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病风险基因多态性与疾病进展相关性研究

来源 :南京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hdx200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与中老年相关的常见的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影响全球约1000万人[1]。它是一种由年龄、环境、遗传等复杂病因引起的疾病,可能与氧化应激反应、线粒体功能紊乱以及炎症因子等因素相关[2]。其病理特点是黑质纹状体中出现多巴胺能神经元选择性丢失以及路易小体形成,从而导致静止性震颤、肌强直、运动迟缓以及姿势步态异常等运动症状,以及认知障碍、情感障碍、睡眠障碍、自主神经功能紊乱、胃肠道功能障碍等非运动症状。这种复杂的运动障碍多是由遗传和环境因素造成的,是遗传易感性(SNCA、LRRK2或MAPT基因)、衰老和环境因素(杀虫剂、吸烟、茶、咖啡、酒精和维生素D)等原因相互作用的结果[3]。散发性PD约占90%[4],突变只是部分解释家族性PD的聚集,大多数散发性PD还未被单基因突变所解释[5]。遗传多态性可能影响PD的特异性疾病特征,并在PD的表型多样性中发挥重要作用。既往研究表明[6-11],α-突触核蛋白基因(alpha-synuclein gene,SNCA)、富含亮氨酸重复激酶基因(leucine-rich repeat kinase 2 gene,LRRK2)、骨髓基质细胞抗原基因(bone marrow stromal cell antigen 1 gene,BST1)[12]、细胞周期G蛋白相关激酶基因/二酰基甘油激酶基因(cyclin G-associated kinase gene,GAK/diacylglycerol kinase theta gene,DGKQ)[13]、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human leuk-ocyte antigen gene,PARK18/HLA-DRA)[14]、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基因(catechol-O-methyltransferase gene,COMT)、单胺氧化酶B基因(monoamine oxidase B gene,MAOB)、丝氨酸苏氨酸激酶39基因(serine threonine kinase 39gene,STK39)、微管相关Tau蛋白基因(microtubule-associated Tau protein gene,MAPT)、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 gene,BDNF)、隐花色素1/2基因(cryptochrome 1/2 gene,CRY1/CRY2)[15],生物钟相关基因Tef等与PD有风险相关性。大多数研究分析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散发性PD的风险性关系[16,17],对于基因-基因和基因-环境交互作用,多基因多位点单核苷酸变异是否与PD患者病程进展有关,目前探讨的比较少。本研究选取14个PD风险基因的23个位点[18,19],SNCA基因(rs11931074、rs356219、rs3857059、rs6532194)、LRRK2基因(rs1994090、rs2046932、rs2708453、rs34778348、rs4768212、rs7304279)、BST1基因(rs11931532、rs4698412)、COMT基因(rs4680)、CRY1基因(rs2287161)、CRY2基因(rs10838524)、Tef基因(rs738499)、DGKQ(rs11248060)、GAK基因(rs1564282)、MAOB基因(rs1799836)、MAPT基因(rs242562)、HLA-DRA基因(rs3219882)、STK39基因(rs2390669)、BDNF基因(rs6265),联合分析上述位点与PD及其病情进展相关性。探讨在中国散发性PD人群中,PD风险基因多态性与PD患者病情进展情况的相关性。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4年03月至2017年10月在南京脑科医院就诊的173例PD患者及196例健康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基线及随访点时,所有PD患者采用UPDRS、H-Y分期、HAMD、HAMA、PDNMSQ、PDSS、MMSE等相关量表进行评估,随访3年,计算UPDRSⅢ差值年限比、MMSE差值年限比、MOCA差值年限比,以及H-Y分期转化。采用Mass ARRAY?SNP,对SNCA、LRRK2、BST1、COMT、CRY1、CRY2、DGKQ、GAK、MAOB、HLA-DRA、STK39、MAPT、BDNF、Tef等14个基因23个位点进行检测。探讨SNCA、LRRK2、BST1等PD相关基因位点多态性是否与PD发病以及运动症状、非运动症状进展等相关。结果:1、SNCA基因三个位点(rs11931074、rs356219、rs3857059)之间存在强连锁不平衡遗传;LRRK2基因五个位点(rs1994090、rs2046932、rs2708453、rs4768212、rs730427)之间存在强连锁不平衡遗传。2、SNCA基因rs11931074 T等位基因(OR=1.534,P=0.004)、LRRK2基因rs34778348 A等位基因(OR=2.478,P=0.003)、LRRK2基因rs7304279 T等位基因(OR=2.852,P<0.001)、BST1基因rs4698412 A等位基因(OR=1.378,P=0.033)与PD发病风险相关。SNCA基因rs6532194 C等位基因(OR=0.606,P=0.001)与PD发病风险负相关,可能对PD有保护作用。3、携带PD发病风险变异位点数越多,PD发病风险越高(OR=6.708,P=0.002)。4、随着患者病程进展,基线及随访强直分、运动迟缓、轴性症状、UPDRS II、UPDRSⅢ、UPDRS IV、汉密尔顿抑郁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PDNMSQ量表、MOCA量表、MMSE量表、H-Y分期、LED评分差别有均统计学意义(P<0.05)。5、二元Logistic回归结果提示:起病年龄晚(P=0.049)、基线时轴性症状重(P=0.018)、与H-Y分期进展呈正相关;LRRK2基因rs7304279 T等位基因(P=0.019)与H-Y分期进展呈负相关。6、多因素线性回归提示:起病年龄晚(P=0.033,P=0.009)、SNCA基因rs1193107T等位基因(P=0.008,P=0.046)与MMSE、MOCA进展呈正相关;BST1基因rs4698412 A等位基因(P=0.045)、SNCA基因rs1193107 T等位基因(P=0.014)与UPDRSⅢ进展呈正相关。结论:1、震颤明显的PD患者,病情进展相对缓慢。2、发病年龄大、基线时轴性症状重、SNCA基因rs11931074 T等位基因、BST1基因rs4698412 A等位基因是PD患者运动症状进展的危险因素。3、LRRK2基因rs7304279 T等位基因与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负相关。4、发病年龄晚以及携带SNCA基因rs11931074 T等位基因的PD患者,更容易出现认知功能逐渐加重。
其他文献
背景在全世界范围内,肺癌(lung cancer,LC)的发病率仍然在持续上升,肺癌已经是全球发病率最高、死亡人数最多的恶性肿瘤,目前主要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化疗和放疗。近年来,嵌合性抗原受体(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CAR)T淋巴细胞(CAR-T细胞)疗法作为一种新的免疫治疗方法,已经在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CAR-T细胞治疗应用于实体瘤的研究
目的探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保留性神经全膀胱切除术的技术特点,分析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及疗效。方法本研究回顾性分析2016年03月至2018年05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鼓楼临床学院开展的12例保留性神经的机器人辅助腹腔镜下全膀胱切除术患者临床资料。患者年龄45~65岁,术前全膀胱切除指征明确,勃起功能正常,国际勃起功能量表-5(IIEF-5)评分大于17.0分。手术范围包括膀胱前列腺切除和盆腔淋
地衣芽胞杆菌作为益生菌被广泛应用于动物生产,具有调节肠道微生物群使其达到动态平衡的作用,同时参与肠道内物质代谢,增强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因此适合作为益生菌添加到动物饲料中。本研究拟分离筛选出鸡源的具有良好益生特性及产酶特性的地衣芽胞杆菌,为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效动物微生态制剂奠定基础。本论文主要进行了三个方面的研究:菌株分离鉴定、生物学特性研究、产酶特性研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以采集的健康鸡粪
葛花是我国传统的中药材,从葛花中分离得到的鸢尾苷和鸢尾苷元具有多种药理活性,且鸢尾苷元的活性高于鸢尾苷。本文以葛花为原料,优化了直接从葛花中提取鸢尾苷元的工艺;评价了鸢尾苷、鸢尾苷元的抗氧化活性和抑制酪氨酸酶活性;并对鸢尾苷和鸢尾苷元在面膜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主要的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酸解醇提法从葛花中直接提取鸢尾苷元。在单因素(酸解时间、酸解温度、盐酸浓度和料液比)实验的基础上,进行三因素三水
目的:探讨艾曲波帕联合强化免疫抑制剂治疗老年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17年11月至2019年09月于江苏省人民医院血液科接受艾曲波帕联合抗人胸腺细胞免疫球蛋白(anti human thymocyte immunoglobulin,ATG)+环孢菌素(cyclosporine A,Cs A)治疗的17例已确诊的老年重型再生障碍性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估方案的疗效及耐受性,
学位
目的:建立MCF-7乳腺癌细胞慢性氧化应激细胞模型,观测MCF-7乳腺癌细胞在慢性氧化应激下生物学行为的变化情况,探讨慢性应激状态对乳腺癌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CCK-8法检测MCF-7分别在急性氧化应激和慢性氧化应激干预的情况下的增殖抑制率。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慢性氧化应激条件下MCF-7细胞迁移和侵袭的能力。ELISA法测定MCF-7/H2O2细胞上清IL-
目的:通过体外实验比较三种冠修复材料及天然牙釉质的摩擦磨损性能,为临床上选择与天然牙磨耗性能相近的冠修复材料提供一定实验依据。方法:选取高度抛光的饰面瓷、爱尔创氧化锆、可切削复合树脂材料Lava Ultimate为实验组,天然牙釉质为对照组。以滑石瓷为对磨物,模拟口腔环境,在CFT(continuous linear reciprocating friction coefficient teste
目的:通过对老年患者全麻下行全髋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明确老年患者在全麻下行全髋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为预防老年患者全髋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8年6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和南京市浦口医院两院在全身麻醉下全髋置换的老年患者398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纳入标准:(1)
收费站作为高速公路的基本组成部分,有着极其关键的作用。但由于快速增长的交通量与人工半自动收费为主的收费方式之间的矛盾,导致收费站时常因通行能力不足而引发排队拥堵。目前为止,为了有效缓解收费站的拥堵,排队模型受到了广泛的应用。应用排队模型需以车辆到达满足一定分布为前提,现有的以交通流为研究对象的排队论研究中,几乎都只是假设车辆的到达分布为泊松分布,而实际上泊松分布只符合交通量不高的情况。因此,验证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