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腿式水陆两栖机器人的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YU252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科学技术的发展使得现代战争基本上已经实现了海陆空的全方位监测和打击,但是目前针对两栖环境下的作战平台的研制开发却并未进入实际战场应用阶段。随着我国军事战略重心的转移以及国际外部环境的压力,水陆两栖作战环境是我军以后比较常见的作战环境,为了增强我军在海滩、沼泽湿地等水陆两栖环境下的作战能力,有必要研制一款水陆两栖作战平台,实现对两栖战场环境的侦查、监测和打击,两栖作战平台可以代替人类去执行危险任务,能大大减小作战人员的伤亡。因此,本文设计了一款应用于两栖作战环境下的轮腿式水陆两栖机器人,完成了对机器人整体结构的设计和动力学分析,并且设计了机器人几种典型步态以及运用Adams进行了运动仿真研究。首先,针对现有两栖机器人存在的一些问题,确定了两栖机器人的驱动结构以及水陆环境的切换方式。设计了新型水陆两用的驱动机构——轮腿结构,并对所得结构进行了水中与陆地上的仿真研究,验证了方案可行性并且选择合理材料制作出了轮腿样品结构。其次,对机器人整体的机械结构进行了设计,解决了机器人结构上的一些棘手的问题,包括水陆切换摆动处密封结构设计以及躯壳的整体结构设计,最终得到了机器人的整体三维模型。然后,将得到的机器人模型进行了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包括单轮腿动力学和整体动力学的分析,运用了卡式定理分析了轮腿的刚度和转角的关系,并且运用规范化能量稳定裕度法和零力矩法对机器人进行了静稳定性和动稳定性分析。最后,根据轮腿机器人的运动特点,设计了轮腿机器人在陆地上行走的几种典型步态,利用Adams进行了几种步态的运动学仿真以及在爬坡、越障时几种步态的表现,并且在最后利用Adams中Flex模块,研究了轮腿的弹性对机器人整体运动的影响。
其他文献
本课题主要针对多四旋翼飞行器协同路径规划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和算法设计,论文主要工作如下:首先,给出所涉及的坐标系、坐标间的转换关系,建立四旋翼飞行器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模型,将多无人机协同路径规划问题分解为目标分配问题和局部路径规划问题,并给出了两个子问题的数学描述。其次,研究多无人机目标分配问题,针对两种不同的信息约束条件,分别给出了集中式和分布式的目标分配算法。通过设计编码方式和交叉、变异、选择等算
机械手在人类的生产与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与地位。桁架式可收展机械手因为可以折叠,所以有便于运输,占用空间小等优点。同时,又可以通过展开变成大尺寸姿态,实现更大的操作空间,抓取更大的目标。桁架式结构特点赋予机械手更大的刚度和抓取力。本文针对一种桁架式可收展抓取机械手,通过理论分析与联合仿真验证其抓取作业的可行性,并基于联合仿真结果进行优化设计,为后续样机制作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桁架式可收展机械手构
使用机器人装配电缆等柔性工件是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人力成本的关键。许多工业领域已经实现了用机器人自动组装工件。由于像电缆、柔性电路板、密封圈这类柔性工件在受外力作用时容易发生形变,大部分情况下机器人无法预测和估计工件的变形或利用工件的变形来完成装配任务,因此在研究时主要对柔性体的避障方法进行研究。但在一些环境中无法避免柔性体与环境的接触,这就需要利用柔性体与环境接触的变形来完成装配任务。本课题
图像/视频超分辨率重建任务作为计算机视觉的底层任务之一,其目的是将多帧或单帧低分辨率图片恢复成参考帧对应的高分辨率图片,由于高分辨率视频/图片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细节信息,这对于后续的诸多视觉任务至关重要,如复杂场景下的小目标检测、监控视频的行人重识别、医学成像、航空遥感图像等,这使得超分辨率技术成为了计算机底层视觉领域的一大研究热点。本学位论文基于生成对抗网络的框架,通过改进现有的循环帧处理网络结构
语音增强是语音信号前处理中的重要内容,它在助听器设备、语音通话、人机交互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智能设备的发展带动消费领域硬件规格提升,采用高采样率的麦克风已经成为一种发展趋势,研究高采样率语音增强有非常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对单通道48 k Hz采样率的语音增强算法进行研究,提出深度学习与传统方法相结合的语音增强方法。传统语音增强方法中最小均方误差频谱幅度估计器有较高的性能和较好的鲁棒性,该方法的效果主
随着我国实现经济全球化、市场的进一步对外开放,建筑行业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而在建筑行业中,室内装修占有突出地位,只有房屋装修良好美观,才能保证户主生活舒适。一方面,室内装修环境对工人健康存在威胁且工作过程的劳动强度大,虽然行业薪酬水平大大提升,但许多岗位依然出现人员严重短缺的情况;另一方面,很多工序对施工质量要求高,尤其是墙面精装修中的刮腻子工序,要求工作人员具备长期的施工经验和高超的技术水平,以保
随着计算机视觉技术的日益成熟,视觉系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机械臂领域中。然而,仅仅利用二指夹手的抓取动作,扁平物体的抓取存在困难,成功率较低。引入机械臂推移动作,不仅可以将扁平物体推动到平台边缘,使其能够被水平抓取;还可以清除指定物体周边的阻碍,腾出足够的空间以供抓取。本文期望通过设计一套流水线算法框架,以场景的RGB图和深度图为输入,实现场景中物体的识别与定位,自主规划推移和抓取动作序列,智能地实现
近年来全球各地如冰灾暴风雪等极端自然灾害事故多发,造成长时间大范围的停电,需要提升电力系统的弹性来应对这类事件。配电网直接参与大量关键负荷的供电,研究如何优化配电网的电压水平,提升关键负荷的供电质量,对增强电力系统弹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利用分布式电源及可控设备对配网进行优化,根据配电网优化问题特性对求解方法进行研究和改进,并实现算法的并行化以减少计算时间,从而增强电力系统抵抗灾害及灾后恢复的能力。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人们对于产品的智能化以及自主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自动驾驶及驾驶辅助领域,行为主体的环境感知与自主决策能力成为关注的焦点。其中目标检测与测距技术作为关键技术,深刻影响着行为主体对周边环境目标种类的分辨以及距离的感知能力。基于单传感器及传统目标检测算法的目标检测与测距技术愈发无法满足主体对复杂环境感知的要求。而基于深度学习的目标检测算法以及基于传感器融合的环境感知技术能够提
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协作机器人的控制算法依然以拖动示教和阻抗控制为主,无法更好地发挥协作机器人与人合作的优势。因此本文针对重复的人机协作任务,对协作机器人控制算法进行了研究。机器人可以在与人进行协作任务的同时,通过记录任务时的相关位置、力和速度等信息,利用迭代学习控制算法更改机器人的参考运动轨迹,从而使得机器人适应人类的操作与运动习惯,提升人类在人机协作任务中的舒适性以及协作任务的精确性。在研究人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