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湿交替灌溉对水稻氮素吸收和土壤氮素转化的影响

来源 :安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hailinxh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氮素是作物最主要的营养元素,其在土壤中的转化过程受到植株氮素吸收和土壤理化性状的深刻影响。干湿交替灌溉是水稻的重要节水措施之一,会对水稻生长和土壤环境产生显著影响。干湿交替灌溉会同时影响水稻氮吸收和土壤氮转化,但目前将两者结合起来的研究较少。本研究通过根箱培养试验探究干湿交替灌溉对水稻植株氮素吸收和土壤氮素转化之间关系。试验包括两种水分管理:干湿交替灌溉(Alternative flooding,AF)和传统水分灌溉(Conventional flooding,CF)。分别分析两个处理下:1)水稻植株氮素积累、产量、叶片光合以及根系变化特征;2)表(0~10 cm)、中(10~20 cm)和底层(20~30 cm)根际与非根际土壤的硝化潜势(Nitrification potential,NP)、反硝化能力(Denitrification capacity,DC)、硝化菌(Ammonia-oxidizing archaea,AOA 和 Ammonia-oxidizing bacteria,AOB)丰度、反硝化菌(nirK和nirS型)丰度、反硝化菌群落结构的差异。并试图关联土壤氮素转化和植株吸收的关系。主要结果与结论如下:(1)水分管理会显著影响水稻植株的生长。相比CF处理,AF处理下水稻的产量和氮素积累、根系指标、光合指标、有效穗和千粒重等发生显著下降。AF处理通过降低了水稻的根系吸收能力、有效穗和净光合速率等而降低了水稻的产量和氮素积累。(2)根际土壤的NP均低于非根际土壤,水稻的根系对根际土壤的NP有明显抑制现象。水稻根系对NH4+的大量吸收是根系抑制根际NP的主要原因。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水稻的氮素积累与不同土层根际土壤的NP均呈显著负相关。AF处理通过降低了植株的氮素积累和根系对NH4+的吸收作用而降低了根系对根际土壤的NP的抑制作用。(3)表、中层根际土壤的AOA的丰度显著高于非根际,AOA的丰度对根系的敏感度高于AOB。水稻的根系可以显著刺激AOA的生长,但根际的AOA丰度与NP之间相关性不高。非根际土壤中AOB与NP极显著相关(0.482,P<0.01),AOB是非根际土壤的NP主要驱动者。AF处理通过影响了非根际土壤的AOB丰度而影响非根际土壤的NP。(4)CF处理下,根际土壤的DC在拔节期低于非根际,而在开花期高于非根际。水稻的根系在拔节期会抑制根际土壤的DC,而在开花期促进根际土壤的DC。AF处理的根际土壤的DC在拔节期高于CF处理,而在开花期低于CF处理。因此,AF处理减缓了水稻根系对根际土壤DC的抑制或促进作用,这一方面与AF处理影响了水稻植株的氮素吸收和根系生长有关,另一方面与反硝化菌的丰度与群落结构差异有关。(5)nirS-反硝化菌丰度比nirK-反硝化菌对根系更敏感,其生长会受到根系的刺激。nirK-反硝化菌的丰度比nirS-反硝化菌对水分管理更敏感,其生长会受到AF处理的限制。RDA结果显示nirK-反硝化菌的群落结构在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中存在明显的差别。PERMANOVA结果显示水分管理可以显著解释表、底层土壤的nirS-反硝化菌群落结构变化(14.37%,3.86%)。nirK-、nirS-反硝化菌在根际与非根际土壤之间的丰度和结构差异可能是造成DC对水分管理响应差异的主要原因之一。综上,与CF相比,AF处理会降低水稻的氮素吸收量。AF除了通过影响植株形态、光合等特征和植株氮吸收外,还会减弱拔节期水稻根系对根际土壤NP和DC的抑制作用,增加氮素损失。因此在AF处理下,我们不仅要关注其对水稻植株存在的水分胁迫情况外,还需要重点关注对根际硝化和反硝化的调控,减少土壤氮素损失。
其他文献
变分原理作为数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早在两百多年前就已出现,它无论在理论上还是在应用上都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20世纪60年代,Lions,Browder,Stampacchia,Ky Fan,Frichera和Hartman等人提出了变分不等式的基本理论后,经过许多数学家深入的研究[1,2,4—6],已日臻完善,这一理论已经在力学、微分方程、控制论、数理经济、优化理论、数学规划等学科有了广泛的应用。
桑色素在炎症,抗癌和衰老中起到重要作用。然而,因为桑色素具有极低的水溶性,所以对其作为药物的使用产生了挑战。具有靶向性质的纳米材料具有许多抗癌应用上的潜力。本文对桑黄总黄酮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结合单因素实验以及正交实验,得到超声波法提取桑黄总黄酮最优工艺为温度20℃,乙醇浓度60%,浸泡时间为24h,超声时间为60min,最高总黄酮提取率为0.67%。粗提桑黄总黄酮通过萃取反应,通过薄层色谱法(
学位
三七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药用植物,其中次级代谢产物三七总皂苷是三七的主要活性成分,它具有活血化瘀,通络活脉以及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增加心脑血流量的作用。鲨烯合成酶基因(SQS)是三七总皂苷合成途径中比较关键的酶,它能催化法尼基焦磷酸合成角鲨烯,而角鲨烯是合成三七总皂苷的必需底物。本研究中,我们首先鉴定出了 9个PnSQS基因,并利用基因结构、保守基序及其蛋白理化性质和蛋白结构等生物信息学手段对三七SQS基
本文以不同浓度的猪场沼液作为水培营养液浮床栽培豆瓣菜和空心菜,研究豆瓣菜、空心菜的生长指标、品质指标及其对不同浓度沼液的净化效果,以期在解决沼液后处理问题的同时降低无土栽培营养液配制的成本,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冬春季水培豆瓣菜试验,设置浓度梯度D1、D2、D3和D4中氨氮含量分别为130mg/L、100 mg/L、70mg/L、40mg/L。高浓度沼液抑制豆瓣菜根部生长和株高增长,D1、D2根长
萜类物质是茶树生长代谢过程中不可或缺的化合物,也是影响茶叶品质的关键成分。本实验通过研究镉对萜类物质MEP合成途径相关酶基因(DXS和DXR)表达量和中间体DXP和MEP含量的影响,来探讨其影响茶树萜类物质合成的内在机理。具体研究成果如下:(1)梯度(0,0.5,2.5,5,10,15mg/L)镉溶液培养茶树,随着镉浓度增加,根部、茎部及叶部的镉含量均出现显著性上升。当培养液镉浓度为15mg/L时
水稻作为重要的粮食作物和模式植物,在众多影响水稻生产的因素中,高温和干旱被认为是主要的胁迫因子。在现实环境中二者往往同时或相继存在,在水稻栽培生产上,如何将不可抗逆的环境因子加以利用,已成为水稻抗逆研究的新方向,植物逆境交叉适应性的普遍存在为这一研究提供新的切入点。因此,探讨模拟干旱处理下水稻响应高温胁迫的交叉适应性的影响,为水稻耐热抗旱的种质资源选育与抗逆栽培供新的理论依据。本试验以耐热性水稻品
土壤酸化因其对土壤理化性质和作物生长带来影响而被广泛关注,而水稻的栽培方式及高投入的农业生产使得农田土壤酸化加速,影响了水稻的生长和品质的问题更为农业工作者所重视。本文以盆栽的试验方法,设定4个处理:CK(pH 7.07)、T1(pH6.04)、T2(pH5.02)和T3(pH4.07)进行水稻盆栽试验,通过测定水稻的农艺性状,研究土壤酸化对水稻生长的影响,通过对水稻中氮素含量的测定,研究土壤酸化
玉米是全世界重要的粮食作物。由小斑病菌引起的玉米小斑病是造成全球范围内玉米产量显著下降的重要叶类病害之一。作为小分子蛋白,生物活性肽被证明参与了生物体的生长发育和应激反应。多肽组学能够对一定的生物系统中所有的多肽和小分子蛋白进行全面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运用多肽组学技术研究植物对病害的响应,有助于更好地阐明植物多肽与病原微生物的互作。本研究以接种小斑病菌的感病玉米叶片和未感病玉米叶片为试材,测定了小斑
在传统的挂面制作中,为了改善挂面的加工和蒸煮品质,常在挂面制作中添加亲水胶体作为改良剂。糯米粉中富含支链淀粉,在水的作用下可以形成具有胶体的网络结构,因此,利用糯米粉为辅料替代亲水胶体在挂面中应用,制作糯米挂面,使得糯米粉既起到了一种原料又起到了一种添加剂的功能。本文在研究糯米粉对小麦粉粉质特性、糊化特性、热机械学特性及流变学特性的影响基础上,对糯米粉对挂面的色泽、蒸煮品质、质构特性、拉伸特性、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