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七鳃鳗(Petromyzon marinus)嗅觉受体与配体关系鉴定及其功能研究

来源 :上海海洋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enyuanyuan09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七鳃鳗(Petromyzon marinus)是现存最古老的无颌类脊椎动物之一,其嗅觉系统灵敏发达,参与多种对海七鳃鳗生存至关重要的行为,如觅食、迁徙和繁殖等。海七鳃鳗具有已报道的最小的脊椎动物嗅觉受体家族,包括气味分子受体(odorant receptor,OR)、痕量胺相关受体(trace amine-associated receptor,TAAR)和犁鼻器受体1型(vomeronasal type 1 receptor,V1R)。本研究通过筛选系统,鉴定海七鳃鳗嗅觉受体与配体关系。并利用分子生物学和细胞药理学手段,阐释海七鳃鳗嗅觉受体与配体的作用机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筛选鉴定海七鳃鳗嗅觉受体与配体对应关系从海七鳃鳗基因组重新鉴定海七鳃鳗嗅觉受体基因,注释40个ORs、31个TAARs和3个V1Rs,其中成功克隆32个ORs、26个TAARs和3个V1Rs。利用HEK293T细胞系,建立海七鳃鳗嗅觉受体异源表达系统,共有46个嗅觉受体可以在HEK293T细胞膜上表达。通过建立包括氨基酸、胆盐等104种气味分子的化合物库,利用基于c AMP响应元件的萤火虫荧光素酶(CRE-luciferase)报告基因系统,筛选这46个能够膜表达的海七鳃鳗嗅觉受体的配体。结果发现海七鳃鳗性信息素3k PZS(3-keto-petromyzonol sulfate)及类似物可激活OR320a和OR320b;痕量胺中精胺(spermine)、酪胺(tyramine)、苯乙胺(phenylethylamine)和β-苯乙胺(β-phenylethylamine)可激活TAAR348;另外发现,在无刺激条件下,TAAR365等嗅觉受体呈现固有活性。2.海七鳃鳗性信息素3k PZS与其同源受体OR320a和OR320b的相互作用用CRE-lusiferase系统进一步确定,发现3k PZS只能激活OR320a和OR320b,OR320a和OR320b只对3k PZS及类似物有反应,说明OR320a和OR320b是3k PZS的特异性同源嗅觉受体。而细胞内c AMP浓度检测实验,也进一步说明3k PZS通过细胞内c AMP信号通路激活OR320a和OR320b。在OR320a和OR320b与20种3k PZS类似物的构效关系(structure activity relationship,SAR)分析中,归纳出碳3、碳7、碳12和碳24位的优势官能团分别为-OH、OSO3、-OH和-OSO3。同时具备这四个优势官能团的3k PZS类似物,C1(Petromyzonol 7,24-disulfate)是OR320a和OR320b的完全激动剂。另外,OR320b对配体的反应均弱于OR320a,尤其OR320b对碳12位为-OSO3的3k PZS类似物的弱反应,与OR320a对同组类似物的强反应形成鲜明对比。利用跨膜区重组和定点突变,发现位于受体TM2(the second transmembrane domain)的第79位氨基酸残基通过影响受体对配体的亲和力,决定了OR320a和OR320b功能不同。OR320a和OR320b与3k PZS的受体与配体关系,是目前鉴定的第一对脊椎动物甾醇类性信息素同源受体配体对。3.海七鳃鳗与东北七鳃鳗的精胺受体Pm TAAR348与Lm TAAR348的功能比较通过CRE-luciferase报告基因系统鉴定,痕量胺中精胺、酪胺和β-苯乙胺均可激活海七鳃鳗TAAR348(Pm TAAR348)。在CRE-luciferase和c AMP检测的剂量依赖实验中,只有精胺可以特异性激活Pm TAAR348,说明Pm TAAR348与精胺之间存在特异性同源受体与配体关系。我们的结果揭示了做为脊椎动物气味分子的精胺的嗅觉受体。另外,生活在中国的陆封型七鳃鳗,东北七鳃鳗(Lethenteron morii)也含有TAAR348(Lm TAAR348)。Lm TAAR348对精胺的反应强于Pm TAAR348,且是高固有活性嗅觉受体,而Pm TAAR348不是。利用定点突变的方法,发现位于受体碳端(C-terminal)的第340位氨基酸残基是决定Lm TAAR348和Pm TAAR348固有活性不同的关键位点。据此推测,东北七鳃鳗也可以识别精胺,但是产生的行为可能与海七鳃鳗不同。4.海七鳃鳗高固有活性嗅觉受体的功能研究在无任何刺激的条件下,检测海七鳃鳗嗅觉受体的本底信号,发现7个海七鳃鳗固有活性嗅觉受体,分别是5904.OR327、6425.OR330A、3721.TAAR365、7446.TAAR346A、9665.TAAR351、9755.TAAR355B和9755.TAAR355A。与小鼠的固有活性嗅觉受体一致,这些受体的固有活性不依赖Golf蛋白(嗅觉型G蛋白),猜测这些受体参与调控海七鳃鳗嗅觉受体神经元的投射。为验证此猜测,我们从固有活性最高之一的嗅觉受体TAAR365着手,用细胞免疫荧光化学和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在1ng/μl的转染浓度下转染48 h后,表达TAAR365的HEK293T细胞,发现该细胞的伪足伸长、变多、变细,与相邻表达TAAR365的细胞伪足融合连接。相反,表达没有固有活性的海七鳃鳗嗅觉受体OR331的细胞,在与TAAR365表达量相同的情况下,形态未发生改变。我们的结果说明海七鳃鳗固有活性嗅觉受体有改变细胞形态的能力,也推测其有参与调控嗅觉受体神经元投射的可能。最后,用CRE-luciferase系统检测,发现海七鳃鳗固有活性受体均不能被3k PZS和精胺激活,但可以被候选反向激动剂(inverse agonist)171-IDE-048-1抑制固有活性,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海七鳃鳗固有活性嗅觉受体的功能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综合以上研究结果,本文鉴定了海七鳃鳗性信息素3k PZS的同源嗅觉受体是OR320a和OR320b,揭示第一对脊椎动物甾醇类性信息素同源受体与配体对;鉴定了海七鳃鳗痕量胺相关受体TAAR348的配体是气味分子spemine;发现海七鳃鳗固有活性嗅觉受体可以改变所在细胞的形态,推测其具有调控海七鳃鳗OSN投射的能力。总而言之,我们的结果为研究海七鳃鳗的嗅觉神经系统与运动神经系统的关系,揭示信息素的神经作用机制提供基础,为了解脊椎动物化学信号交流机制提供了有用的模型。
其他文献
肌肉抑制素基因(MSTN)是脊椎动物中典型的骨骼肌生长发育负向调控因子,其有关核苷酸突变会产生具有较高生产应用价值的“双肌”动物。因而,该基因自发现以来一直都是肉用动物遗传育种研究中的明星基因。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是我国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甲壳动物,其蜕壳和生长受到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本实验室的前期研究发现,中华绒螯蟹MSTN基因(Es-MSTN)的一个同义突变位点的等
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iaevis)是我国重要的海水养殖鱼类之一,随着生产和养殖规模的不断扩大,由于高密度养殖、营养不充分和水质问题导致了细菌性疾病频繁频发,严重限制了半滑舌鳎产业的发展。鉴于此,本论文利用哈维氏弧菌和迟缓爱德华氏菌人工感染数据、弧菌病自然发病数据和幼鱼期养殖成活率数据,对其存活(抗病)性状进行遗传参数评估,获得如下结果:1.利用2014年哈维氏弧菌人工感染存
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是西北太平洋重要的经济种类之一,在北太平洋生态系统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并已被北太平洋渔业委员会(North Pacific Fisheries Commission,NPFC)纳入管理范畴。柔鱼资源量年间波动比较剧烈,在其不同生活史阶段,都受到海洋环境和气候变化的影响。由于柔鱼是一年生的种类,全球气候变化和局部海洋环境变动对柔鱼资源丰度和分布的影
半滑舌鳎(Cynoglossus semilaevis)作为一种市场价值较高的海水鱼,是我国沿海地区,特别是北方沿海地区养殖普及率较高的经济种。驯化近20年来,养殖规模呈稳定扩大的趋势。同时,半滑舌鳎是比目鱼类中,性别二态性程度最高的物种之一,雌鱼相对于雄鱼具有绝对的生长优势。事实上,由于雄鱼的市场价值极低,生产中,往往只会选择性保留少部分雄鱼作为种鱼进行繁殖,其余会尽早的淘汰。因而,培育全雌或者
鸢乌贼(Sthenoteuthis oualaniensis)广泛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域,资源量巨大、渔获产量非常可观。该种类具有生长速率快、生命周期短、繁殖能力强的特点。鸢乌贼在中上层水域的生态系统中发挥重要作用,它在海洋食物网中具有重要生态地位,既是浮游动物、灯笼鱼科种类等众多有机生物的捕食者,同时也是多种海洋捕食者的食物,诸如鱿鱼、鱼类、鲨鱼、鲸鱼和海鸟等。同时,由于资源丰度较高,鸢乌贼正逐
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具有高速和深水游动能力,独特的生理构造让其能下游到深层冷水区域,呈现明显的昼夜垂直游动习性。黄鳍金枪鱼栖息水层对渔船捕捞作业有影响。在黄鳍金枪鱼适宜栖息垂直空间被压缩区域,鱼群分布相对密集,有利于表层渔船捕捞,渔获率则高;反之渔获率则低。延绳钓主要捕获深水金枪鱼,其捕捞效率还与投钩深度是否与金枪鱼索饵活动水层是否吻合有关。在延绳钓投钩深度和金枪鱼活动
在南极洲的沿海水域,海洋鱼类在每年的大部分时间里都经历了接近海水冰点(-1.86°C)的环境温度,并且在南半球夏季只有罕见的变暖期。这些零度以下水域的进化导致了一系列适应性,允许生物在这个寒冷,充满冰的环境中生存,这些适应性进化包括抗冻蛋白的产生,热休克反应的缺失,血红蛋白的丢失,和代谢补偿等。目前在鱼类中主要发现了五种类型的抗冻蛋白,即抗冻糖蛋白(AGFP)、Ⅰ型抗冻蛋白(AFPⅠ)、Ⅱ型抗冻蛋
Omega-3长链多不饱和脂肪酸(Omega-3 PUFA)对抗炎、改善心脑血管疾病、改善肥胖、抑制癌症等改善慢性疾病方面具有显著功效。自然界天然的EPA、DHA主要包括甘油三酯(TG)、磷脂(PL)和少量的游离脂肪酸(FFA)三种形式,人工合成的乙酯型(EE)是高纯度鱼油中EPA、DHA主要存在形式。相比人工合成的EE型,天然的EPA和DHA具有更高的生物利用率,需要不断探索可以使人类更加便捷、
鲱形目主要分布在世界各地近海、河口及部分淡水环境,既是当今鱼类家族中分布最广泛的一个目,也是研究海洋生物地理和鱼类从海水入侵淡水进化机制的理想对象。鲱形目隶属于鲱形总目Clupeomorphe,鲱形总目包括白垩纪的化石类群和鲱形目,鲱形目则主要是指全部的现生类群。鲱形目被普遍划分为2亚目,5个科,84属,约402种。针对鲱形目的系统发育关系学界争议颇多,传统分类学与分子系统学观点不一,不同的分子系
(1)翘嘴鲌(Culter alburnus,CA)的食性为肉食性,其肉质鲜美,但生长较慢。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MA)是典型的草食性鱼类,生长快,但肉质比翘嘴鲌差。通过团头鲂和翘嘴鲌的杂交和回交试验,获得了五个遗传背景不同的群体MC(MA♀×CA♂),BC-1(MA♀×MC♂),BC-2(MC♀×MA♂),BC-3(CA♀×MC♂)和BC-4(MC♀×C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