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解读诗歌文本

来源 :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nny3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歌作为高中语文教材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其蕴含着我国数千年历史文化的精华,是我国重要的文化瑰宝。通过解读诗歌文本,有助于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和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也有助于推动我国文化的快速发展。因此,如何才能有效地解读诗歌文本是当前高中语文教学中值得深入探讨的重要课题。
  一、深化诗歌文本意义,挖掘诗歌文本内涵
  诗歌文本解读作为高中语文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语文学科教学的重难点。如果诗歌文本解读合理,那么就可以充分发挥诗歌教学在培养和提升学生人文素养方面的积极作用,但是如果解读不合理,那么就会影响诗歌教学的效果。但是受制于应试教育的影响,语文教师主要侧重思想道德教育,使得语文课程教学完全沦为了政治课,同时诗歌文本解读以贴近语文学科考试答案为标准答题模式,致使学生在这种硬性指标的学习模式下影响了学生的思维,加之教师过度依赖教学大纲,无法使学生切身体会到诗歌所要表达的中心思想,甚至可能会使学生形成一种“应试学习心理”,影响了诗歌教学有效性。因此,为了有效提升诗歌文本解读教学有效性,必须要注重转变教师教学观念,从思想上树立重视诗歌文本解读教学理念,并将其贯穿于高中语文诗歌教学。
  一方面,要深化诗歌文本意义。诗歌文本解读的过程是要充分分析和研究诗歌文本的中心思想和意义,以使学生可以引发和诗歌作者的共鸣。在学生面对诗歌内容的时候,语文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诗歌文本所蕴含的意义,深化学生对于有关诗歌文本的理解和认识,同时还要引导学生对于诗歌文本蕴含的意识形态和文化进行仔细观察和分析,从而通过多角度的诗歌文本解读来使学生深刻体会不同背景和角度下所蕴含的多种意义,增强诗歌文本的学术价值。另一方面,要挖掘诗歌文本内涵。诗歌文本是师生进行沟通和交流的重要平台,也是增强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依据。
  二、明确文本解读目标,创新解读教学对策
  为确保诗歌文本解读的质量,必须要明确诗歌文本解读目标,具体就是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考虑学生的涵养心灵、性情陶冶和审美体验等环节,引导学生仔细品读诗歌中的字句来更好地明确诗歌文本蕴含的情绪。比如,在学习《声声慢》这首诗歌的时候,教师可以在解读文本的时候树立陶冶学生心灵的目标,具体就是引导学生通过体会“正伤心”、“憔悴”、“满地黄花”和“独自”等关键词语来使语文教师可以切实体会到诗歌所蕴含的孤寂愁闷心境。
  除了要明确文本解读目标之外,为了增强诗歌文本解读质量,还要注意创新解读教学对策。教师需要对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心理情况等进行全面调查和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明确诗歌文本解读的走向,引导学生进行智力训练。要先从诵读诗歌文本入手,借此来将诗歌所蕴含的情感外在化。比如,在学习《念奴娇》这首诗歌的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分析和体会“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这句来使学生感受到苏轼所描绘出的波澜壮阔情形。另外,在解读诗歌文本的时候,语文教师不可对学生的观点和看法进行干扰,而应该采用因材施教对策,结合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来引导学生去自主感受和体会诗歌文本所蕴含的思想情感,使学生在诗歌所创设的情境中去拓展自身的知识面,增强学生诗歌学习效果。
  三、加强解读教学评价,增强解读教学效果
  解读教学评价是评价诗歌文本解读教学质量的重要途径,有助于为语文教师开展授课提供必要的指导,尤其是可以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在诗歌文本解读教学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和不足,确保各个学生均可以通过诗歌文本解读来学到必要的教学知识,增强他们的学习效果。但是为了增强诗歌文本解读教学效果,在评价诗歌文本解读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发挥教师在评价中的作用,还要发挥学生在诗歌文本解读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具体就是可以充分发挥学生自评、学生互评等多元评价方式在增强教学评价有效性方面的作用。另外,学生也要充分发挥自身在学习过程中的自主能动性,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同时还要在课下多阅读一些课外诗歌作品,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诗歌学习效果。
  诗歌文本解读教学的开展,可以充分挖掘诗歌文本蕴含的文化素养和民族精神来陶冶学生的情操,滋养他们的心性。但是为了确保其教学质量,语文教师必须要注重深化诗歌文本意义,明确文本解读目标,同时还要创新诗歌文本解读教学对策,加强解读教学评价,从而充分发挥诗歌文本解读教学在提升学生文学素养方面的积极作用。
  尤国军,山东邹平县第一中学教师。
其他文献
语文课程是一门内含丰富的学科,语文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笔者现结合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学习时就会全神贯注,积极思考。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时要很好地创设某种教学情景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使学生积极地、主动地,怀
期刊
在听说读写等语文核心能力中,“说”是学生聆听、阅读之后语言信息输出的重要载体,更是促进书面表达的中间媒介。在教材设置上,编者也在每个“练习”中精心创编了“口语交际
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提高小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对字、词、句的综合运用能力。对于小学高年级阶段的阅读教学,教师要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实施引导式教学模式,并通过灵活运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模式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写作能力。  一、将读写结合教学模式运用到小学阅读教学中的重要性  阅读教学作为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难点以及核心内容,始终受到小学语文教师的关注。阅读是提高写作能力的前提条件,通过阅读语文教
期刊
新课改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在这样的方式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互动交流,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互动教学,让学生在平等对话的前提下,积极参加课堂活动,从而不断实现高效课堂的构建。  一、合作探究,自主阅读  互动教学,提倡学生的合作探究,鼓励学生的自主阅读。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教师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合理化的设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进入文本,深入文本,获得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享受语
一个民族的灵魂在于创新,所谓创新,是指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抛开书本知识,不遵循常规,并且不迷信于权威,而是通过自身知识为基础,独立思考、大胆质疑、结合实践、别出心裁,能够积极表达自己的新思想、新意图、新方法、新观点的学习活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创新能力,就要求教师勇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思考,激发起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一、教师首先要转变思想,使学生积极思维  知
期刊
在农村,班级学生相对较少,这就为分层教学的深入实施带来了可能。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农村小班化教学的特点,以分层为突破口,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实践,有效构建和谐的小学语文课堂。  一、以学定教,目标分层指明方向  学生之间存有差异,要求他们的能力达到相同层次是不现实的。因此要想实现全体学生素养的提升,就必须针对学生不同的经验基础和认知能力提出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教师可以采用“兼顾两头,着力推中”的原
阅读是语文这门语言艺术课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而通过阅读的学习可以开阔学生视野、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想象力,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全面提升。互动教学是新时期衍生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在阅读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可以活跃课堂氛围,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本文就对互动教学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一些探究。  一、创设阅读情境,活跃课堂氛围  调查当前小学生语文阅读情况发现,大部分学生对阅读的兴
期刊
科普文指的是介绍科学知识的文章。在语文教学中要体现出科普文的特点,除了让学生学到语文知识以外,还要让学生从中了解各种科学知识,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的精神。部分学生认为科普文较难,学习的时候也比较枯燥,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合理使用各种丰富的教学策略,促使科普文变得更有趣味性,提高学生学习科普文的兴趣。  一、学词品句,吮吸“语文味儿”  在教授科普文的时候首先要注重语言,要让学生在学习词语的过
中学语文诗歌教学,有着不言而喻的重要地位。而《高中語文新课程标准》中也再次明确了诗歌在整个语文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所以语文老师在讲授诗歌时不应以讲解为主,而应带领学生去涵咏,去感悟、去思索。  一、培养学生的诗歌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诗歌感兴趣,那么就会像香菱学诗那样抱着极大的热情专注于诗歌,咬文嚼字,细细品味,这对于培养理解诗歌能力有很大帮助。如李商隐的《端居》(“远书归梦两悠悠,
期刊
近日,笔者有幸聆听了一些语文课堂教学专家关于朱自清先生的散文《春》的教学策略,他们建议在文章中用知人论世解读法,但这种解读法对于初一的学生而言,主题挖掘或嫌深奥与牵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