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自主合作探究这种学习方式的根本目的就是提高学生合作学习能力,所以在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重点培养小学师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能力,这对提高他们语文成绩发挥着重要作用。教师应该根据教学规律特点,制定科学有效的教学措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本文主要分析语文教学中自主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之后制定有效的解决措施,进而提出以下内容,希望能够为同行业工作人员提供相应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语文教学;自主合作;措施分析
结合现阶段教育教学规律分析,初中语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主要基础条件,是建立在对教学规律的认识上。所以教师应该根据教学规律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促进语文教学质量。
1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1.1学生自主学习没有和教师引导教学有效结合
对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而言,主要强调的就是学生的主体性以及教师的引导性。但是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这两者不能较好的结合,通常情况下出现这种现象:语文教师为了对学生自主学习不进行限制,放任学生自由讨论,导致学生的讨论已经偏离课文主旨,语文教师在学习新课文前设置的各种问题,完全没有结合学生实际预习状况,一上课就随意找学生回答问题。这是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引导教学关系没有处理好的体现。要想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其前提就是帮助教师实现角色在转变,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教师要将引导工作做好,而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只有将这两者进行全面结合,教师才能教的更好,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会取得进步。
1.2学生合作学习流于形式,难以收到实效
目前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强调学生应该多读、多写、多讲。但教师将语文课大部分时间都浪费在讨论与朗读上,表现看起来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但语文教学效果却不是很好。致使学生合作流于形式,难以收到实效。
1.3学习过程中比较注重结果,忽视过程和方法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严重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重视学习过程,往往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长期下去就会导致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失去兴趣,甚至还会出现厌烦心理,不利于教学活动的积极开展。
2解决措施
2.1教师要合理的运用任务教学方法
对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而言,其实现完全不能离开有效的教学策略以及科学的教学实践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不管哪种学习方法,都是建立在教师教学方法以及经验基础上的,只有把教学目标建立在某些教学方式上,才能保证教学目的的实现。任务型教学方法是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布置恰当的教学任务,待学生对教学任务完成的基础上,能对新的学习目标进行实现,引导学生更好的掌握语文知识。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合理的利用任务型教学法,能帮助学生对以前学过的旧知识进行巩固,为日后学习的新知识做好提前准备,对学生学习知识的特点要积极探求,分析教師在教学中具有的特点,这样做的目的才能最大程度上发挥任务型教学法的作用。教师对教学任务要及时调整和创新,这样能让学生掌握相应知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任务型教学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也不能离开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师对教学任务布置的过程中,要对学生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给与强化,提高学生自主合作能力。
2.2将启发式教学引入到教学中
启发式教学不是一种比较具体教学方法,而是教师在多种教学方式中对启发式教学不断的运用和创新,这样才能实现启发式教学的最终目标,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基础上,还能引导学生学习达到真正的自主。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重要充分的引入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学会思考和质疑,对资助额合作探究学习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2.3实施另外课堂
首先教师应该让学生尽最大可能去“想”;要培养学生一个“敢”字,激励学生不能有任何顾及的去想,只有这样才能开展新的学习,为学生营造全新的课堂学习氛围与环境。其次引导学生尽可能的去“看”;所谓的“看”,就是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认真、自信的观察,慢慢的观看。通过看,不断的发现,让学生进入更加深层次的学习。“看”的亲身体验,学生会较容易的获得感受以及感悟。再次教师应该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去“画”,通过亲眼看以及亲身体验与想象,将自己获得信息通过不同层门描绘,这种手与大脑相结合的方式,能弥补学生在课堂听,不用手操作的不足。最后是让学生尽可能的“说”;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应该通过语言进行表达,教师通过学生说,就能知道学生是怎样想的,对他们的思维合理性能够充分了解,并且在“说”的基础上,不仅能加强学生沟通能力,与此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对传统教学方式不断创新和完善,合理的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方式,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郑红冰.谈后进生在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地位转化[J].学周刊,2018(16):97-98.
[2]韩家胜.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5):117.
[3]国兴.分组合作学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华夏教师,2018(09):57.
关键词:语文教学;自主合作;措施分析
结合现阶段教育教学规律分析,初中语文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主要基础条件,是建立在对教学规律的认识上。所以教师应该根据教学规律制定切实可行的教学目标,促进语文教学质量。
1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过程中的问题
1.1学生自主学习没有和教师引导教学有效结合
对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而言,主要强调的就是学生的主体性以及教师的引导性。但是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这两者不能较好的结合,通常情况下出现这种现象:语文教师为了对学生自主学习不进行限制,放任学生自由讨论,导致学生的讨论已经偏离课文主旨,语文教师在学习新课文前设置的各种问题,完全没有结合学生实际预习状况,一上课就随意找学生回答问题。这是教师对学生自主学习与教师引导教学关系没有处理好的体现。要想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其前提就是帮助教师实现角色在转变,体现教学过程中的创造性,教师要将引导工作做好,而学生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自主学习,只有将这两者进行全面结合,教师才能教的更好,学生的学习成绩也会取得进步。
1.2学生合作学习流于形式,难以收到实效
目前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强调学生应该多读、多写、多讲。但教师将语文课大部分时间都浪费在讨论与朗读上,表现看起来课堂气氛比较活跃,但语文教学效果却不是很好。致使学生合作流于形式,难以收到实效。
1.3学习过程中比较注重结果,忽视过程和方法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严重影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分重视学习过程,往往忽视学生学习的过程与方法,长期下去就会导致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失去兴趣,甚至还会出现厌烦心理,不利于教学活动的积极开展。
2解决措施
2.1教师要合理的运用任务教学方法
对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而言,其实现完全不能离开有效的教学策略以及科学的教学实践过程,只有这样才能实现自主合作探究学习。不管哪种学习方法,都是建立在教师教学方法以及经验基础上的,只有把教学目标建立在某些教学方式上,才能保证教学目的的实现。任务型教学方法是掌握学生学习情况的基础上,布置恰当的教学任务,待学生对教学任务完成的基础上,能对新的学习目标进行实现,引导学生更好的掌握语文知识。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合理的利用任务型教学法,能帮助学生对以前学过的旧知识进行巩固,为日后学习的新知识做好提前准备,对学生学习知识的特点要积极探求,分析教師在教学中具有的特点,这样做的目的才能最大程度上发挥任务型教学法的作用。教师对教学任务要及时调整和创新,这样能让学生掌握相应知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任务型教学方法在实施的过程中也不能离开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师对教学任务布置的过程中,要对学生学习知识的最终目给与强化,提高学生自主合作能力。
2.2将启发式教学引入到教学中
启发式教学不是一种比较具体教学方法,而是教师在多种教学方式中对启发式教学不断的运用和创新,这样才能实现启发式教学的最终目标,提高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基础上,还能引导学生学习达到真正的自主。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重要充分的引入启发式教学,让学生学会思考和质疑,对资助额合作探究学习产生强烈的学习兴趣,在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2.3实施另外课堂
首先教师应该让学生尽最大可能去“想”;要培养学生一个“敢”字,激励学生不能有任何顾及的去想,只有这样才能开展新的学习,为学生营造全新的课堂学习氛围与环境。其次引导学生尽可能的去“看”;所谓的“看”,就是给学生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认真、自信的观察,慢慢的观看。通过看,不断的发现,让学生进入更加深层次的学习。“看”的亲身体验,学生会较容易的获得感受以及感悟。再次教师应该让学生尽可能多的去“画”,通过亲眼看以及亲身体验与想象,将自己获得信息通过不同层门描绘,这种手与大脑相结合的方式,能弥补学生在课堂听,不用手操作的不足。最后是让学生尽可能的“说”;学生思维的合理性应该通过语言进行表达,教师通过学生说,就能知道学生是怎样想的,对他们的思维合理性能够充分了解,并且在“说”的基础上,不仅能加强学生沟通能力,与此同时还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利于培养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语文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对传统教学方式不断创新和完善,合理的运用自主合作探究方式,这样才能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郑红冰.谈后进生在小学语文小组合作学习中的地位转化[J].学周刊,2018(16):97-98.
[2]韩家胜.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8,15(05):117.
[3]国兴.分组合作学习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J].华夏教师,2018(09):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