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集团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成本效应研究

来源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j8888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浪潮的兴起,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为了获得更多的资源,企业集团不断的扩大自身规模,收购兼并频繁发生,跨国家、跨地区经营已成为一种常态。由于企业集团规模庞大,下属的分支机构众多,这就造成了会计核算体系异常复杂且财务协调困难,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如成本高、运营效率差等,给企业的管理带来了新挑战,同时严重制约了企业集团的发展。为了发挥企业集团的规模经济效应和协同效应,实现进一步节约成本的目的,企业集团进行了财务管理的变革,把有限的精力和资源放到核心业务上,将那些低价值、重复性高的非核心业务进行剥离和整合,共享服务应运而生。而财务部门作为企业集团的核心业务部门也是最重要的业务支持部门,成为了共享服务应用的重要领域。但企业集团实施财务共享服务是否真的能够如预期一样降低企业成本,并对企业绩效有作用?这是实务界非常关心的问题,更是理论工作者应该着手研究并予以回答的问题。首先,本文对与本题相关的文献进行了归纳梳理,以期发现本文研究的空间及其必要性;其次,本文对财务共享服务进行了理论分析,并引入委托代理理论、规模经济理论、业务流程再造理论以及扁平化管理理论对其进行理论解释,接着本文进行理论推演提出了四大研究假设:一是财务共享服务的实施对企业集团成本的降低有正影响;二是财务共享服务实施的时间越长,其对企业成本的改善效果越显著;三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国有企业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对成本的降低效果优于非国有企业;四是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制造业企业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对成本的降低效果优于非制造业企业。之后,通过选取沪深两市2005-2015年期间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上市公司和匹配的未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企业作为样本,剔除一部分不符合要求的样本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分析。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和PSM-DID检验,本文发现:(1)企业集团实施财务共享服务能够有效降低企业的成本;(2)财务共享服务降低成本的效果与实施时间呈现显著的正相关,即实施财务共享服务的时间越长,降低成本的效果越明显;(3)企业股权性质对财务共享服务与企业成本之间的关系存在调节效应,即国有企业实施财务共享服务降低成本的效果优于非国有企业;(4)企业所处行业对财务共享服务与企业成本之间的关系存在调节效应,即制造业企业实施财务共享服务降低成本的效果优于非制造业企业。最后指出了本文的研究成果对未实施财务共享服务企业的借鉴意义,以及如何使企业实施财务共享服务发挥更大成本效应。
其他文献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健康中国发展战略,着重指出了人民健康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意义;要提高国民健康水平,需要国家、社会、医务工作者等多方面共同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加全面的健康服务。护患关系是护理人员与患者在疾病诊疗过程当中形成的特定治疗关系,护患关系的良好和谐与否将直接作用于患者疾病的康复,甚至影响到全社会人民的健康水平,因此护患关系的良好和谐发展无疑是实施健康中国发展战略的重要基础之一。
自党的第十九次人大代表会议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小康社会建设情况,不断加大力度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并在会议中指出:农业经济发展状况对国计民生建设具有决定性影响,应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妥善解决各种问题,健全乡村经济发展体系,优化乡村经济结构,全面推进新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工作,优化农村居住环境,提高乡村建设质量;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对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的初步建设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宗族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组织民俗,一直受到中外学者瞩目,并在各维度的研究中取得了辉煌的成果。宗族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一环,持续流传到今日,但这并不意味着宗族文化与其中的物质民俗事项是陈朽的、不会发生变动的。福建的碧村是我国东南沿海的传统多宗族村落,该村中的陈氏宗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并且有大量的海外族人存在。从2010年开始,该村陈氏宗族中的族人参与进了村落中的村庙改建事件,并以此为开端,开始对
教科书建设是国家事权,体现国家意志。历史学科因特殊的学科属性,其教科书在国家的教育改革和教材的编写过程中一直容易引发社会的关注。历史教科书作为国家历史的重要承载者和历史教育的传播工具,对国家历史的书写表述代表着国家主流的历史观念,实质上是国家形象的塑造。历史教科书的编写通过对国家形象的塑造,能够为国民树立良好的国家形象,激发国民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国家民族历史的自豪感,增强国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本文
近年来,我国相继颁布了多个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的发展规划,明确提出以更加公平更加有质量的教育为目标保障幼儿平等受教育权。融合教育是具体落实规划并按照该理念办园的实践形态,对先行探索者的经验进行学理探究具有实践价值。为此,研究以河南省郑州市Q幼儿园近二十年的融合教育实践为基础,理清其发展机理,力图展示园本形态融合教育的多维脉络。研究以Q幼儿园为个案,通过深度访谈的方法追溯各参与主体的变化,呈现与行动逻
气候变化是当前全人类共同面临的严峻挑战。处于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的边缘地带,生活在高原山地等生态环境脆弱区,生计方式高度依赖自然资源的少数民族群体往往最容易受到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具有高度脆弱性。本文的研究对象,聚居于云南省丽江市宁蒗彝族自治县中南部地区的蒗蕖摩梭人正是如此。本文对宁蒗彝族自治县气象站自1959年以来逐年观测到的气象数据进行分析,发现近61年来宁蒗县的气温逐步上升、降水量逐渐减少的趋
社区报是一个“舶来品”。在不断地“中国化”实验中,社区报对我们的政治经济环境、社会环境、文化环境、媒介环境等方面展现出强大的适配能力。那么,社区报在中国的落地实践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过程;中国社区报在稳步向前发展的过程中,是怎样通过创造性的重构,来适应中国的环境;社区报发展对中国社区构建的意义及面临的困境和挑战是什么;中国的社区报实践是否可以形成一套独特的发展模式为当下城市发展背景下报业的转型提供新
人民监督员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司法创举,它通过民众参与司法的方式使人民检察院在行使侦查权时有了更为有效的外部监督。自该制度实施以来,对规范检察机关审慎行使职权起到了良好的效果。《监察法》实施后,人民检察院的大部分侦查权转隶至监委,在这一情况下,关于人民监督员制度未来的发展在理论与实务界引发了较大的争议。本文研究新时代人民监督员在刑事诉讼中的监督范围,通过分析人民监督员制度发展的历史及转型的原因,结合2
全文以我国涉外协议管辖制度中适用实际联系原则所存在的问题作为切入点。论文开篇简单地梳理介绍涉及的基本背景和必要概念之后,便立即从分析我国立法规定及司法实践两个层面入手,总结出了当前实际联系原则存在的问题——此为文章的研究重点,也是贯穿全文的主线。通过这一开门见山的结构安排,以便为下文的域外对比研究确立方向,即如何从他国的实践中“取其之长,补己之短”,从而解决实际联系原则在我国的适用困境。因此,后文
曾经在制定《物权法》时,对于是否创设居住权制度有过很大的争议,后立法机关认为居住权适用范围小、能被其他制度所替代便在最终颁布的《物权法》中取消了居住权。后来随着社会环境的变化、现实需求的增加,将居住权引进《物权法》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也在理论界掀起了热议。为了应对这种变化,我国《民法典》增设了居住权制度,并将之定性为用益物权。居住权入典有诸多好处,其可运用私法手段缓解特定群体的居住困境,助力房屋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