镍包覆石墨烯/铝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组织性能研究

来源 :东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zd198662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经济和科技的快速发展,对铝基复合材料的比强度、弹性模量、热稳定性、耐磨性等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开发轻量化高性能的铝基复合材料显得尤为重要。石墨烯具有优异的力学、光学、电学、导热等性能,将石墨烯作为增强相应用到铝复合材料中将具有极大的发展潜力和应用前景。文中研究了石墨烯的化学镀镍工艺、复合材料的制备工艺和石墨烯对复合材料组织性能的影响。获得的研究结果如下:(1)成功制备出表面粘附Ni金属纳米颗粒的石墨烯粉体(镍包覆石墨烯)。采用改进的Hummers法+高温膨化+超声制备石墨烯,并通过化学镀镍对石墨烯表面进行修饰。研究发现,随膨化温度升高,获得的石墨烯的比表面积从462m2/g(400℃)提高到644 m2/g(800℃)。膨化和超声处理后制备的多层石墨烯层数较少,表面较为纯净。石墨烯经敏化-活化-化学镀镍工艺中对石墨烯进行修饰,通过优化化学镀镍工艺参数,获得的最优化学镀镍工艺为:60℃水浴加热、pH值为12.5。最优工艺下获得的石墨烯表面分布着尺寸约为50 nm的Ni纳米颗粒。(2)获得了球磨时间和石墨烯含量对石墨烯分散性的影响。低能球磨后,Ni仍然粘附于石墨烯的表面。随着球磨时间的延长,石墨烯在铝基体中的分散越均匀,同时石墨烯也在球磨的剪切力作用下剥离成少层石墨烯。当石墨烯的含量为1.0 wt.%时,经72h球磨后即可获得石墨烯在铝基体中分散良好的混合粉末。对不同含量石墨烯/铝混合粉体在72h低能球磨的研究发现,当石墨烯的含量在1.5 wt.%及其以下含量时,石墨烯在铝基体中均匀分散,没有出现团聚的现象。当石墨烯的含量在2.0 wt.%时,镍包覆石墨烯发生了少量团聚。(3)获得了粉末冶金工艺参数对石墨烯/铝复合材料组织、密度和硬度的影响。随球磨时间延长,复合材料晶粒呈扁平片状,硬度逐渐提高,密度则呈现出先升后降的趋势。随真空热压烧结温度升高,复合材料的晶粒发生细化,密度和硬度均获得提高。580℃烧结时,复合材料已基本达到致密化;由于球磨过程中引入大量位错,在600℃以上,复合材料的晶粒发生了再结晶;当烧结温度达到630℃时,石墨烯表面的Ni颗粒与铝基体形成Al3Ni相,进而提高了石墨烯与铝基体间的界面结合强度。(4)采用粉末冶金和挤压法制备了石墨烯/铝复合材料,获得了石墨烯含量对复合材料组织和力学性能的影响,并探究了石墨烯对复合材料的强化机理。随石墨烯含量增多,复合材料的密度降低,硬度、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当石墨烯的含量为1.5 wt.%时,复合材料的硬度、抗拉强度和弹性模量达到最大值,较铝基体分别提高了 20.2%、30.5%和37.5%。复合材料的断裂方式均为韧性断裂,断口上少量石墨烯呈拉出和搭接形貌,表面无纳米颗粒,说明Ni包覆层与基体形成了良好的界面结合。石墨烯对铝基体的强化机理主要为载荷传递、热错配引起的位错强化和Orowan强化等。(5)获得了石墨烯含量对复合材料热膨胀系数的影响。石墨烯/铝复合材料的平均热膨胀系数随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升高,随石墨烯含量的增加,石墨烯/铝复合材料的平均热膨胀系数逐渐降低。纯铝在50℃时的热膨胀系数为23.38×10-6/K,在300℃时的热膨胀系数增大到28.81×10-6/K。当石墨烯的含量增加到2.0 wt.%时,热膨胀系数为23.29×10-6/K,达到了纯铝的80.8%。这是由于石墨烯的热膨胀系数较低,铝基体由于而升温而引起的热膨胀大于石墨烯的膨胀,又由于石墨烯与铝基体间界面结合较好,因此,在升温过程中石墨烯能抑制铝的膨胀,从而导致石墨烯/铝复合材料热膨胀系数的降低。
其他文献
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钢因其拥有突出的综合力学性能,具备节约资源、能源,减轻零部件质量等众多优点,市场对其的需求量越来越大[1]。本文以缩短生产周期、提高工业生产效率,合理利用资源为出发点,在传统DP(马氏体/铁素体)钢的基础上,进行优化和改进,提出了贝氏体/马氏体复相钢设计思路,通过合理的成分设计,利用轧后快冷+缓冷工艺,获得一定量的具备良好强韧性的贝氏体组织,取代传统DP钢中的铁素体组织,分割奥氏
换向器的制造质量对电动机的稳定可靠运行至关重要,换向器表面缺陷是其主要质量问题。目前主要采用人工检测的方法,由于汽车行业要求全检,不但质检人员的劳动强度高、检测效率较低,而且检测质量分散度大、检测成本高。机器视觉是实现自动全检的主流方法,但传统的机器视觉检测方法对在生产线上由于工况变化导致的缺陷模式变化的适应性差,即泛化能力不足,且算法开发周期长。本研究采用机器学习的商业视觉缺陷检测软件Vi Di
超精密车削加工技术凭借着其优良的加工精度和生产效率广泛地应用于光学精密元器件的加工制造。在实际的车削加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刀具与工件之间的相对振动,使工件表面产生特定形状的纹理特征,严重影响工件的表面质量,降低其使用效能。为了实现基于工件表面形貌数据分析和纹理特征提取的振动误差溯源,进一步提升超精密车削加工工件的表面质量,本文开展了如下工作:首先,基于刀具轮廓复映原理建立了考虑了刀具与工件之间
当前,无论是在航空航天、移动支付、交通运输、城市安防,还是在工业检测等诸多领域,数字图像都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在图像的生成、传输及获取过程中,由于受到成像环境、设备及传输条件的限制,会造成图像质量的下降,使其难以直接应用于后续任务。图像滤波则是改进图像质量的一个重要技术手段。而非局部方法因其较强的细节保持功能成为当前滤波器设计的一个主要方向。越来越多的传统局部滤波器被成功地推广至非局部版本,并展
风电叶片及其模具由于曲面复杂,难以磨抛等特点,目前仍主要依赖于人工磨抛的方式。并随着叶片及模具尺寸的日益增大,风电行业磨抛强度也伴随着增加,粉尘污染也越来越严重,人工磨抛的低效率以及磨抛表面质量一致性难以保证等工作特点,使得人工磨抛方式越来越不被行业看好。加上车间环境恶劣,磨抛从业者的健康受到很大威胁,未来可能出现磨抛从业者短缺的问题。因此,借用机器人实现自动磨抛就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对国内
耐水粘结剂可在高湿度或水环境条件实现涂敷、粘结等功能,在医用胶水、海洋涂层和电子制造等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由于界面水分子可阻碍粘结剂与基底之间的有效相互作用,耐水粘结剂的设计与制备更为困难。受沙塔蠕虫、贻贝等海洋生物启发,聚电解质凝聚体是仿生粘结剂的研究重点,但对其在水中的原位固化研究较少。当前基于邻苯二酚交联的凝聚体固化机制涉及到复杂的官能团“保护-去保护”,不仅耗时费力,还存在氧化失效、低温固
锆作为能有效提高铝合金综合性能的元素,已经成为许多铝合金中必不可少的微量添加元素。相关研究表明,在不同的凝固及热处理条件下Zr在铝基体内有多种存在形式,各种不同存在形式的Zr元素如何影响铝合金的综合性能有待系统研究。本文在本课题组前期研究(制备高Zr固溶量Al-Zr合金)的基础上,重点研究不同均匀化退火制度对Al-0.2wt.%Zr合金冷轧板材再结晶行为的影响,旨在研究不同存在形式的Zr元素对工业
随着对材料轻量化的不断要求,镁合金作为一种轻质工程材料,受到研究者越来越多的关注。镁锂合金是目前最轻的金属结构材料,具有比强度高、比刚度高、电磁屏蔽性好、阻尼减震性好以及机加工性能好等很多优点,在航空、航天、汽车、电子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金属超塑性成形已在工业生产领域中获得较为广泛的应用,该工艺可以用来加工形状极其复杂、变形量较大的工件,但是超塑性要求材料初始组织具有微细晶粒,而多向锻
当前大量非线性和冲击性负载的投入使用,以及分布式发电(Distributed Generation,DG)比例的日益增大,在电网中产生了大量谐波和无功电流等电能质量问题,谐波电流在电力系统中有很多危害:谐波电流会使导体过载、导致过热、发生绝缘破坏而烧毁,因此如何抑制电网中的谐波成为十分重要的课题。并联型有源电力滤波器(Shunt Active Power Filter,SAPF)对电网谐波电流进行
潜液泵系统作为石油化工行业卸载系统中典型的多领域复杂系统,涉及到液压、机械、控制等多个领域,该系统在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多领域之间的耦合关系。潜液泵系统的动态特性直接反映了工作过程的稳定性与安全性,采用多领域系统建模与仿真的方法对潜液泵系统进行分析与优化,对提高系统的动态特性尤为重要。另外,潜液泵系统在使用过程中其性能指标经常高于实际需求,长期偏工况运行,造成了不必要的能源消耗。针对以上问题,为确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