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基酸及碳源储存颗粒合成对可得然胶合成的调控机制探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ric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可得然胶(Curdlan)是主要由土壤杆菌属(Agrobacterium)菌株在氮源受到限制的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线性且不溶于水的中性胞外多糖。可得然胶因其独特的凝胶性质在食品、医药、建筑、净水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但目前对于可得然胶合成的调控机制认识还不够透彻。为完善可得然胶合成的调控网络,本文通过同源重组法构建谷氨酰胺合成,甲硫氨酸合成及碳源储存颗粒合成通路的相关基因敲除株,通过对敲除株的发酵代谢曲线分析、转录组学与代谢组学等多组学分析来对氨基酸和碳源储存颗粒影响可得然胶合成的分子机制进行探究。主要结论如下:(1)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影响可得然胶合成的分子机制本文通过对土壤杆菌CGMCC 11546的谷氨酰胺合成酶基因敲除株ΔglnA的可得然胶发酵代谢曲线进行表征,发现其可得然胶产量下降93.37%,同时细胞生长、蔗糖和氨氮利用受损。为探究glnA调控可得然胶合成的分子机制,通过ΔglnA转录组分析,发现发酵24 h时ΔglnA中的蔗糖转运系统、血红素(heme)合成通路、电子传递链(Electron transport chain,ETC)等相关基因表达下调,说明缺失glnA基因会影响血红素合成和电子传递链上氧化磷酸化水平,进而影响细胞生长和能量合成。此外,发酵36 h的代谢组结果显示ΔglnA菌株中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Flavin adenine dinucleotide,FAD)和腺苷二磷酸(Adenosine diphosphate,ADP)大量堆积,说明此时细胞中能量供应不足。而添加FAD运转的底物琥珀酸钠可促进FAD转化为FADH2以促进电子传递链的进行,提高细胞内ATP的合成,从而可以恢复ΔglnA部分可得然胶的产量。此外,在ΔglnA敲除株中过表达glnA基因可以提高其可得然胶产量(高于野生株18%)。综合上述,glnA基因通过调控血红素合成和电子传递链等调控ATP的合成,进而影响可得然胶的合成。(2)甲硫氨酸合成通路调控可得然胶合成的分子机制本文构建了甲硫氨酸合成通路的相关基因Δlas I,ΔmdeA,ΔmetA敲除株,通过测定相关基因敲除株的可得然胶发酵代谢曲线发现,ΔmdeA,ΔmetA,ΔmetH,ΔmetZ敲除株可得然胶产量显著下降,分别降低78.92%、77.31%、60.38%、83.89%;且4株敲除菌株的蔗糖和氨氮利用均受损,细胞内ATP含量也显著降低。由于实验室前期研究发现ΔmetH和ΔmetZ菌株FAD和ADP大量累积,在此添加FAD运转底物琥珀酸钠可以促进4株敲除株的ATP合成,以提高敲除株可得然胶产量,但不足以回升到野生株水平;添加FAD运转抑制剂丙二酸单乙酯钾盐可以抑制可得然胶的合成,进一步揭示了FAD在可得然胶合成中的重要作用。实验室前期实验结果显示ΔmetH和ΔmetZ菌株的甲硫氨酸、甘氨酸和天冬氨酸严重缺乏,且三种氨基酸存在相互转化关系,本文添加甲硫氨酸、甘氨酸和天冬氨酸可以提高4株敲除株的可得然胶产量,且其中甲硫氨酸起主要作用。综合上述,甲硫氨酸合成通路可以通过调节细胞内ATP的供应来调控可得然胶的合成。(3)碳源储存颗粒合成基因影响可得然胶合成的分子机制本文通过分析CGMCC 11546菌株在生长期(发酵7 h)和产胶期(发酵24h)的转录组数据发现,在产胶期糖原合成基因表达上调,合成聚β-羟丁酸(Poly-β-hydroxybutyrate,PHB)通路基因表达下调。为探究糖原和PHB合成对可得然胶合成的是否具有重要作用,首先通过同源重组法构建糖原合成酶基因glgC和PHB合成酶基因phbC的敲除株ΔglgC,ΔphbC,以及双敲株ΔglgC-phbC。通过表征其可得然胶发酵代谢曲线发现,ΔglgC、ΔphbC和ΔglgC-phbC敲除株的蔗糖和氨氮利用率均下降,且可得然胶产量分别降低53.90%、95.01%和89.31%,可见糖原和PHB合成对可得然胶合成具有重要作用,且PHB合成的影响更为显著。为进一步探究phbC调控可得然胶合成的分子机制,本文对ΔphbC菌株的转录组和代谢组进行分析。结果发现其糖代谢发生变化,表明PHB通过调控糖代谢水平来因影响可得然胶合成,但其具体调控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分析。综上所述,本文以土壤杆菌CGMCC 11546为研究对象,对氨基酸包括谷氨酰胺、甲硫氨酸和糖原及PHB两种碳源储存颗粒影响可得然胶合成的分子机制进行了探究,为完善土壤杆菌合成可得然胶的调控网络和菌株遗传改造奠定了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丰富多样的陆地和海洋生物为抗癌药物提供了广阔的来源。海洋天然产物海兔毒素10是从印度洋海兔中分离提纯得到的一种强力的微管抑制剂。临床前研究表明其对多种癌细胞有极强的抑制作用。但因为其强烈的毒性,即使经过结构改造,仍然无法直接应用于临床。随后人们将海兔毒素10的类似物应用于抗体偶联药物(ADC)中,得到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已有多个以海兔毒素10类似物为细胞毒素的ADC药物上市销售,还有部分已经进入临床
考虑互联网金融产业与风险情况,建立"后监管"时代下的互联网金融风险防控体系,总体看来,要着手解决四个方面的重大问题:一是建立P2P借贷平台推出市场后的清偿机制,保障金融消费者的利益和我国金融安全;二是构建互联网金融的分类监管机制,根据平台业务模式、规模以及准入准出等形成部门分工协作的分类监管机制;三是坚决打击利用网络开展的金融违法犯罪活动,遏制以"互联网金融"之名行诈骗、传销之实的违法犯罪活动;四
学位
糖烯是糖化学中一类重要的有机反应中间体,可以作为关键合成砌块来合成许多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本论文以糖烯为原料,以磁性核壳材料为催化剂对2-脱氧糖苷和2,3-不饱和糖苷的合成进行研究。同时将探索出的2,3-不饱和糖苷的合成方法应用于角环素类似物二糖苷的合成中。本论文分为三个部分:1.2-脱氧寡糖是很多生物活性天然产物中的关键组成部分。本文发展了一种以全酰化半乳糖烯为原料,磁性核壳材料Fe3O4@C
学位
椎间盘退变(IDD,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是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组织退变之一,是导致椎间隙狭窄,椎体边缘不稳,疼痛以及椎间盘突出的主要原因。目前还没有任何有效药物治疗椎间盘退变,临床上主要使用非甾体类药物(NSAIDs)如塞来昔布(Celecoxib)等治疗椎间盘退变和突出导致的炎症和疼痛,这些药物主要靶向环氧化酶-2(COX-2),能有效减轻椎间盘退变和
细菌纤维素(Bacterial Cellulose,简称BC)是由细菌合成的由葡萄糖基以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纳米级高分子化合物,具有很高的纯度。细菌纤维素具有吸水性好、保水性强、拉伸强度高、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好等特点,可应用于食品、医学、化工等领域。目前细菌纤维素在日本、美国已实现工业化生产,在东南亚国家是一种传统的食品原料。作为一种新型纳米材料,细菌纤维素在国内的市场前景很大,但目前
行人重识别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个关键任务,可被广泛应用于智能交通与安防。行人数据的特点主要是训练数据有限、样本类间距离小、类内距离大,且数据本身质量不高,含有噪声。这使得行人重识别任务具有较大的挑战性。如何在行人数据上提取出鲁棒的特征是提高重识别性能的关键。本文针对有监督的和无监督的行人重识别任务分别进行了获取鲁棒性特征的研究,且在通用数据集上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本文的研究内容及创新点如下:(
余甘子果实作为一种药食同源的天然传统中药材,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理活性。活性研究显示,余甘子果实不同提取物能降低糖尿病鼠的血糖水平,但其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均不明确。本研究聚焦于促进葡萄糖利用、改善糖代谢紊乱的活性,从上述提取物中筛选出促进葡萄糖利用活性较强的提取物,分析其物质基础,并基于C2C12肌细胞模型系统研究其促进葡萄糖摄取和改善棕榈酸诱导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及机理,旨在挖掘余甘子的活性,为
纳米氧化锌(ZnO NPs)因具备特殊的理化性质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电子、医药卫生等方面,这使ZnO NPs在生产加工、使用和使用后处理的过程中有较大的概率流入水、土壤和大气环境并进入食物链,因此它对生物是否存在毒性影响这一议题已得到研究者的重视。本研究首次选择单细胞真核生物小腔游仆虫(Euplotes aediculatus)和绿草履虫(Paramecium bursaria)作为受试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