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阳戏作为傩戏的一个类别,是戏剧的活化石,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与审美价值。当下,西南地区阳戏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论文从阳戏的生存现状出发,探讨阳戏在现代社会遭遇的危机,分析这一危机的根源,并提出一些解决策略。论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章:对西南地区阳戏与阳戏的现代性问题做简要概述。阳戏各发展阶段的空间化呈现,是研究西南地区阳戏现代性问题的重要背景。阳戏各发展阶段的空间化,是其内部关系;阳戏与其他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阳戏作为傩戏的一个类别,是戏剧的活化石,有着重要的文化价值与审美价值。当下,西南地区阳戏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机。论文从阳戏的生存现状出发,探讨阳戏在现代社会遭遇的危机,分析这一危机的根源,并提出一些解决策略。论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第一章:对西南地区阳戏与阳戏的现代性问题做简要概述。阳戏各发展阶段的空间化呈现,是研究西南地区阳戏现代性问题的重要背景。阳戏各发展阶段的空间化,是其内部关系;阳戏与其他剧种的融合,是其外部关系。在这内外部关系下,讨论阳戏在现代所遭遇的艺术终结问题。第二章:讨论阳戏与“三圣”信仰的关系问题。首先,探讨“三圣”信仰的存续现状,从信仰的对象与阳戏坛班的生存状况,窥见阳戏所遭遇的信仰危机。其次,分析造成信仰危机的原因,一是阳戏信仰自身的功利性(内部原因);一是社会与人口结构的变化与信仰的世俗化与祛魅(外部原因)。最后,分析阳戏信仰中巫术在现代社会中的转向,巫术活动对于阳戏现代信众有着终极关怀的意义。最后,在现代社会的发展中,阳戏与阳戏信仰呈现融合、分裂两种关系,这一进程也是阳戏完成艺术自律的过程。第三章:从阳戏与消费社会的关系出发,探讨阳戏在现代的演变。阳戏在消费社会出现商业化趋势,其商业化表现在:一是艺术的分化;二是道具的商品化与功能衰落;三是演员的专业化;四是阳戏的商业演出。第二节分别从阳戏在现代的舞台化演出、演出中的游戏与互动行为、阳戏的现代展演剧目三个方面展开,研究阳戏演出在现代特征。最后,以福泉地区的阳戏文化节为个案,探讨具有典型商业特征的阳戏文化节与新传统的形成。阳戏文化节的本质是带有盈利目的的狂欢节,它是一种阳戏在城市谋求生存的策略,在此阶段,阳戏已具有一种大众文化倾向。第四章:在审美视域下讨论西南地区阳戏的现代性问题及应对策略。本章从学者较少论及的阳戏仪式戏审美展开,首先讨论阳戏的仪式戏呈现出巫术与艺术的含混状态,仪式有着审美化倾向;其次,讨论阳戏仪式戏的审美变迁。西南地区阳戏审美的转向以全球化时代的审美转向为背景,在历时层面表现为是戏剧自身的审美演进,如阳戏面具审美,经历着由木偶到面具到化妆再到无妆的发展过程;在共时层面上,呈现出阳戏与生活世界的关系切近-疏离-切近的变化。再者,讨论阳戏的审美困境,其一,是生存困境,阳戏的审美走入了乡村审美与城市审美的夹缝之中。其二,是阳戏观众的审美困境,在现代化进程中,阳戏谋求自身的发展,必然需要迎合现代观众,阳戏的自我改造就是观众对阳戏审美建构的结果。观众对阳戏审美的建构并不始于现代,在早期的仪式演剧中已有出现,只不过在现代,这一建构更加复杂与急剧。最后,对阳戏现代性问题进行回应。西南地区阳戏面临着现代性所带来的生存危机时,有着多种应对策略。论文将从国家层面与个体层面出发,揭示国家与个体的应对策略及其局限性。国家层面:集中在阳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阳戏文化工业的发展。个体层面:阳戏艺人因阳戏各发展阶段空间化呈现,而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仪式戏所采用两种方式,其一,保存自身原始面貌,以应对危机;其二,选择性演出,进行商业展演。民间小戏所采用的两种方式,其一,吸收、借鉴其他剧中成熟的剧目;其二,创作适应现代观众审美的新剧目。这些策略仅能从形式上暂缓危机,难以从根本上解决阳戏的生存、发展难题。最后,提出阳戏在保护与发展过程中应规避的风险与克服的矛盾。结语,阳戏在现代性进程中所遭遇的艺术终结问题,其根源在于阳戏作为传统社会中的艺术,它的形式与内容很难适应现代观众的审美,有着逐步走向消亡的风险。阳戏在现代性进程中得以存续,主要是由于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未完成性,这给阳戏的生存提供了空间。在现代化进程中,阳戏尝试了多种生存路径,这些尝试能否难以抵挡时代的洪流,使得阳戏最终逃脱消亡的命运,不得而知。但在这一过程中,新的艺术形式正从阳戏中产生。西南地区阳戏有着实现自身的转型机会,宏观上,阳戏的消亡,并不意味着阳戏艺术的完全灭绝,而是转换成诸如文学、造型艺术等其他艺术形式。阳戏这一民族民间艺术形式将走向何方,只能拭目以待。
其他文献
榆社霸王鞭是发源自榆社地区的一种传统的民俗体育活动,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具有典型的当地特色,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别是全球化下西方体育文化的冲击,我国传统的民俗体育文化的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逐渐消失在大众的视野当中,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甚至面临失传。霸王鞭作为一种地方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2006年入选了山西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它的发展应该被更多地关注。为了使非物质文化遗产榆社
篮球是技能主导类同场竞技性项目,但技术能力的发挥必须以较高的专项体能作支撑。篮球运动员体能水平的高低影响着一定时间内和高强度对抗下完成技术动作的质量,影响着个人形体和完成技术动作、团队配合的观赏性。本研究通过对太原市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太原市第四十八中学校高中篮球运动队作为实验研究对象,通过对运动员进行篮球专项体能训练并进行长期的体能监控,对训练前后两次比赛的技术及发挥的数据进行分析研究。本研究通过文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迅速发展,物联网服务已经扩展到了各式各样的行业中,企业越来越重视物联网技术在工程实践中的作用。某地铁公司近年来也在推进基于物联网技术的工具自动化管理工作,以智能化、信息化的手段来改变当前维修工具人工清点的弊端,提升现场安全性的同时降低人力成本。工具监督管理系统在前期主要采用C/S架构(即Client/Server,客户端/服务器)体系,虽然用户交互界面丰富、响应速度快,但是由于互联
民族是一个国家的灵魂和血脉,一个民族的繁衍生息须依靠婚姻,因此与婚姻有关的秩序在各个民族中也有其特有的规定。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以下简称为“黔东南”)是苗族人口最为聚集的地区,苗族人民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为开发黔东南做出重要贡献。在地域相对封闭的苗族社会,婚姻的缔结不仅可以繁衍种族、哺育后代,还能够寻求到一种安全稳定的生活,达成经济协作,形成共享的机制,更能为当地社会的发展提供必要保障。
基于草图的图像检索(Sketch Based Image Retrieval,SBIR)允许将模糊抽象的草图作为输入检索自然图像,相比于严重依赖提供文字描述或者与检索目标相似图像的基于文字图像检索技术和基于内容图像检索技术,手绘草图更直观、更准确地向人类传达丰富的信息,因为“一张图胜过千言万语”。如何减少草图与自然图像之间域差是SBIR研究的关键问题,传统方法提取手工特征完成草图域与图像域之间的近
建立和谐稳定劳动关系是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劳动合同附随义务的切实履行能更好地实现劳动合同目的;完善劳动合同附随义务制度,是保障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双方合法权益的基石。本文从三个典型劳动争议入手,通过对争议焦点的法理分析,从理论上明确劳动合同附随义务的概念和依据,针对目前我国劳动合同附随义务制度设计及义务履行方面存在的问题进行论述,得出案件结论并对劳动合同附随义务制度的完善提出合理化建议。本文分为四个部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很多新兴产业孕育而生,其中电子游戏则属于其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一类,伴随着新兴市场的不断开拓,其潜在的经济效益已初步显现。网络游戏的直播行业作为网络游戏产业中的新事物逐渐进入了人们的视野,版权保护领域也面临前所未有的全新的挑战与冲击。我国当前相关版权立法并未明确规定对网络游戏这类新兴事物的保护,新事物的出现使得立法的滞后性凸显出来。反思我国司法对网络游戏新兴事物的著作权保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各种交易活动也越来越多,为了保证交易的秩序和安全,《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106条对物权的善意取得作出了规定,其概括包含了动产及不动产在发生无权处分时的所有权认定。动产由于其灵活性,善意取得制度在该领域的适用几乎很少发生争议,也相对成熟,但是由于不动产与动产在物权的公示方法上差异较大,因此怎样正确地解释不动产善意取得的各项构成要件,对于保护交易安全以及完善我国不动产登记
侗族琵琶歌,侗语称为“al bic bac”,是侗族人民的精神产物,是文化多样性的体现,更是语言在娱乐教育运用中的直接反应。雨果曾说过“音乐是思维着的声音”,侗族琵琶歌正是侗族人民的思维表达方式,是语言组织更高级别的构建。琵琶歌韵律严谨,类型多样,风格独特,以侗族琵琶为伴奏乐器,集说唱为一体的艺术形式,寓教于乐,在侗族中享有崇高的社会地位。侗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声调的丰富使语言赋有音乐感,而琵琶歌更
较长时期以来,学术界对方言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语音方面,本字、语法、词汇等方面的研究较少,特别是词汇。但方言词作为方言中十分重要的一个部分,它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当地的文化特色以及当地人民的思维特征,因此对方言词的研究也是不可忽略的。本文着重对广州话方言词中的复合词进行基于词汇学以及文化语言学上的分析,在这一方面而言,前人的研究较少涉及,因此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具体而言,主要从四个方面进行研究: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