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小组合作学习”已在各地被广泛重视和应用,教师们也在进行积极地尝试。但是小组合作学习在农村小学数学教学实践中还没有取得理想的效果,仍存在一些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改进的问题。
一、存在问题
1 教师不知道合作学习的规范操作。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许多教师只知道合作学习的概念,而不知道怎样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因此许多教师课堂上操作失误,合作学习的教学行为不规范,这是其一。二是小组合作学习所讨论的问题很随意,很肤浅,有的又过于复杂,不适合讨论,有些问题又毫无价值,不值得讨论。三是小组合作学习安排的时间不足,讨论的问题过多。
2 学生不理解合作学习的作用。一是参与意识不强,敷衍应付,缺乏对问题的探究,从而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二是合作学习之后学生交流不积极。三是合作学习成为少数优生展示的舞台。
二、问题的原因
1 学校没有建立健全合作学习的保障制度。学校的领导和数学教师开展合作学习的意识不强,对合作学习的理解表面化、形式化、片面化,不能有效地正确地理解合作学习的本质内涵。
2 教师传统思想仍根深蒂固,尽管各级主管部门对教师进行了全员培训,但是大多数教师对新课程理论接受和反应迟钝,以教师为主体的观念没有变,很不放心学生。有的教师“穿新鞋,走老路”,应付检查,反弹严重。
3 教师缺乏学习,素质不高。农村学校教师数量虽然够了,但教师队伍严重老化,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和操作都存在严重的偏颇,不能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4 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教师的功利性明显。为了名誉和地位,教师往往看重考试成绩,轻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以讲解和练习来替代合作学习。
5 教师与班主任之间没有加强协作。数学课堂要小组学习进行分组,而班主任又需要按身高、视力等因素排座位。有少数班级没有统筹安排,这之间产生了矛盾。
原因找到了,那么怎样解决所发现的问题呢?
三、问题的解决
1 必须建立小组合作学习的保障机制。校长要督阵,教研组长要带头,教师要大胆尝试。学校要定期召开以合作学习为专题的会议,落实开展合作学习的制度,提出开展合作学习的要求,规划开展合作学习的步骤,布置开展合作学习的目标任务;构建以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模式,形成民主、开放、探究、活泼的课堂;要把开展合作学习的情况纳入教师评价体系,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也要增加教师是否已开展合作学习这一项。
2 进行通识培训,提高教师设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1)科学的组建合作小组。教师应根据班内的实际,有意识地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其目的是为了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让学习优良的学生也能获得自信。此外,在合作中,小组的成员还应有一定的分工,即每一位学生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如激励者、检查者、记录者、报告者、操作者等等,而且小组角色应该互相轮换,以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2)以小组集体的学习效果,作为评价的依据。传统的教学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在整体中的位置,热衷于分数排队,比较强弱胜负,这种竞争性的评价是有局限性的,不利于大多数学生的发展。在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注重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形成一种“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这样会让大多数孩子都受到老师或同伴的鼓励,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并由此一步步迈向成功。以小组集体成绩为评价依据来评价学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更有利于我们走出竞争教育的怪圈,实现教学评价的科学化。
(3)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作出指导。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与指导是分不开的。因此,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袖手旁观”,更不能做下一环节的准备工作,而应当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4)选择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内容。教师备课时就要围绕文本重点和难点,挖掘文本深层意蕴,选择出适合小组合作学习所探究的问题。要选择切合学生实际的问题,选择最近发展区问题,选择探究性问题。选择开放性问题,选择矛盾性问题,选择辩论性问题。问题的提出,可以是教师的,也可以是学生的。同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提炼出有价值的有代表性的问题。
(5)小组合作学习应与自主探究有机结合。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是一种重要的、有效的学习方式,但并不是万能的,它还应与其他学习方式有机结合,特别是与自主探究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出更好的合作效应。因为自主探究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和重要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离开了自主探究这个前提,就如缘木求鱼,落不到实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又要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与人合作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9加几”时,当“还有多少盒饮料?”这个问题提出来后,他没有急于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去解决问题,而是让学生先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学生举起了一双双小手,急于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时,他说:“孩子们,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交流!”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学生出现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如点数法、接数法、凑十法……这样的小组学习是建立在学生自主探究基础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充分调动学生积极维的合作学习。可以预想,每个组员在这样的合作学习中都会不断进步。
一、存在问题
1 教师不知道合作学习的规范操作。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许多教师只知道合作学习的概念,而不知道怎样在课堂上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因此许多教师课堂上操作失误,合作学习的教学行为不规范,这是其一。二是小组合作学习所讨论的问题很随意,很肤浅,有的又过于复杂,不适合讨论,有些问题又毫无价值,不值得讨论。三是小组合作学习安排的时间不足,讨论的问题过多。
2 学生不理解合作学习的作用。一是参与意识不强,敷衍应付,缺乏对问题的探究,从而不能很好地完成教学任务。二是合作学习之后学生交流不积极。三是合作学习成为少数优生展示的舞台。
二、问题的原因
1 学校没有建立健全合作学习的保障制度。学校的领导和数学教师开展合作学习的意识不强,对合作学习的理解表面化、形式化、片面化,不能有效地正确地理解合作学习的本质内涵。
2 教师传统思想仍根深蒂固,尽管各级主管部门对教师进行了全员培训,但是大多数教师对新课程理论接受和反应迟钝,以教师为主体的观念没有变,很不放心学生。有的教师“穿新鞋,走老路”,应付检查,反弹严重。
3 教师缺乏学习,素质不高。农村学校教师数量虽然够了,但教师队伍严重老化,对小组合作学习的认识和操作都存在严重的偏颇,不能有效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4 由于市场经济的影响,教师的功利性明显。为了名誉和地位,教师往往看重考试成绩,轻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养成,以讲解和练习来替代合作学习。
5 教师与班主任之间没有加强协作。数学课堂要小组学习进行分组,而班主任又需要按身高、视力等因素排座位。有少数班级没有统筹安排,这之间产生了矛盾。
原因找到了,那么怎样解决所发现的问题呢?
三、问题的解决
1 必须建立小组合作学习的保障机制。校长要督阵,教研组长要带头,教师要大胆尝试。学校要定期召开以合作学习为专题的会议,落实开展合作学习的制度,提出开展合作学习的要求,规划开展合作学习的步骤,布置开展合作学习的目标任务;构建以合作学习为主要形式的教学模式,形成民主、开放、探究、活泼的课堂;要把开展合作学习的情况纳入教师评价体系,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也要增加教师是否已开展合作学习这一项。
2 进行通识培训,提高教师设施小组合作学习的能力。
(1)科学的组建合作小组。教师应根据班内的实际,有意识地将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学生按照“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其目的是为了在学生的合作过程中做到组内合作、组间竞争,让每个学生在合作中都有展示自我的机会,让学习困难的学生在互相帮助中不断提升,让学习优良的学生也能获得自信。此外,在合作中,小组的成员还应有一定的分工,即每一位学生都应担任一种特定的角色,如激励者、检查者、记录者、报告者、操作者等等,而且小组角色应该互相轮换,以增进生生互动的有效性。
(2)以小组集体的学习效果,作为评价的依据。传统的教学评价关注学生个体在整体中的位置,热衷于分数排队,比较强弱胜负,这种竞争性的评价是有局限性的,不利于大多数学生的发展。在对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进行评价时,注重把学生个人之间的竞争变为小组之间的竞争,把个人计分改为小组计分,把小组总体成绩作为评价的依据,形成一种“组内成员合作,组间成员竞争”的格局,把整个评价的重心由鼓励个人竞争达标转向大家合作达标。这样会让大多数孩子都受到老师或同伴的鼓励,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从而取得不同程度的进步,并由此一步步迈向成功。以小组集体成绩为评价依据来评价学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更有利于我们走出竞争教育的怪圈,实现教学评价的科学化。
(3)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并作出指导。合作学习是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同时也是教师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学生的合作是否有效,同教师的参与与指导是分不开的。因此,在学生开展合作学习的时候,教师不应“袖手旁观”,更不能做下一环节的准备工作,而应当从讲台上走到学生中间去,在组间巡视,对各个小组进行观察和介入,对各小组合作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同时,教师还应针对学生合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进行及时有效的指导,帮助学生提高合作技巧,顺利完成学习任务。
(4)选择适合小组合作学习的学习内容。教师备课时就要围绕文本重点和难点,挖掘文本深层意蕴,选择出适合小组合作学习所探究的问题。要选择切合学生实际的问题,选择最近发展区问题,选择探究性问题。选择开放性问题,选择矛盾性问题,选择辩论性问题。问题的提出,可以是教师的,也可以是学生的。同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提炼出有价值的有代表性的问题。
(5)小组合作学习应与自主探究有机结合。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是一种重要的、有效的学习方式,但并不是万能的,它还应与其他学习方式有机结合,特别是与自主探究有机结合,才能发挥出更好的合作效应。因为自主探究是有效合作学习的前提和重要保证,小组合作学习离开了自主探究这个前提,就如缘木求鱼,落不到实处。因此,在教学中,教师既要给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时间和空间,又要为学生创造小组合作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对知识的理解,在与人合作交流中逐渐完善自己的想法,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9加几”时,当“还有多少盒饮料?”这个问题提出来后,他没有急于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去解决问题,而是让学生先自己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学生举起了一双双小手,急于想表达自己的想法时,他说:“孩子们,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交流交流!”通过小组的合作交流,学生出现了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如点数法、接数法、凑十法……这样的小组学习是建立在学生自主探究基础上的小组合作学习,是充分调动学生积极维的合作学习。可以预想,每个组员在这样的合作学习中都会不断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