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语文教材的文化观照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rdw14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材作为传播文化的媒介,应该使学生“增强文化意识,重视人类文化遗产的传承,尊重和理解多元文化,关注当代文化生活,学习对文化现象的剖析,积极参与先进文化的传播和交流”,进而使学生在学习后能够张扬自己的个性,构建自我包容的文化胸襟。这是语文教材的时代使命和文化责任。本文试图对苏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凸显的传统文化、文化视野和人本文化等方面分析其如何进行表征的。
  一.关注传统文化的影响
  语文教育是一种文化教育。语文课借助语文教材培养学生的民族文化精神、民族文化气质、民族文化心理。苏教版语文教材十分注重对传统文化的引入与关注。
  课本选入了屈原的作品《离骚》。尽管章节很短,但是其蕴含的精神——屈骚精神,有极其丰富的表现力。“帝高阳之苗裔兮”对自我的品性和价值做了高度的肯定。“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在君王不信任自己、奸人围攻自己、弟子背叛自己、众人不理解自己的艰难处境中,仍在忧患国家、君王和人民,而并不为自己的荣辱担忧。屈原最终纵身汨罗江,这固然有其历史的局限,但正是从这局限中我们意识到了自己肩上的重任,感悟到后人在得到屈骚精神浸润的同时又要继承和发扬这一精神,这是历史和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古人的人生观价值观往往体现在文学作品之中。孟子云:“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意思是如果仕途得志就将恩泽加于百姓,匡世救民,不得志就加强自身修养,完善自己品行。这是古人面对不同人生际遇做出的选择与内化,是很多人的处世观念,在今时今日而言仍然有借鉴意义。
  除此之外,课本里还体现古人重仁义以德服人的政治文化内涵。如贾谊的《过秦论》总结说,秦朝“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他指出秦如此短暂的关键原因是不懂取国之道与守国之道的不同,治理国家要靠仁义之道,只有推行仁政与德治才能赢得天下之心,才能长治久安。学生在学习语言知识的同时,又受到祖国传统文化的熏陶,逐渐热爱自己祖国的传统文化,积淀起自己的文化底蕴。
  二.拓宽选文的文化视野
  文化多样性是历史上和当代世界的客观事实,世界上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独特传统,都有自己的文化特色。在民族和文化交往中,多元文化教育价值观意味着基于多元文化价值标准对待民族和文化个性,必须尊重民族和文化差异。
  教育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形成从全人类利益、全球观点出发考虑问题,理解国际社会,关心和宽容异国文化的精神,帮助学生跳出狭隘的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从全人类、全世界进步的视野去观察和思考问题,缓解和消除不同文化背景可能带来的矛盾或冲突的能力等。
  在苏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二、必修三中皆有7篇外国作家的文章,均占全部文章的1/3强。这些作家以美国与西欧居多,以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或世界级大师居多,如肖洛霍夫、伯尔、高尔斯华绥以及欧亨·利、普希金、惠特曼、雨果等。这些作家的作品,让学生思考什么是伟大的人格,思考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吸收多元文化的思想营养,有助于让青年学生认识到对祖国与人类文明所应承担的责任。
  三.重视古典诗文的熏陶
  孔子曰:“不学诗,无以言。” 中华古典诗文博大精深,包含无比丰富的美的元素,沉浸其中,欣赏其表现的缤纷自然美,体验其高尚的情操美,感受其丰富的生活美,它对陶冶中学生情操、净化心灵大有裨益。
  在苏教版语文教材中,学生能够体会到“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的不羁精神,感受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仁者光辉,倾听“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豪迈高歌,聆听“杨柳岸,晓风残月”的浅斟低唱。可以鉴赏古诗文外在的形象美,可以欣赏或豪放飘逸、或沉郁顿挫、或清空骚雅的语言美,还可以赏析渲染烘托、虚实结合、动静相生的技巧美。学生在阅读中把主观感受与作品的艺术境界统一起来,在审美享受中达到情感的共鸣和情操的陶冶。
  语文不仅是交际工具,而且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既有使用功能,也有教育功能和发展功能。苏教版语文教材通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感情,培养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品质,培养创新精神,对于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进而发展其健康个性,形成健全人格做了有益的尝试。
  李凌云,苏州大学文学院教育硕士,现居江苏淮安。责任编校:王 玲
其他文献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小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字、词、句的综合运用能力。对于小学高年级阶段的阅读教学,教师要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实施引导式教学模式,并通过灵活运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  一、将读写结合教学模式运用到小学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  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以及核心内容,始终受到小学语文教师的关注。阅读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前提条件,通过阅读语文教
期刊
新课改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在这样的方式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互动交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互动教学,让学生在平等对话的前提下,积极参加课堂活动,从而不断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一、合作探究,自主阅读  互动教学,提倡学生的合作探究,鼓励学生的自主阅读。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化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进入文本,深入文本,获得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享受语
一个民族的灵魂在于创新,所谓创新,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抛开书本知识,不遵循常规,并且不迷信于权威,而是通过自身知识为基础,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结合实践、别出心裁,能够积极表达自己的新思想、新意图、新方法、新观点的学习活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就要求教师勇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思考,激发起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一、教师首先要转变思想,使学生积极思维  知
期刊
在农村,班级学生相对较少,这就为分层教学的深入实施带来了可能。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农村小班化教学的特点,以分层为突破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有效构建和谐的小学语文课堂。  一、以学定教,目标分层指明方向  学生之间存有差异,要求他们的能力达到相同层次是不现实的。因此要想实现全体学生素养的提升,就必须针对学生不同的经验基础和认知能力提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采用“兼顾两头,着力推中”的原
阅读是语文这门语言艺术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通过阅读的学习可以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想象力,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互动教学是新时期衍生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本文就对互动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一些探究。  一、创设阅读情境,活跃课堂氛围  调查当前小学生语文阅读情况发现,大部分学生对阅读的兴
期刊
科普文指的是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在语文教学中要体现出科普文的特点,除了让学生学到语文知识以外,还要让学生从中了解各种科学知识,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精神。部分学生认为科普文较难,学习的时候也比较枯燥,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合理使用各种丰富的教学策略,促使科普文变得更有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科普文的兴趣。  一、学词品句,吮吸“语文味儿”  在教授科普文的时候首先要注重语言,要让学生在学习词语的过
中学语文诗歌教学,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地位。而《高中語文新课程标准》中也再次明确了诗歌在整个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所以语文老师在讲授诗歌时不应以讲解为主,而应带领学生去涵咏,去感悟、去思索。  一、培养学生的诗歌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诗歌感兴趣,那么就会像香菱学诗那样抱着极大的热情专注于诗歌,咬文嚼字,细细品味,这对于培养理解诗歌能力有很大帮助。如李商隐的《端居》(“远书归梦两悠悠,
期刊
近日,笔者有幸聆听了一些语文课堂教学专家关于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的教学策略,他们建议在文章中用知人论世解读法,但这种解读法对于初一的学生而言,主题挖掘或嫌深奥与牵强。
诗歌作为高中语文教材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其蕴含着我国数千年历史文化的精华,是我国重要的文化瑰宝。通过解读诗歌文本,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也有助于推动我国文化的快速发展。因此,如何才能有效地解读诗歌文本是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深化诗歌文本意义,挖掘诗歌文本内涵  诗歌文本解读作为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语文学科教学的重难点。如果诗歌
期刊
《嫦娥奔月》是苏教版小语教材五下的一篇课文,也是一个非常有特色的神话故事。根据文本特点,笔者在字词教学时注重细节,学用结合,以此激发学生的识字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