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皂素对安徽白山羊抗氧化能力、免疫、消化能力和肠道菌群的影响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nshi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茶皂素作为一种天然环保的饲料添加剂被普遍用于畜牧养殖业,本试验将安徽白山羊断奶羔羊作为试验对象。随机选取了 21只3月龄且体重相近的白山羊断奶羔羊,根据相关试验与文献,将羔羊随机分成了3组,即对照组、低浓度茶皂素组(0.625 g/kg)和高浓度茶皂素组(2.5 g/kg),每组各7只,饲喂56d。结果表明:1、试验开始时,对照组、低浓度茶皂素组、高浓度茶皂素组的羔羊始重差异不显著(P>0.05),末重差异不显著(P>0.05);低浓度茶皂素组与其他两组相比,平均日增重显著升高,精料料重比显著下降(P<0.05)。2、在试验第8周,与对照组相比,高浓度茶皂素组的血清中ALT含量显著升高(P<0.05),低浓度茶皂素组无显著变化(P>0.05),而其他指标含量都没有显著变化(P>0.05)。其中AST、ALB、GLB和TP含量有上升趋势,TC和TG含量有下降趋势。3、与对照组相比,低浓度茶皂素组与高浓度茶皂素组的CAT、SOD活性极显著上升(P<0.01),GSH-Px活性显著上升(P<0.05),低浓度茶皂素组与高茶皂素相比,CAT值显著升高(P<0.05),H2O2和MDA活性无显著变化(P>0.05)。4、与对照组相比,低浓度茶皂素组和高浓度茶皂素组的IgA、IgG和IgM含量显著升高(P<0.05),IgG的含量在试验第4周时显著上升(P<0.05),而SIgA、TNF-α和IFN-γ的含量无变化(P>0.05),但是有升高趋势。5、与对照组相比,脾脏的重量,低浓度茶皂素组极显著上升(P<0.01),高浓度茶皂素组显著上升(P<0.05),低浓度茶皂素组与高浓度茶皂素组相比无显著变化(P>0.05),但有上升趋势;脾脏指上,高浓度茶皂素组和低浓度茶皂素组极显著上升(P<0.01),低浓度茶皂素组与高浓度茶皂素组相比无显著变化(P>0.05),但有上升趋势。6、与对照组相比,低浓度茶皂素组和高浓度茶皂素组的Trypsin、PAMY和Lipase的浓度极显著升高(P<0.01),而低浓度茶皂素组与高浓度茶皂素组相比,Trypsin的浓度有显著升高(P<0.05),PAMY和Lipase的浓度无显著变化(P>0.05),但有升高趋势。7、与对照组相比,低浓度茶皂素组和高浓度茶皂素组丙酸、正丁酸、正戊酸均有显著上升(P<0.05),而乙酸、异丁酸和异戊酸的浓度无显著变化(P>0.05)。8、低浓度茶皂素组和高浓度茶皂素组山羊空肠、回肠和十二指肠的绒毛高度极显著上升(P<0.01),V/C值也极显著上升(P<0.01);隐窝深度,与对照组相比,高浓度茶皂素组空肠极显著降低(P<0.01),高浓度茶皂素组和低浓度茶皂素组回肠和十二指肠隐窝深度显著下降(P<0.05)。9、在门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高茶皂素的Euryarchaeota(广古菌门)含量显著增加(P<0.05),Bacteroidetes(拟杆菌门)的含量显著下降,Verrucomicrobia(疣微菌门)含量相较其他两组显著增加(P<0.05)。在纲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高浓度茶皂素组Verrucomicrobia(疣微菌纲)和Actinobacteria(放线菌纲)显著下降(P<0.05),而高浓度茶皂素组Coriobacteriia(红椿杆菌纲)和Erysipelotrichi(产芽胞菌纲)含量相对其他两组都显著上升(P<0.05)。在目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高浓度茶皂素组Bifidobacteriale(双歧杆菌目)和Methanobacteriales(甲烷杆菌目)含量显著上升(P<0.05),高浓度茶皂素组的Coriobacteriales(红蝽菌目)含量相较其他两组都显著上升(P<0.05)。在科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高浓度茶皂素组的Bifidobacteriaceae(双歧杆菌科)和Methanobacteriaceae(甲烷杆菌科)含量显著上升(P<0.05),高浓度茶皂素组Coriobacteriaceae(红蝽菌科)和Erysipelotrichaceae(丹毒丝菌科)含量相较其他两组都显著上升(P<0.05),其他两组相较对照组Bacteroidaceae(拟杆菌科)含量菌目无显著变化但有下降趋势(P>0.05)。试验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茶皂素能够提高安徽白山羊羔羊的生长性能、抗氧化力,免疫力,同时还能促进机体消化吸收,改善肠道菌群。
其他文献
本文以不同浓度的猪场沼液作为水培营养液浮床栽培豆瓣菜和空心菜,研究豆瓣菜、空心菜的生长指标、品质指标及其对不同浓度沼液的净化效果,以期在解决沼液后处理问题的同时降低无土栽培营养液配制的成本,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冬春季水培豆瓣菜试验,设置浓度梯度D1、D2、D3和D4中氨氮含量分别为130mg/L、100 mg/L、70mg/L、40mg/L。高浓度沼液抑制豆瓣菜根部生长和株高增长,D1、D2根长
萜类物质是茶树生长代谢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化合物,也是影响茶叶品质的关键成分。本实验通过研究镉对萜类物质MEP合成途径相关酶基因(DXS和DXR)表达量和中间体DXP和MEP含量的影响,来探讨其影响茶树萜类物质合成的内在机理。具体研究成果如下:(1)梯度(0,0.5,2.5,5,10,15mg/L)镉溶液培养茶树,随着镉浓度增加,根部、茎部及叶部的镉含量均出现显著性上升。当培养液镉浓度为15mg/L时
水稻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和模式植物,在众多影响水稻生产的因素中,高温和干旱被认为是主要的胁迫因子。在现实环境中二者往往同时或相继存在,在水稻栽培生产上,如何将不可抗逆的环境因子加以利用,已成为水稻抗逆研究的新方向,植物逆境交叉适应性的普遍存在为这一研究提供新的切入点。因此,探讨模拟干旱处理下水稻响应高温胁迫的交叉适应性的影响,为水稻耐热抗旱的种质资源选育与抗逆栽培供新的理论依据。本试验以耐热性水稻品
土壤酸化因其对土壤理化性质和作物生长带来影响而被广泛关注,而水稻的栽培方式及高投入的农业生产使得农田土壤酸化加速,影响了水稻的生长和品质的问题更为农业工作者所重视。本文以盆栽的试验方法,设定4个处理:CK(pH 7.07)、T1(pH6.04)、T2(pH5.02)和T3(pH4.07)进行水稻盆栽试验,通过测定水稻的农艺性状,研究土壤酸化对水稻生长的影响,通过对水稻中氮素含量的测定,研究土壤酸化
玉米是全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由小斑病菌引起的玉米小斑病是造成全球范围内玉米产量显著下降的重要叶类病害之一。作为小分子蛋白,生物活性肽被证明参与了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应激反应。多肽组学能够对一定的生物系统中所有的多肽和小分子蛋白进行全面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运用多肽组学技术研究植物对病害的响应,有助于更好地阐明植物多肽与病原微生物的互作。本研究以接种小斑病菌的感病玉米叶片和未感病玉米叶片为试材,测定了小斑
在传统的挂面制作中,为了改善挂面的加工和蒸煮品质,常在挂面制作中添加亲水胶体作为改良剂。糯米粉中富含支链淀粉,在水的作用下可以形成具有胶体的网络结构,因此,利用糯米粉为辅料替代亲水胶体在挂面中应用,制作糯米挂面,使得糯米粉既起到了一种原料又起到了一种添加剂的功能。本文在研究糯米粉对小麦粉粉质特性、糊化特性、热机械学特性及流变学特性的影响基础上,对糯米粉对挂面的色泽、蒸煮品质、质构特性、拉伸特性、结
氮素是作物最主要的营养元素,其在土壤中的转化过程受到植株氮素吸收和土壤理化性状的深刻影响。干湿交替灌溉是水稻的重要节水措施之一,会对水稻生长和土壤环境产生显著影响。干湿交替灌溉会同时影响水稻氮吸收和土壤氮转化,但目前将两者结合起来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根箱培养试验探究干湿交替灌溉对水稻植株氮素吸收和土壤氮素转化之间关系。试验包括两种水分管理:干湿交替灌溉(Alternative flooding,
在全球变暖的大气候背景下在,局地区域气象灾害频发,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精准的灾情信息,对灾害应急响应至关重要。但是传统气象灾害等观测数据存在数据稀疏性、滞后性以及高成本特性,在社会感知中,每个居民个体都扮演着传感器角色,利用微博等社会感知数据的高分辨特性、泛在性等特性,为探索灾害性天气条件的事件主题与群体时空行为模式提供了新视角。本文以“气象灾害知识图谱—气象灾害本体库构建—灾害事件主题检测”为研
磷的广泛使用后所造成的水体富氧氧化对人类、水生生物以及水环境产生巨大的危害。硒是人体必不可少的元素,但是过量硒危害人类健康和生态安全。本文通过金属氧化物改性龙虾壳作为吸附剂,探究改性龙虾壳对磷、硒的吸附特性,并阐明除磷、除硒的机理。以铁改性龙虾壳为吸附剂,研究其吸附除磷的特性与机理。研究表明:固液比为4g/L铁改性龙虾壳吸附除磷效率最佳,对于低于20mg/L磷浓度的废水,吸附除磷效率达到91.6%
开花植物进化出复杂的途径来确保与授粉者的有效互动,通过异交授粉进行繁殖进而增加遗传多样性。SWEET9(sugars will eventually be exported transporter)基因家族在拟南芥(Arabidopsisthaliana),芫菁(Brassicarapa)和烟草(Nicotianaattenuate)中被证明是一种蜜腺特异表达的糖外排转运蛋白,对于蜜腺分泌花蜜是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