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说”中感悟ABC

来源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g198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牛津小学英语》教材的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围绕一个个有用的功能话题设计英语对话,有助于学生口头语言能力的培养。然而,由于小学生学习英语,周围缺少适当的语言环境,所以课堂仍是说英语、用英语交流的主渠道。加强“说”的意识,让学生经常运用英语,是学英语的主要目的。
  
  一、充分利用Free Talk。让学生“说”入生活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知识的运用是记忆之母。”教师根据小学生特点,精心组织口语交流,营造英语学习的环境。每节课给学生一个用英语介绍的平台:Whatdo you usually do on Sunday?What does your fatherusually d0 on Sunday?Does your father usually cook athome?What does your mother usually do on Sunday?这些内容贴近生活,学生们非常爱说、乐说。这样的活动使学生在语言运用中不知不觉地获得了英语知识和技能,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二、创设情境,使学生会“说”、能“说”
  
  布鲁姆曾说:“成功的外语课堂教学应当在课内创设更多的情境,让学生有机会运用已学到的语言材料。”学会用英语进行交际是小学阶段学生学英语的主要任务。所以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把学生生活中的情景搬到课堂中来,以真实的生活感染学生,充实教学内容,让学生在情境中大胆说英语,从而在真实的语言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交际能力。
  
  1、根据课文内容创设情景
  我在教学动物名词时,把教室布置成一个学生喜欢的动物园;在教学水果名词时,将教室变成果园;在教学shopping一课时,教室又成了一个商店。在这样一个个“真实”的情境下,学生自然而然地运用本课语言进行交际,学得自然,用得自然,达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根据节日创设情景  5A Unit 4 Halloween这个节日主要是开化装舞会。课前我让学生先上网搜集有关万圣节的介绍,课上交流,还让他们自制了许多面具,并带些糖果、花、花瓶和食物。走进教室时,我戴了一个小熊猫的面具,手上拿了一束鲜花,营造了万圣节的快乐情景。节日的情景油然而生,学生个个兴高采烈,争先恐后,踊跃参加。这样,活跃了课堂气氛,使学生在情景中运用所学语言,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3、根据实际情况创设情景  4A Unit 1 May I have…?A部分是一个新学期领本子的对话。于是我在开学第一节课,创设了发新本子的真实情景:教室为办公室,讲台为办公桌,教师办公,学生敲门进来要求领新本子。我就自然地教学生运用May I have a copybook?Yes,This copybook is for you,May I have a book for…”?Sure,等进行对话表演。真正做到让学生在乐中学,玩中学,演中学,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达到了活学活用语言的效果。
  
  三、合作学习,让学生在小组活动中“说”
  
  语言学家认为:“小组活动最主要的价值在于能够通过讨论、会话激发自然的语言活动。”坚持多开展小组口语活动,能够帮助学生消除紧张感、拘谨感和焦虑感,做到畅所欲言。可以让学生4人或6人为一组进行合作学习,学生的座位可以根据教学的需要随时随地地重新组合,变成“花朵”形、“扇”形、“半圆”形或“圆”形等,以加强学生群体间的交流;还可以让学生上讲台或离开座位进行非正式群体的自由研讨。这样给学生拓展语言实践和交流空间,促使学生加强合作、相互探索,大胆交际。如教学5A Unit 3 At a Music lesson时,我就把学生的座位排成“花瓣”形,即分成五大块。每个花瓣分别代表一个技能:dance,skate,swim,sing.ski然后组织学生展开活动,猜谁会做什么,促使学生主动开口,积极使用新语言进行交际。学生学习兴趣浓厚,学习效率也大为提高。
  
  四、开展竞赛,调动学生“说”的积极性
  
  小学生具有进取心和荣誉感,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竞争的熏陶下,学生的竞争更加激烈。将竞争机制引入英语课堂教学中来,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形式。例如,我们可以将日常口头操练用语变化成竞赛用语;问答可以来一个抢答;拼读单词,来一个“单词大王”竞赛:传悄悄话大赛等多种多样的形式。再用积分法给予鼓励,效果更佳。课堂上适当的竞赛,学生乐于参与,乐于争先,乐于学习,这就调动了全体学生“说”的积极性。  教学实践证明,借助于多种教学手段的优化组合,将本来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寓于趣味横生、令人向往的情境之中,使课堂教学活动化、趣味化、交际化,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在这里,学生的英语语感随之向深化、美化、广化发展。教学手段的更新,可引导学生多种感官齐动,活跃学生的身心,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求知欲,达到感知——理解——体验——共鸣——吸收的教学目的。活动方式的变换,为学生创设丰富多彩的语言实际活动,吸引学生感悟情境、进入情境,对模拟、角色表演等活动进行创新实践,开展各种各样的竞赛活动,使学生全身心的投入,既体验到参与的乐趣,又学会了生活、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学习,并在活动中樹立了克服困难、夺取胜利的信心,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其他文献
李渔在《中国画论·神韵说》中说:“诗在有字句处,诗之妙在无字句处。”在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的“空白”之处。这些“空白”给读者提供了想象和创造的空间,值得我们语文教师去研究和探讨。  《语文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课程体验、追寻生命共同成长的过程。”作为语文教师,应重视研究文本中的“补白”艺术,要充分引领学生去发现“空白”、填补“空白”,以挖掘学生的创新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自从2001年启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教师的角色发生了重大转变。教师不再只是习题的“研究者”和考试的“指导者”,而是拥有先进教育理念、懂得现代教育技术、善于学习、善于合作的探究者。即教师不能只做立足于做三尺讲台的合格的“教书匠”,而要力争做新时代的科研型的教育工作者。这实际上对教师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把教师教科研的能力作为教师的基本技能之一。那么,教育教学论文的写作内容和素材又如何去追
课程改革给小学数学课堂带来了深刻变化,然而,由于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有的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产生了一些困惑,导致了行为上的偏差。这不利于教育改革的顺利进行,也引发了我们更深层次的思考: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我们该追求什么?数学课堂应该留给学生什么?教师该如何“帮”学生“做数学”?本人曾多次聆听了不同教师上《圆的认识》一课,想就其中两位教师所上的两个片断谈谈自己的思考。  教学片断一:(教师甲
我校距离城关60公里,所属14所学校,250位老师,分为平原点、由义点、潮碧点。平原点5所学校有教师150名,由义点和潮碧点9所(撤并前是13所学校20个教学点)61名语文老师(按参评职称的学科来统计)分布在两边的山头,如何通过校本培训来提高这些老师的专业水平呢?    一、对症下药,消除疑虑,坚定信心    由于边远学校老师所担任的学科多,一个人往往担任好几个学科的教学,有时去年担任语文科教学,
技能教学是体育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项重要教学内容。在新课程改革中,有些人把学生的情感因素放在首位.关注的是如何将体育课上得更有趣、更吸引学生,认为只要让学生在体育课上玩得开心、玩得尽兴就可以了,于是把那些“不能让学生高兴”的技能教学统统抛至于脑后,不再考虑它的实用价值,这样就出现从传统体育教学中注重技能教学的一个极端走向淡化技能教学的另一个极端,从而技能教学的去留问题就成为人们争论的焦点。实践证明,
不少诗人都是孤独的。但孤独的陈子昂内心却是充实的,超然物外,敢问苍天。  古代文人对孤独常有感慨。屈原的《远游》中就有“惟天地之无穷兮,哀人生之长勤。往者余弗及兮,来者吾不闻”的句子,表现了诗人忠而见谤,侘傺穷困的悲愁;阮籍《咏怀》诗中也有“去者余不及,来者吾不闻”之句,抒发了身处乱世的忧生之嗟。还有所谓人乃“沧海一粟”,所谓“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等等,这都表现了人的这种孤独之感。惟陈子昂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教学的艺术首先是说话的艺术。”高明的教师常潜心研究教学语言的艺术,用引人入胜、顿挫铿锵、有“穿透力”的语言,带给学生诗意的享受。    一、精雕细琢,激发求知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持久地保持旺盛的求知欲望,除了通过视觉感官的刺激外,精雕细琢后的教学语言也是行之有效的手段。  著名特级教师于漪老师教学《孔乙己》时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和综合性很强的学科。”首次提出“综合性学习”要求,意在加强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及生活的联系,改变传统教学的单一性。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学习呢?    一、诱发动机,拓宽学习思路    动机是指激励个体从事与满足需要有关活动的动力,是推动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力,也是激发学生开拓学习思路,自主探究学习的良好开端。为使学生积极而
一、依据心理特点。遵循观察原则    小学生在观察自然现象和自然事物时,主要有以下三个心理特点:(1)随意性。小学生的意志控制力较差,注意力容易分散,陷入观而不察、察无目标、察无所知的境地。(2)情绪性。小学生情绪易波动,容易对他们感兴趣的事物,乐在其中,而忘记观察的任务。(3)笼统性。小学生观察事物和现象往往停留于大致的、笼统的、轮廓的观察。而不善于观察自然事物和自然现象的局部,因而常遗漏或忽视
目前,“小组合作学习”已在各地被广泛重视和应用,教师们也在进行积极地尝试。但是小组合作学习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还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仍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的问题。    一、存在问题    1 教师不知道合作学习的规范操作。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许多教师只知道合作学习的概念,而不知道怎样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因此许多教师课堂上操作失误,合作学习的教学行为不规范,这是其一。二是小组合作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