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二次生成

来源 :中学物理·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b6404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高中物理课堂教学进行二次生成,可以更加契合学生们的学习方法与需求,培养学生同社会现实相联系的能力,激发他们的探索兴趣,更好实现高中物理的教学目的.笔者在分析高中课堂教学二次生成难点的基础上,就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二次生成的策略与办法作了探讨.在进行高中物理新课程改革后,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更强调同生活实际和社会实践相联系,注重对学生学习、探索兴趣的培养与保护;强调整个知识体系的建构过程,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实验、探索研究能力.因此,新课程不论是在教学内容还是授课方式上面都进行了重大的变革;为了教学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和创建情景化教学模式,教师们必须尝试对教材及课堂教学进行二次开发与生成.
  1 课堂教学二次生成的难点
  对教材及课堂教学的二次生成是一项结构化和系统化的工程,因此工作的难点首先是教师们必须对“教材”及“学生”进行到位、客观的分析;而目前的高中物理课堂实践,对高中物理教材及学生们的了解、分析都普遍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1 对高中物理教材的分析
  教材是高中物理教学不可或缺的部分,但大部分教师对我们“教科书”的认识还相当的不到位和片面;很多教师都认为“教科书”仅仅是满足覆盖学业水平测试考察知识点的作用,甚至认为“物理教材”不如“习题练习册”重要;欠缺对教科书分析的意识,片面的从应试教育的方面思考,将“分析教材”同“阅读教材”简单等同.
  以笔者的观点来看,对教材的分析必须结合实际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做好高中物理教学标准、教材、高考考试要求同学生的系统性研究.认真分析教材每个部分的知识点情况,呈现知识点的方式,这些知识点同学生发展需求的联系,是否可以补充更生动的材料等,在讲授这部分内容时是否需要加入额外的知识点等.
  1.2 对学生的分析
  作为教学目标主体的学生,应当是课堂教学二次开发生成的中心.教育学中的建构主义有如下观点:知识并非是通过教师们授课的方式而获得的,而是学生在与他人协作和教师的帮助下,透过对学习资源的分析和使用,进行知识构建的过程.因此,教师在实施课堂教学二次生成时,必须照顾到学生的实际需要.
  目前多数教师对学生的分析、评价还停留在学生分数高低的阶段,这样的评价毫无疑问是非常片面的.教师们要摒弃这种片面看法,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需要进行分析,并同教材的实际内容相结合,这样才能把握好教材及课堂教学二次开发生成的方向.
  2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二次生成的策略与办法
  2.1 理清教学目标中三个维度的逻辑关系
  教学目标既是课堂教学的出发点,也是其归宿.随着三维目标在新课程改革中的提出,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也要适应“教学目标的三维化”要求,确立明确的教学目标,并相应的开展实施课堂教学的二次生成.
  在图1的关系图中,“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知识和技能的获得及学习方法和策略的整个过程中都得到贯穿和体现;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产生是在对知识和技能的汲取、学习过程和方法的实际体验中形成的.在课堂教学的二次开发中,这种目标结构的形成源自对教材知识点的建构、知识呈现方式的选择还有学生在知识学习过程中养成的学习能力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等.
  2.2 重视学生的实际学习需求
  二次生成可以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学生的认知经验等实际方面出发,联系学生的日常学习情况,并结合各种日常的生活、网络资源,来对教材和课堂教学进行重新的编排.通过对教学内容的重新优化,使学生切实感受到物理学习的趣味性、实际价值,通过强化相应的情感体验,来提升物理教学的教学效果.
  第一,重视对学生已知知识的利用.教师在对教学内容进行实际的编排时,要考虑到学生已有的知识及认知经验,这样能够使教学内容更加契合学生的需要.如在进行力的合成及分解教学前,应用到的有关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内容,就是学生学习认知的起点.
  第二,教学内容要保持弹性化.学生的学习范围是可以预知的,但每个学生的兴趣、认知水平高低都不尽相同.这要求我们对课堂教学实施二次生成时,要对教学的内容保持适当的弹性,以满足学生的弹性化学习需求.例如在测试电源的电阻教学实验中,对于实验的方案,便可以保持适当弹性,鼓励学生自行设计探究.
  第三,倾听学生的建议.在进行课堂教学的二次开发时,聆听作为教学主体的学生的建议是非常重要的.这要求教师们不仅要在课堂上面充分关注学生的需求,设置适合不同学生学习需求的情景、问题等,还必须进一步倾听学生的心声;要让学生不仅成为教材的学习者;同时还要吸取学生的建议,使学生成为课堂教学二次生成的积极参与者.
  2.3 充分整合、利用信息技术资源
  物理课程本质上是一门以生活现象和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因此物理学的知识难以仅仅通过思维和思考获得,还必须通过观察和实验等实践化的方式.对物理课堂教学的二次生成也应当突出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要实现实验手段和方式的多样化、现代化.在进行课堂教学的二次生成时,要注重对信息技术和物理实验软件的开发及应用,将新兴的技术同传统的实验结合起来.
  第一,尝试利用动画模拟,对复杂物理过程实现直观呈现.利用这种现代技术,可以弥补学生感性、抽象思维能力的不足,为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有关抽象的知识提供生动形象的教学场景.如在“波的形成及传播”教学当中,可以应用flash动画进行演示,通过将绳子分解为一个个的质点,应用动画的方式来模拟波的形成和传播过程,从而在课堂教学中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二,应用交互化电子白板,同课堂教学进行有效的结合.利用这种新型的教学互动工具,,可以快速实现内容的呈现、同学生们的互动交流、学生学习成果的展示等,从而使教学进程得到优化和推进.利用电子白板这一工具,还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引领学生突破自身的认知,解决教师对某些部分难以讲述清楚的问题.电子白板的许多人性化特征和功能,能够有效帮助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二次生成.
其他文献
案例教学法有着生活化和典型化的特征,将其应用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能够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习中的重点与难点知识。那么,如何将案例教学法应用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学中呢?  一、精选案例,突出重点  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案例是实施案例教学法的前提,在挑选案例时要遵循针对性、实践性、方向性与时效性的原则。例如,在《老师伴我成长》这节课的教学中,教师就可以将这样
1初中物理合作学习的基本内容及其涵义  “合作学习”毫无疑问就是以小组为一个整体,让组内的成员多进行一些合作性的活动,达到相应的小组目标,最后以整个小组的成绩去进行相应的奖励或者是评价.通过这种集体学习的形式,去促使初中生养成集体意识,发展其合作技能、认知水平以及培养其社会情感的教学方式.  2实施合作学习的基本要领  2.1指导相应的合作技能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要想比较有效地开展合作学习,首先
近年来,许多研究者主张基于问题解决的学习,认为这是一条建构主义学习的基本思路.基于问题解决式教学模式,把学习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习者合作解决问题来学习隐含于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技能,并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多元智能理论也认为智能是“在实际生活中解决所面临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美国学者预言:问题的解决将成为21世纪课程的核心.当前我国教育界响亮提出“主体教育”“学会学习
期刊
新课程明确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那么我们高中物理课堂学习策略必须强调学生“主体参与”,本文就该话题谈几点笔者的看法,望能有助于教学实践.  1 准确把握高中学生的学习心理  学生步入高中阶段,整个学习心理也发生了变化,具体而言有如下几个方面的心理表现.  1.1 能够保持批判性思维  说明高中生具有批判性思维的例子可以有如下几个:  (1)从高中物理的教材来看,很多知识点或概念都会涉及到较大的运算
为进一步提升我校教育教学质量,增加理解新课改精神与理念,学校组织全体教师集中学习我校推广的“3.15”高效课堂教学模式,认识其内涵及操作流程,通过两个月的学习和实践,结
笔者在驾驭教材方面,集集体智慧与研讨,心中引发了共鸣.多年的教学中所经历的种种都一幕幕浮现在眼前,同时不断思考问题:同样的教学内容因不同的教育执行者,而引起的教学效果不同?在难点重点的突破中,采用合适的方法,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本文就物理教学重点难点的突破谈谈体会.  1编顺口流,易于理解和记忆  光学中凸透镜成像规律的教学,既是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学生概念和规律掌握不好,更别谈运用规律来解决
武学的最高境界是万剑归宗;水流的终极目标是百川入海;科学的普通规律是能量守恒……初中物理人教版教材各章节知识点各不相同,它们像一颗颗散落的珍珠让人难以收拾.如何让学生从知识迷宫走出来,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笔者尝试从初中物理全局的角度入手,比较不同知识点的相似之处,异中求同,概括出那些隐藏在字里行间的规律,让学生的思路明晰起来,不再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所困惑.  1电荷间磁场间规律互
在长期的教学活动中,笔者发现了学生身上一些不利于物理学习的坏习惯并尝试进行了矫正.  1轻视记忆  记忆是把握知识的必要手段,知识的灵活运用往往都建立在熟记的基础上.学习过程中,如果不注重及时的记忆,那么新的信息、新的知识就不能在大脑中留下深刻痕迹,事后往往需要大量的时间温固,从而加重课业负担,降低了学习的效率.不注重及时的记忆也使得大脑的记忆能力失去很多锻炼机会,而不利于记忆力的发展.  笔者注
实验在高中物理课堂的作用不可忽视,学生从实验现象中所获取的信息,自动进入大脑进行想象、分析、逻辑推导和总结,使学生从实验装置、程序、数据等各个环节进行分析,从而沿着实验的主线来学习物理知识,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搭建和知识网路的形成.实验现象,是学生对实验认知的开端,开启学生探索实验本质的第一步,在学生知网建设中起着积极的作用.本文结合学生对高中物理实验现象的观察,浅谈从实验现象切入对物理知识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