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温州市某公立医疗集团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分析、归纳总结,对其发展概况、存在问题及其原因进行深入分析,结合国内医疗集团建设的先进经验,对进一步完善温州市某公立医疗集团的建设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温州市医疗集团模式的完善和推广提供案例。本文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式,在介绍国内外对医疗集团研究现状及不足的基础上,通过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统计分析法、个案研究法等方法对医疗集团运行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研究对象包括医疗集团内医务人员、所在区域居民、医疗机构管理人员,从医疗服务供需方视角分析医疗集团运行的经验与不足。同时结合现阶段地方政府相关政策分析对医疗集团发展面临的困境。
现状调查结果显示:①牵头医院和成员单位医务人员对医疗集团化改革的认知较为一致,“较为了解”“了解一点”的人数居多,主要了解途径为医疗卫生系统宣传;医疗集团化改革后,54.28%成员单位医务人员认为专业技能稍微有所提高与牵头医院医务人员的看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两者对于上级医院是否与基层医疗单位开展过远程会诊的看法相差较大,40%成员单位医务人员认为没有建立,两者看法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集团内医务人员对医疗集团化改革效果的总体评价大多认为比较好,但在牵头单位不同年龄段的医务人员之间分布有差异(P=0.009),其中30周岁以下的医务人员评价较低,成员单位医务人员对医疗集团的认识程度不同与总体效果评价有差异(P=0.006);关于集团治理结构类型,牵头医院医务人员大部分赞同半紧密型合作,成员单位医务人员较多赞同半紧密型和完全紧密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②居民对医疗服务集团化改革的了解程度不够,“了解一点”的占45.67%,“完全不了解”的占18.69%;居民对医疗集团化改革的了解程度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参加医疗保险类型、是否患有慢性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居民所患疾病较轻和较重的两种情况下的首诊医疗机构选择分布有显著差异(P=0.000);23.88%的居民表示没听说过家庭医生签约制度,37.37%的被调查居民认为一般,实际作用有限;大多数居民认为医疗服务集团化改革的各方面效果评价比较好,对医疗集团化改革的认识程度不同与医疗服务总体效果评价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③访谈要点:牵头单位对托管的两家分院有产生一定的帮扶效果,对其他成员单位的推动作用并不大;人力资源短缺、财政资金支持不够、信息化共享平台不完善等问题是访谈过程提及最多的几个方面;医疗集团内不同利益方都表示今后医疗集团内成员更要加强紧密合作。
温州市某医疗集团通过不同合作模式将69家基层医疗单位联合起来,实现“双下沉、两提升”,推动医疗集团内托管医院的医疗业务增长、人才队伍培养、重点专科建设和新技术新项目开展,并通过建立双向转诊平台促使患者在集团内合理流动。但其运行实践也存在一些问题:医疗集团组织结构松散,没有真正形成“利益共同体”;医务人员和居民对医疗集团化改革认识程度及效果评价存在不一致;医疗集团双向转诊效果不明显;缺乏人才激励机制和全科医师培养;医疗集团信息系统建设尚不完善;医疗集团建设需要得到的政策支持不够。为此,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医疗集团的财政、政策支持;医疗集团应完善管理组织架构,构建信息一体化、培训同质化,加强文化融合,落实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方案,鼓励医师多点执业,加大对居民宣传教育,引导其合理有序就医,同时适当吸纳民营医疗机构加入。
现状调查结果显示:①牵头医院和成员单位医务人员对医疗集团化改革的认知较为一致,“较为了解”“了解一点”的人数居多,主要了解途径为医疗卫生系统宣传;医疗集团化改革后,54.28%成员单位医务人员认为专业技能稍微有所提高与牵头医院医务人员的看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两者对于上级医院是否与基层医疗单位开展过远程会诊的看法相差较大,40%成员单位医务人员认为没有建立,两者看法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集团内医务人员对医疗集团化改革效果的总体评价大多认为比较好,但在牵头单位不同年龄段的医务人员之间分布有差异(P=0.009),其中30周岁以下的医务人员评价较低,成员单位医务人员对医疗集团的认识程度不同与总体效果评价有差异(P=0.006);关于集团治理结构类型,牵头医院医务人员大部分赞同半紧密型合作,成员单位医务人员较多赞同半紧密型和完全紧密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②居民对医疗服务集团化改革的了解程度不够,“了解一点”的占45.67%,“完全不了解”的占18.69%;居民对医疗集团化改革的了解程度在性别、年龄、文化程度、参加医疗保险类型、是否患有慢性病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居民所患疾病较轻和较重的两种情况下的首诊医疗机构选择分布有显著差异(P=0.000);23.88%的居民表示没听说过家庭医生签约制度,37.37%的被调查居民认为一般,实际作用有限;大多数居民认为医疗服务集团化改革的各方面效果评价比较好,对医疗集团化改革的认识程度不同与医疗服务总体效果评价的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③访谈要点:牵头单位对托管的两家分院有产生一定的帮扶效果,对其他成员单位的推动作用并不大;人力资源短缺、财政资金支持不够、信息化共享平台不完善等问题是访谈过程提及最多的几个方面;医疗集团内不同利益方都表示今后医疗集团内成员更要加强紧密合作。
温州市某医疗集团通过不同合作模式将69家基层医疗单位联合起来,实现“双下沉、两提升”,推动医疗集团内托管医院的医疗业务增长、人才队伍培养、重点专科建设和新技术新项目开展,并通过建立双向转诊平台促使患者在集团内合理流动。但其运行实践也存在一些问题:医疗集团组织结构松散,没有真正形成“利益共同体”;医务人员和居民对医疗集团化改革认识程度及效果评价存在不一致;医疗集团双向转诊效果不明显;缺乏人才激励机制和全科医师培养;医疗集团信息系统建设尚不完善;医疗集团建设需要得到的政策支持不够。为此,各级政府应加大对医疗集团的财政、政策支持;医疗集团应完善管理组织架构,构建信息一体化、培训同质化,加强文化融合,落实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方案,鼓励医师多点执业,加大对居民宣传教育,引导其合理有序就医,同时适当吸纳民营医疗机构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