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填充三角格点中的金属—绝缘相变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songshu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属-绝缘体相变是凝聚态物理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尤其是在对有机化合物导电性的研究中,人们发现很多有机化合物会在外加压力的情况下发生复杂的金属-绝缘体量子相变,比如κ-(BEDT-TTF)2X等。并且,这些有机化合物都具有二维三角几何结构的强关联导电层。三角格点是一种几何受挫结构,利用Hubbard模型,已有的研究结果表明半填充三角格点会在特定的在位相互作用(U/t>0)下发生金属-绝缘相变,其中U为两个电子位于同一格点时的在位排斥作用,t为相邻格点间的跃迁相互作用。这与半填充方格点有很大的差别,对于方格点,相变点发生在U/t=0,即只要U>0,系统都处于绝缘态。因此,一般认为在物理模型中引入受挫因素是帮助人们理解半填充强关联材料中金属-绝缘体相变的关键步骤。除了几何结构外,系统的长程相互作用也是一种受挫因素,并可以对系统的导电性产生重要影响。  为了探讨两种受挫因素同时存在时,系统的性质如何变化,我们应用实空间重整化群的方法,对半填充扩展Hubbard模型在三角格点上的金属-绝缘体量子相变进行了详细研究。和传统的Hubbard模型相比,扩展Hubbard模型考虑了最近邻相互作用V。计算发现,当V/t比较小时(V/t<4.2),系统只有一个金属-绝缘体量子相变点。随着V/t的增大,系统分别出现三个(4.2<V/t<4.4)和二个相变点(4.4<V/t<8.4)。当V/t足够大时(V/t>8.4),系统将完全变为绝缘体。通过对一些临界点临界指数v和z的计算,我们发现,由于近邻相互作用V/t的引入,系统的临界指数也发生了变化,这预示着由V/t和U/t引起的相变机制不同。一般认为,U/t的引入会促使系统出现自旋密度波(SDW),而V/t的引入则导致电荷密度波(CDW)的产生。为了刻画这两种相的竞争,我们还利用Hartree-Fock平均场方法研究了电荷序(CO)和自旋序(SO)在U/t-V/t相图上的分布。在研究以上这些相变的过程中,我们除了采用相关序参量来描述不同的相变曲线之外,还研究了单格点纠缠在不同参数区域的变化。  结果显示,单格点纠缠对U/t的导数在金属-绝缘相变的边界会出现极值,而在CDW和SDW相变的边界,单格点纠缠则出现跳跃。这些结果再次揭示了单格点纠缠在量子相变研究过程中的特殊作用,即可以用它来作为描述不同量子相变的一般序参量。
其他文献
一、说教材  《暮江吟》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九册第6课《古诗三首》中的第三个首,它是唐朝诗人杜甫的名篇,诗人构思巧妙,摄取了两幅幽美的自然界图画。一幅是夕阳
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应创设情景,有利于张扬学生个性的课堂环境上下功夫,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展现生命的活力。
近年来,低维有机半导体材料的研究被人们广泛的关注,特别是在发现了聚对苯乙炔(PPV)的电致发光现象以后。低维有机半导体材料中一些新的物理性质使人们不论在理论上还是在试
时间不停地在运转,我们的心思还留在2016年中国最熟悉的老朋友马克·吕布与我们说再见何藩留下了光影完美秩序感极强的香港风景照片纽约送给比尔·坎宁汉一条街来表达对他的
在新课改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教育也进入了素质教育的关键时期。如何构建高效的课堂教学也成了教育者深入思考和研究的课题。本文结合高中历史学科特点,主要从激发学生兴趣、及
SO+分子离子是一种重要的分子离子,它存在于星际空间和其他星体中,比如木卫一的大气中和哈雷彗星的彗尾大气中。在含硫和氧的物质放电过程中,也大量存在。对SO+分子离子高分
教师的自我效能感是指教师在进行教育教学活动之前对自己能够在什么程度上完成该活动所具有的信念、判断与感受,是教师成长的重要的内因。教师的自我效能感通过影响教师的职业
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是学校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最基本的要求,也是教师课堂教学的追求。那么,什么是教学效果呢?所谓教学效果,就是教师在把知识、技能传授给学生的过程中,在内外因相互作
提高课堂效率一直是每一位教师关注的问题,其途经也有很多,例如精心备课、上课、课后反思等,而课堂是学生学习的主场所,问题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和动力,因此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教学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重新安排知识传授和知识内化这个过程,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师生角色和课堂时间规划,对传统教学模式进行了革新。在翻转课堂中,信息技术和活动学习为学习者构建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