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工业化进程加速,我国城镇化经历了从低起点到加速发展的过程。党的十八大提出,要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建设,进一步提高城镇化质量。然而新生代农民工面临着就业不稳定、人口红利质量待提升、职业难以向上发展等问题,使得其无法有效融入城市。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分化的促进,有利于其在城市获得就业,进入较高层级的工作,也是实现其市民化的重要保障。因此,对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分化与市民化的关系进行研究显得十分必要。
本文在厘清职业分化与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关系的内在机理上,基于CLDS2016年数据,考察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身份和职业类型两个维度的职业分化状况,并采取探索性因子分析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现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最后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实证分析职业分化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及群体差异。研究发现:(1)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分化呈现多元化趋势但分化层次较低,群体性差异不明显。(2)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现状不太乐观,存在明显的年龄差异和就业地点差异,16-26岁新生代农民工和本地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程度更高。(3)职业分化的各个维度均在一定程度上显著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就业身份、职业类型的不同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也不同。相比于雇员和自雇者,雇主正向显著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相比一般劳动者而言,专业技术人员正向显著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其中,就业身份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最大。同时,职业分化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不具有显著的就业地差异。职业类型对男性和女性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有显著差异。最后提出如下建议:一是逐步完善劳动力市场,破除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分化的阻力,营造良好城市融入环境。二是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人力资本,促进其职业分化,以增加市民化资本。三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后顾之忧,增强其城市归属感。四是完善相关就业创业政策,实现新生代农民工充分稳定就业,促进其融入城市。
本文在厘清职业分化与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关系的内在机理上,基于CLDS2016年数据,考察新生代农民工就业身份和职业类型两个维度的职业分化状况,并采取探索性因子分析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现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最后采用多元线性回归方法,通过建立计量模型,实证分析职业分化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及群体差异。研究发现:(1)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分化呈现多元化趋势但分化层次较低,群体性差异不明显。(2)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现状不太乐观,存在明显的年龄差异和就业地点差异,16-26岁新生代农民工和本地新生代农民工的市民化程度更高。(3)职业分化的各个维度均在一定程度上显著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就业身份、职业类型的不同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也不同。相比于雇员和自雇者,雇主正向显著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相比一般劳动者而言,专业技术人员正向显著影响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其中,就业身份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最大。同时,职业分化对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不具有显著的就业地差异。职业类型对男性和女性新生代农民工市民化的影响有显著差异。最后提出如下建议:一是逐步完善劳动力市场,破除新生代农民工职业分化的阻力,营造良好城市融入环境。二是提升新生代农民工的人力资本,促进其职业分化,以增加市民化资本。三是完善社会保障制度体系,解决新生代农民工的后顾之忧,增强其城市归属感。四是完善相关就业创业政策,实现新生代农民工充分稳定就业,促进其融入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