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纳米氧化锌对两种纤毛虫的毒性效应及致毒机制的研究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ing9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米氧化锌(ZnO NPs)因具备特殊的理化性质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化妆品、电子、医药卫生等方面,这使ZnO NPs在生产加工、使用和使用后处理的过程中有较大的概率流入水、土壤和大气环境并进入食物链,因此它对生物是否存在毒性影响这一议题已得到研究者的重视。本研究首次选择单细胞真核生物小腔游仆虫(Euplotes aediculatus)和绿草履虫(Paramecium bursaria)作为受试生物,配制不同浓度的ZnO NPs溶液对两种受试生物进行胁迫处理,通过测定ZnO NPs对两种受试生物24 h内的半致死浓度(24 h-LC50)和半数效应浓度(24 h-EC50)来衡量它在水环境中的生物毒性。通过观察两种纤毛虫经ZnO NPs处理后超微结构的损伤,结合酶活力和活性氧(ROS)积累量的变化等生理指标来探究ZnO NPs的致毒机制。并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法(ICP-AES)结合毒理数据的测定、电镜观察等技术对ZnO NPs溶液中纳米颗粒和锌离子的毒性贡献进行了探究和区分。1.ZnO NPs对两种纤毛虫的毒性效应ZnO NPs对小腔游仆虫和绿草履虫的24 h-LC50分别为1.67μg/m L和0.39μg/m L,24 h-EC50分别为0.24μg/m L和0.04μg/m L。回归方程和拟合曲线表明两种纤毛虫在24 h内的死亡率和繁殖抑制率与ZnO NPs溶液的浓度对数呈良好的线性关系。与其它水生受试生物相比,纤毛虫对ZnO NPs的耐受度较低。与小腔游仆虫相比,绿草履虫对水体中ZnO NPs的存在更为敏感。24 h-LC50ZnO NPs的处理导致小腔游仆虫细胞肿胀,但表膜和纤毛没有明显损伤;处理组小腔游仆虫的细胞内部出现大量泡状结构,细胞质由致密变为疏松,线粒体、咽肋片和细胞核等结构被破坏,同时观察到大量溶酶体及髓鞘样小体。24 h-LC50ZnO NPs处理组的绿草履虫整体肿胀呈水滴型,表膜泡中出现散乱膜结构,并伴随纤毛脱落,表面网格状结构扭曲、皱缩,或网格状结构维持正常形状但表膜严重破损等现象,推测与ZnO NPs在光照下能够自发产生活性氧有关;绿草履虫经ZnO NPs处理后,细胞内与小球藻的共生系统被破坏、溶酶体数量增多,线粒体和细胞核结构均发生异常。2.对ZnO NPs致毒机制的探究ZnO NPs处理组的小腔游仆虫和绿草履虫与对照组相比,细胞内平均荧光强度均明显增强。表明ZnO NPs的处理会诱导小腔游仆虫和绿草履虫细胞中ROS的积累,进而引发氧化胁迫。24 h-EC50 ZnO NPs处理后两种纤毛虫细胞内SOD,CAT酶活力的变化、MDA含量的不断积累、线粒体结构的损伤等结果表明纤毛虫经ZnO NPs胁迫后,细胞内的抗氧化体系不足以抵抗ZnO NPs诱导的氧化胁迫。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氧化胁迫是ZnO NPs在水体中发挥毒性作用的方式之一。锌离子对小腔游仆虫和绿草履虫均有明显的致死作用。尤其对绿草履虫来说,锌离子是ZnO NPs溶液导致细胞死亡的主要因素。通过对锌离子处理组与ZnO NPs处理组纤毛虫细胞内平均荧光强度数值的比较,认为ZnO NPs在溶液中解离出的锌离子对小腔游仆虫细胞内ROS的过量产生起主要诱导作用,对绿草履虫细胞内ROS的过量产生起部分诱导作用。ICP-AES测定结果表明,5.6μg/m L与1.67μg/m L(24 h-LC50)的ZnO NPs溶液中相比,两者锌离子浓度相等,而前者的纳米颗粒浓度大于后者。5.6μg/m L ZnO NPs处理组的小腔游仆虫,其纤毛没有明显损伤。但与24 h-LC50处理组相比,细胞质流失程度更加严重,细胞内部可见极少细胞器。根据上述实验结果,认为ZnO NPs颗粒的毒性与自噬有关。综上所述,两种纤毛虫尤其是绿草履虫对ZnO NPs的耐受度很低。本研究认为水环境中ZnO NPs的致毒机制分为两部分:一是ZnO NPs颗粒经光照在水中自发产生ROS,进而使纤毛虫的表面超微结构受到损害。ZnO NPs颗粒进入细胞后破坏线粒体、咽肋片、细胞核等细胞结构,并引发细胞剧烈的自我消耗,因此ZnO NPs颗粒的毒性还与自噬有关;二是ZnO NPs颗粒在水环境中解离出的锌离子能够诱导细胞内ROS的产生,使细胞遭受氧化胁迫。本研究结果表明,锌离子是ZnO NPs在水环境中引起受试生物遭受氧化胁迫的重要诱因。结合锌离子对两种纤毛虫的急性毒性效应测定结果,提示ZnO NPs经表面改性,溶解度被抑制后,在水体中的安全性将得到明显的提高。在研究其它纳米材料的毒性时,也应考虑到p H值、离子种类和浓度等环境因素对纳米材料解离度的影响。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深入探究纳米氧化锌的致毒机制提供了方向和思路,并为如何提高ZnO NPs在水体中的安全性提供理论依据。
其他文献
学位
丰富多样的陆地和海洋生物为抗癌药物提供了广阔的来源。海洋天然产物海兔毒素10是从印度洋海兔中分离提纯得到的一种强力的微管抑制剂。临床前研究表明其对多种癌细胞有极强的抑制作用。但因为其强烈的毒性,即使经过结构改造,仍然无法直接应用于临床。随后人们将海兔毒素10的类似物应用于抗体偶联药物(ADC)中,得到了良好的效果,目前已有多个以海兔毒素10类似物为细胞毒素的ADC药物上市销售,还有部分已经进入临床
考虑互联网金融产业与风险情况,建立"后监管"时代下的互联网金融风险防控体系,总体看来,要着手解决四个方面的重大问题:一是建立P2P借贷平台推出市场后的清偿机制,保障金融消费者的利益和我国金融安全;二是构建互联网金融的分类监管机制,根据平台业务模式、规模以及准入准出等形成部门分工协作的分类监管机制;三是坚决打击利用网络开展的金融违法犯罪活动,遏制以"互联网金融"之名行诈骗、传销之实的违法犯罪活动;四
学位
糖烯是糖化学中一类重要的有机反应中间体,可以作为关键合成砌块来合成许多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本论文以糖烯为原料,以磁性核壳材料为催化剂对2-脱氧糖苷和2,3-不饱和糖苷的合成进行研究。同时将探索出的2,3-不饱和糖苷的合成方法应用于角环素类似物二糖苷的合成中。本论文分为三个部分:1.2-脱氧寡糖是很多生物活性天然产物中的关键组成部分。本文发展了一种以全酰化半乳糖烯为原料,磁性核壳材料Fe3O4@C
学位
椎间盘退变(IDD,intervertebral disc degeneration)是老年人群中最常见的组织退变之一,是导致椎间隙狭窄,椎体边缘不稳,疼痛以及椎间盘突出的主要原因。目前还没有任何有效药物治疗椎间盘退变,临床上主要使用非甾体类药物(NSAIDs)如塞来昔布(Celecoxib)等治疗椎间盘退变和突出导致的炎症和疼痛,这些药物主要靶向环氧化酶-2(COX-2),能有效减轻椎间盘退变和
细菌纤维素(Bacterial Cellulose,简称BC)是由细菌合成的由葡萄糖基以β-1,4糖苷键连接而成的纳米级高分子化合物,具有很高的纯度。细菌纤维素具有吸水性好、保水性强、拉伸强度高、生物相容性和生物可降解性好等特点,可应用于食品、医学、化工等领域。目前细菌纤维素在日本、美国已实现工业化生产,在东南亚国家是一种传统的食品原料。作为一种新型纳米材料,细菌纤维素在国内的市场前景很大,但目前
行人重识别是计算机视觉领域的一个关键任务,可被广泛应用于智能交通与安防。行人数据的特点主要是训练数据有限、样本类间距离小、类内距离大,且数据本身质量不高,含有噪声。这使得行人重识别任务具有较大的挑战性。如何在行人数据上提取出鲁棒的特征是提高重识别性能的关键。本文针对有监督的和无监督的行人重识别任务分别进行了获取鲁棒性特征的研究,且在通用数据集上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本文的研究内容及创新点如下:(
余甘子果实作为一种药食同源的天然传统中药材,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和药理活性。活性研究显示,余甘子果实不同提取物能降低糖尿病鼠的血糖水平,但其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均不明确。本研究聚焦于促进葡萄糖利用、改善糖代谢紊乱的活性,从上述提取物中筛选出促进葡萄糖利用活性较强的提取物,分析其物质基础,并基于C2C12肌细胞模型系统研究其促进葡萄糖摄取和改善棕榈酸诱导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及机理,旨在挖掘余甘子的活性,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