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米ZrC粉末的制备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uav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ZrO2、炭黑、Mg为原料,首先对球磨-反应烧结工艺参数进行研究。分别研究了球磨及烧结过程中的球磨时间、球料比、烧结温度、烧结时间等因素对生成物的影响,其次对比研究直接烧结法与球磨-反应烧结法制备ZrC粉末。最后对球磨-反应烧结法制备的ZrC粉末进一球磨细化,初步研究了细小的粉体在继续球磨过程中的变化。利用XRD、SEM等检测手段,对实验过程中的粉末成分和形貌进行观察,结果表明:球料比为40:1,球磨时间为72h时,球磨效率高。行星式球磨过程中,主要为粉末的细化及粉末间的相互扩散,反应活性的提高,没有新相生成,ZrC是在烧结过程中生成的。球磨后的粉末在1373K烧结保温4h所得产物是较纯的ZrC粉末。原料粉末压条后在1373K直接烧结,即使保温时间较长也很难得到较纯的ZrC粉末。对利用球磨-反应烧结法制备的未酸洗产物进一步球磨细化,发现球磨初期ZrC的峰强减弱趋势较大,球磨48h后ZrC的峰强基本不变,此时,ZrC(111)的晶粒尺寸为13.3nm,半峰高宽增加约50%,球磨过程中粉末的颗粒粒度没有明显变化。球磨过程中粉末发生反复的变形,冷焊和破碎,内部形成了高密度的缺陷,粉末的细化产生了大量的纳米晶界,这些因素使系统的自由能提高,使C存在于这些位置,可形成过饱和的ZrO2的固溶体,使扩散距离大大缩短,为扩散提供了动力。以ZrO2为锆源在烧结过程中可生成MgO和ZrC两相,MgO作为一种硬质相,能够有效的抑制ZrC粉末的晶粒生长,并且可以有效的阻止ZrC的团聚,生成物经过酸洗可以除去MgO、未反应的Mg及其他杂质,可得到纯度较高的ZrC粉末。置换反应过程中,形成了高活性的Zr元素。同时置换反应本身也可以释放一定的热量,因而在较低的温度下即可生成ZrC。
其他文献
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创设情景,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课堂环境上下功夫,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
近年来,低维有机半导体材料的研究被人们广泛的关注,特别是在发现了聚对苯乙炔(PPV)的电致发光现象以后。低维有机半导体材料中一些新的物理性质使人们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试
时间不停地在运转,我们的心思还留在2016年中国最熟悉的老朋友马克·吕布与我们说再见何藩留下了光影完美秩序感极强的香港风景照片纽约送给比尔·坎宁汉一条街来表达对他的
在新课改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教育也进入了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如何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也成了教育者深入思考和研究的课题。本文结合高中历史学科特点,主要从激发学生兴趣、及
SO+分子离子是一种重要的分子离子,它存在于星际空间和其他星体中,比如木卫一的大气中和哈雷彗星的彗尾大气中。在含硫和氧的物质放电过程中,也大量存在。对SO+分子离子高分
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是指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活动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什么程度上完成该活动所具有的信念、判断与感受,是教师成长的重要的内因。教师的自我效能感通过影响教师的职业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学校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教师课堂教学的追求。那么,什么是教学效果呢?所谓教学效果,就是教师在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中,在内外因相互作
提高课堂效率一直是每一位教师关注的问题,其途经也有很多,例如精心备课、上课、课后反思等,而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场所,问题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动力,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重新安排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这个过程,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和课堂时间规划,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革新。在翻转课堂中,信息技术和活动学习为学习者构建出
金属-绝缘体相变是凝聚态物理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尤其是在对有机化合物导电性的研究中,人们发现很多有机化合物会在外加压力的情况下发生复杂的金属-绝缘体量子相变,比如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