹬跑——15米冲刺跑”。这样的安排,学生不仅愿意做,还会大大地增强运动负荷和练习密度,更重要的是动作技术的形成是在不断地强化中实现的。所以我们认为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掌握动作技术和技能,也只能靠不断地反复练习。引导强化从条件反射的建立和消退的生理规律来看,教学中只靠强硬的命令,没有科学有趣的教法和组织形式是无济于事的。因此在体育教学的基本部分启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游戏是一个不可缺少的有效内容。
  再如,长跑项目是学生头痛的一个项目。如果教师始终采用一种练习方法进行教学,学生就会感到头疼、单调,学习情绪和意志品质等方面都会受到一定影响。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结合教学内容把长跑课变成游戏课。如,采用“接力跑”、“追逐跑”、“领先跑”、“队形变换跑”……这样既能使单纯的跑变成各种形式的跑,既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在良好的氛围中完成教学任务。
  
  三、游戏在结束部分的运用
  
  结束部分的主要任务是有组织地结束教学活动,使学生身体逐渐恢复到相对安静状态。这部分的体育游戏做以动作缓和,运动量小的形式进行。为了不使学生兴奋性提高,竞赛性的游戏要少,相对间隔时间要大。主要以看、听、说等形式进行,把音乐、舞蹈融进于练习之中。可以收到更好的效果,达到放松和恢复的目的。
  
  四、运用体育游戏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体育游戏作为基本内容的辅助性练习和专项练习,应紧扣课程的基本内容,时间不要太长。游戏的动作必须在动作技术已经基本掌握的前提下来安排,对于动作要求高、难度大、危险性较大的内容,在选择游戏进行专项练习时一定要慎重。否则易形成不正确的动作定型,给教学效果带来不好的影响。
  2、在安排游戏过程中,学生性别不容忽视。在游戏创编和选用上,由于男女学生在心理、生理上发育的不同,应有所区别。
  3、游戏的采用应与学生的年龄特征相联系。小学生年龄小,身体活动能力较差,理解能力也差。对这种年龄组的学生采用一些简单易行,生动活泼的游戏,如模仿各种动物跑、跳等动作。
  总之,体育教学中合理地采用游戏教材进行教学,不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顺利完成,而且对青少年多方面的发展都有着积极促进作用,是体育教师向学生进行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教育的有力手段。
其他文献
自从2001年启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教师的角色发生了重大转变。教师不再只是习题的“研究者”和考试的“指导者”,而是拥有先进教育理念、懂得现代教育技术、善于学习、善于合作的探究者。即教师不能只做立足于做三尺讲台的合格的“教书匠”,而要力争做新时代的科研型的教育工作者。这实际上对教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教师教科研的能力作为教师的基本技能之一。那么,教育教学论文的写作内容和素材又如何去追
课程改革给小学数学课堂带来了深刻变化,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有的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产生了一些困惑,导致了行为上的偏差。这不利于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也引发了我们更深层次的思考: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我们该追求什么?数学课堂应该留给学生什么?教师该如何“帮”学生“做数学”?本人曾多次聆听了不同教师上《圆的认识》一课,想就其中两位教师所上的两个片断谈谈自己的思考。  教学片断一:(教师甲
我校距离城关60公里,所属14所学校,250位老师,分为平原点、由义点、潮碧点。平原点5所学校有教师150名,由义点和潮碧点9所(撤并前是13所学校20个教学点)61名语文老师(按参评职称的学科来统计)分布在两边的山头,如何通过校本培训来提高这些老师的专业水平呢?    一、对症下药,消除疑虑,坚定信心    由于边远学校老师所担任的学科多,一个人往往担任好几个学科的教学,有时去年担任语文科教学,
技能教学是体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在新课程改革中,有些人把学生的情感因素放在首位.关注的是如何将体育课上得更有趣、更吸引学生,认为只要让学生在体育课上玩得开心、玩得尽兴就可以了,于是把那些“不能让学生高兴”的技能教学统统抛至于脑后,不再考虑它的实用价值,这样就出现从传统体育教学中注重技能教学的一个极端走向淡化技能教学的另一个极端,从而技能教学的去留问题就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实践证明,
不少诗人都是孤独的。但孤独的陈子昂内心却是充实的,超然物外,敢问苍天。  古代文人对孤独常有感慨。屈原的《远游》中就有“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的句子,表现了诗人忠而见谤,侘傺穷困的悲愁;阮籍《咏怀》诗中也有“去者余不及,来者吾不闻”之句,抒发了身处乱世的忧生之嗟。还有所谓人乃“沧海一粟”,所谓“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等等,这都表现了人的这种孤独之感。惟陈子昂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学的艺术首先是说话的艺术。”高明的教师常潜心研究教学语言的艺术,用引人入胜、顿挫铿锵、有“穿透力”的语言,带给学生诗意的享受。    一、精雕细琢,激发求知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持久地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望,除了通过视觉感官的刺激外,精雕细琢后的教学语言也是行之有效的手段。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教学《孔乙己》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首次提出“综合性学习”要求,意在加强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及生活的联系,改变传统教学的单一性。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呢?    一、诱发动机,拓宽学习思路    动机是指激励个体从事与满足需要有关活动的动力,是推动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力,也是激发学生开拓学习思路,自主探究学习的良好开端。为使学生积极而
一、依据心理特点。遵循观察原则    小学生在观察自然现象和自然事物时,主要有以下三个心理特点:(1)随意性。小学生的意志控制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陷入观而不察、察无目标、察无所知的境地。(2)情绪性。小学生情绪易波动,容易对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乐在其中,而忘记观察的任务。(3)笼统性。小学生观察事物和现象往往停留于大致的、笼统的、轮廓的观察。而不善于观察自然事物和自然现象的局部,因而常遗漏或忽视
目前,“小组合作学习”已在各地被广泛重视和应用,教师们也在进行积极地尝试。但是小组合作学习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还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仍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的问题。    一、存在问题    1 教师不知道合作学习的规范操作。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许多教师只知道合作学习的概念,而不知道怎样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因此许多教师课堂上操作失误,合作学习的教学行为不规范,这是其一。二是小组合作学
目前《牛津小学英语》教材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围绕一个个有用的功能话题设计英语对话,有助于学生口头语言能力的培养。然而,由于小学生学习英语,周围缺少适当的语言环境,所以课堂仍是说英语、用英语交流的主渠道。加强“说”的意识,让学生经常运用英语,是学英语的主要目的。    一、充分利用Free Talk。让学生“说”入生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知识的运用是记忆之母。”教师根据小学生特点,精心组织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