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SAR桥梁动挠度ESMD-SVD-MF降噪研究

来源 :北京建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ahongt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桥梁动挠度是桥梁结构安全检测的重要指标。地基合成孔径雷达(Ground Based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GBSAR)是一项新技术,目前已广泛用于桥梁动挠度测量。GBSAR桥梁动挠度采集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周边环境和交通活动等因素的影响,桥梁动挠度中会含有白噪声、脉冲噪声、随机噪声等,导致数据精度降低。为了提高桥梁动挠度精度,需要对GBSAR桥梁动挠度数据进行降噪处理。数学形态学滤波(Morphological Filter,MF)方法能有效滤除脉冲噪声,消除细小噪声,但MF方法滤除随机噪声效果不理想且降噪后可能出现偏倚现象。极点对称模态分解(Extreme-point Symmetric Mode Decomposition,ESMD)方法能将信号自适应地分解为一系列的本征模函数(Intrinsic Mode Function,IMF)和一条最佳自适应全局均线(Adaptive Global Mean Curve,AGM),但ESMD方法需要与其他方法融合才能进行信号降噪。奇异值分解(Singular Value Decomposition,SVD)方法依据有用信息和噪声信息对矩阵奇异值的作用不同,通过选取适当的奇异值可以有效得从含有噪声的信号中分离出噪声信息,能有效抑制随机噪声干扰,但SVD方法降噪后信号可能会出现“毛刺”现象且降噪效果受信号较强趋势项的影响。单一的一种降噪方法对GBSAR桥梁动挠度信号降噪效果不理想。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成果如下:(1)针对GBSAR桥梁动挠度信号中存在的白噪声和脉冲噪声,以及ESMD方法分解得到的IMF中存在不同频率和尺度的噪声的问题,提出了一种融合ESMD方法和MF方法的MF-ESMD桥梁动挠度信号降噪方法。首先,通过ESMD方法将获得的桥梁动挠度信号分解为一系列不同频率的IMF和一条最佳的AGM曲线;其次,根据斯皮尔曼相关系数算法去除了噪声主导的高频IMF;最后,利用广义均值形态学滤波器进一步消除重构信号中的残留噪声。仿真实验结果表明,MF-ESMD降噪方法的均方根误差为0.0361mm,信噪比为30.6619d B,相比原始信噪比提高了53.3%。相对于MF和MFEEMD降噪方法,MF-ESMD降噪方法对非线性、非平稳性信号具有更好的降噪效果。丰北桥动挠度信号降噪结果表明,MF-ESMD降噪方法的平滑度和噪声抑制比数值优于其他两种方法,证明了MF-ESMD降噪方法能更有效的消除GBSAR桥梁动挠度信号中的白噪声和脉冲噪声。(2)针对GBSAR桥梁动挠度信号中存在的白噪声和随机噪声,以及SVD方法的降噪效果会受到信号趋势项影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ESMD方法和SVD方法的ESMD-SVD降噪方法。通过ESMD方法将桥梁动挠度原始信号分解为一系列IMF和最优信号趋势项R,提取出R并将IMF重构成新的信号,SVD方法用于消除重构信号中的随机噪声和其他噪声。最后,将通过SVD方法降噪后的信号与R叠加重构,以获得最终的降噪信号。通过仿真实验,对比分析了ESMD-SVD降噪方法等多种降噪方法的降噪效果,ESMD-SVD降噪方法的均方根误差为0.0212mm,信噪比为35.8441d B,相比模拟信号的信噪比提高了79.22%,优于其他降噪方法,证明了ESMD-SVD降噪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实现了SVD方法和ESMD方法的优势互补。通过实测数据的降噪效果和综合评价指标,进一步验证了该方法对GBSAR桥梁动挠度信号具有较好的降噪能力,能有效地消除GBSAR桥梁动挠度信号中的白噪声和随机噪声。(3)ESMD-SVD方法能有效抑制白噪声和随机噪声,但降噪后信号仍含有细小脉冲噪声,存在“毛刺”现象。针对此问题提出了基于ESMD、SVD和MF三种方法的ESMD-SVD-MF降噪方法。通过ESMD方法提取出信号最优趋势项R,然后将IMF重构成新信号并对此进行SVD降噪,最后将SVD降噪后的信号与R叠加重构为新的信号,并利用广义均值滤波器平滑重构信号,消除毛刺,最后得出最终的降噪信号。通过仿真实验,对比分析了六种降噪方法的降噪效果以及四个评价指标值,结果显示:ESMDSVD-MF降噪方法的波形相似值为0.9999,平滑度值为1.0066,均方根误差为0.0206mm,信噪比为36.0849d B,相比模拟信号的信噪比提高了80.42%,证明了ESMD-SVD-MF方法对非线性和非平稳信号的降噪效果较理想,降噪能力优于其他五种方法。通过丰北桥GBSAR动挠度信号的降噪效果以及四个评价指标,进一步证明了提出的ESMD-SVDMF降噪方法对GBSAR桥梁动挠度信号具有良好的降噪能力,不仅能有效降低信号中的白噪声、脉冲噪声、随机噪声,还能有效保留信号基本特征。
其他文献
非牛顿流体在日常生活以及工业中都有着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研究了黄原胶溶液的流变学实验、羧甲基纤维素钠溶液(CMC)的流变学实验以及导热系数实验、对甲苯磺酸钠溶液的导热系数实验;拉伸板上上随体Oldroyd-B-幂律流体的平面驻点流动及传热问题;上随体Oldroyd-B纳米流体的非稳态平面驻点流动、传热和传质问题。第一部分是所做的四个实验。首先是黄原胶溶液的流变学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溶液的流动曲线
近年来,我国装配式建筑发展迅速,“十四五”规划中提出推进新型城市建设,推广装配式建筑和钢结构住宅。本文在团队前期研究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装配式抗侧力钢格构柱结构形式,该结构通过钢筋缀件发生塑性变形来达到抗震耗能的目的。装配式抗侧力钢格构柱具有重量轻、抗震性能好、可实现干法施工等特点。施工现场仅需螺栓连接,可以更好地满足装配化施工要求。本文以装配式抗侧力钢格构柱为研究对象,采用拟静力试验与有限元模
榫卯连接装配整体式剪力墙是一种新型全预制混凝土剪力墙结构,其以带横向凹槽及竖向孔洞的预制混凝土墙板为基本装配单元,具有易于生产、运输、安装便利等优点。本文采用试验、有限元模拟及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带竖向接缝的榫卯连接装配整体式剪力墙的抗震性能,并对榫卯接缝抗剪承载力计算公式进行了探讨。本文主要工作及取得的主要成果如下:(1)进行了3片剪跨比为1.5的榫卯连接装配整体式剪力墙试件及1片现浇钢
通过查阅近年来关于郑氏"家传八法"的临床研究文献,对二龙戏珠、金钩钓鱼、喜鹊登梅、白蛇吐信、金鸡啄米、老驴拉磨、鼠爪刺、怪蟒翻身等8种特色针法的理论来源、命名及临床研究进行概述,认为郑氏"家传八法"在治疗眼部疾病、腰背部疾病、脑部疾病、疼痛性疾病等方面疗效显著。但在临床应用中仍存在操作手法参差不齐、缺乏客观的临床疗效评价标准、作用机制研究不够深入等问题。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应规范操作手法,制定客
图像是获取和传递信息的重要手段,在人类的生活中随处可见。图像分辨率的高低是评价一个图像质量的重要因素,分辨率高代表着图像更加清晰、细节更加丰富、质量越高,而低分辨率的图像相比之下会显得较为模糊,使人难以看清,从而无法从中获取完整的信息。然而在图像获取的过程中由于受硬件设备和环境等客观因素的影响,会导致图像的分辨率降低、图像发生退化,这一现象是难以避免的,因此研究如何提升图像的分辨率是有价值的。提升
目前国内关于城市地下空间工程的相关安全防护措施和工程设计技术研究才逐渐起步,国家虽已发布了综合管廊相关技术规范,但针对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故还可以补充条例。目前已有大坡度综合管廊正在建设当中,管廊结构内诸如管线支架等障碍物也会影响燃气爆炸过程,有必要就坡度和障碍物对综合管廊内的燃气泄漏和燃气爆炸过程的影响进行相关的研究分析,以对综合管廊结构设计规范进行补充并为综合管廊的正常运营提供指导建议。本课题以长
光栅是一种精密的位移检测装置,它的输出很容易和计算机接口.本文介绍了一种可提高光栅测距精度、工作稳定可靠的四倍频判向电路
动作识别的目标是辨识视频中人体正在执行的动作,其作为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项基本而又极富挑战性的任务,在人机交互、虚拟现实、智能视频监控及社会公共安全等众多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传统的动作识别方法由于依赖人工提取特征,存在复杂耗时、抗扰性差以及泛化能力弱等问题。相比之下,基于深度学习的动作识别方法能够利用神经网络模型对数据特征进行自主学习,并且更加高效和准确。本文重点研究了基于深度学习的动作识别方法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城市下垫面类型、条件复杂化,绿地土壤、植被、地形结构等设计多样化以及现代城市排水系统设计对应目标多元化,要求对城市绿地产流及径流系数的复杂影响因素进行更全面而有针对性的分析。因此,本研究通过采用文献综述、模型模拟(Hydrus-1D模型)、试验实测、理论计算(Kinematic Wave方程、Soil Conservation Service Curve Number算法)
能源是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基石,和全人类的命运息息相关。随着国务院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的逐步推进,“十三五”出台了《天然气发展“十三五”规划》、《加快推进天然气利用的意见》、《北京市“十三五”时期燃气发展建设规划》等一系列推动城市燃气事业发展的规划和政策,天然气行业迎来了发展热潮。天然气从上游采气点运输到下游用户的过程中夹带着多种杂质,包含有凝析油、水、固体粉尘、硫化氨等液态物质。这些杂质会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