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6”自主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的有效性研究

来源 :西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engyicai2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所提出的“126”自主课堂学习模式是结合本校学情,符合近年来新课改理念的教学模式。“126”自主课堂教学模式:“1”是指一学案:学案贯穿一节课;“2”是指形成两种能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合作探究能力;“6”是指课堂六要素,包括: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教师点拨、检测评价、拓展延伸。此模式站在学生的角度,讲究能力的培养,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导学作用,与新课标提出的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的学习理念相符。因此,“126”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是有一定意义的。本研究的研究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案例研究法、数据统计法。研究对象是乌鲁木齐市第108中学各学科6位教师以及七年级1至4班的学生。四个班级均为平行班,1班和2班共计110人,3班和4班共计109人。其中1、2班用“126”自主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授课,3、4班釆用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行授课。进行为期一年的教学实验。从教师层面来看,6位参访谈的教师和教学副校长一致认为在使用导学案教学后,课堂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作用得到了充分体现、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等方面进步明显,学习成绩和课堂教学质量都有提高。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导学案对课堂教学的帮助作用。从学生层面来看,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学生表示在施行“126”自主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学习后兴趣、能力方面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变。有部分学生认为施行“126”自主课堂教学模式进行学习后学习变得更加容易,能够快速明确教材的重难点,有部分学生能够更加积极的参与到课堂中,学习生物知识也变得更加轻松,还有部分学生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升,更加能在课堂中展示自我。通过卡方检验表明,学生关于学习能力的培养、学习兴趣的提升方面都有改变,前测和后测的数据显示,有显著性差异。成绩结果也显示,改进后的教学模式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综上所述,运用“126”自主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学课堂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对学生来说,学生的学习兴趣、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进步明显,学习成绩和课堂教学质量都有提高。有利于提高学生生物学科学素养和学生的全面发展。对教师来说,更容易获得课堂反馈;减轻了课堂中教师的教学压力,提升了教师职业幸福感。运用“126”自主课堂教学模式在初中生物学中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部分学生的合作探究学习参与度不高;能力较强的学生更能适应该模式教学;“126”自主课堂教学模式并非适用于所有的生物学教学内容。针对以上问题,笔者最后提出了几点建议: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落实家庭与学校的合作;在设置课堂问题时,考虑学生的平均水平,更偏向基础知识部分;根据生物学科知识属性,灵活调整学习模式等。
其他文献
《新课程标准》要求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本课题通过“课后作业现状(教师版和学生版)”问卷调查,得出传统的课后作业形式比较单一,学生被迫完成机械性作业,“课后作业”通常成为教师为巩固新知,或是弥补教学低效而进行的“强化”训练,甚至通过题海战术把不会的知识练会。设置的题目常立足于知识重现、原理解释或辨析,而缺乏对“学习目标达成度”的诊断;反复操练的题海战术往往成为学生课业负担重的源泉,学生并不能主
化学作为一门从分子与原子的水平上去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及变化规律的学科,要求学习者一方面要从微观角度去探寻物质的组成与结构,另一方面还要从宏观角度去阐释物质的性质及变化规律,此外,化学学科中特有的语言——化学符号,起着从微观层次上简单明了地解释宏观物质及其变化规律的作用。因此,学习者分别从宏观、微观、符号三个水平对物质进行表征,并在头脑中建立起三种表征方式的有机联系,即三重表征是化学学科不同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新课程标准、高考评价体系等一系列文件颁布后,地理学科核心素养逐渐清晰起来,成为目前高中地理教学的核心培养目标。其以人地协调观为核心要点,主要内容包括地理实践能力、区域认知能力和综合思维能力。地理学科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的特点,地理核心素养也是根据此提出,其重要的的综合思维是地理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与地理学综合性的思想也相统一的。PBL教学模式(Problem-Ba
2014年,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为将高考改革内容科学有效推进,教育部考试中心制定了“一核四层四翼”的高考评价体系,学生独立思考、应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考查的重点。2017年山东省被列为新高考改革的第二批试点地区,自2020年起山东省高考将自主命题。为了解高考试卷的特点,高效地开展高中生物学教学,本文对2019年全国卷Ⅰ理综生物学试题和2020年山东省
核心素养是目前我国教育发展的基础和核心,是培养未来社会人才的重要内容。核心素养包括生命观念、理性思维、科学探究以及社会责任相互联系的四个方面,着力于培养学生知识、能力以及综合素养。在文献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主要以自贡市第一中学校高中部的学生和教师为例,进行问卷设计与调查,分析学生社会责任素养和教师相关教学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结合高中生物教材社会责任素养教学点梳理和问卷调查分析结果,针对性地开展社
科学史包含了经典的科学实验再现和生物理论知识的生成过程,它是我国高中生物课堂教学中重要授课部分,《普通版中生物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高中生物教学要重视对科学史的学习。学习科学史有利于提升学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促进学生理解科学研究的本质及根源,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本次研究课题的目标是探究如何进一步优化生物科学史的教学策略,以提升高中生的生物学核心素养。本课题研究以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22中学的在校学生
自2004年高考首次采用与新课标相配套的新课标全国卷,高考地理试题逐步将新课改理念融入其中,素养导向、能力为重的命题原则日益突出,“立德树人”的核心功能逐渐明晰。随着新课改的逐步深入,现在的高考地理试题,不仅具有普遍性和针对性,突出了知识体系的完整性和知识之间的联系,而且重点考查学生的学科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地理高考指导了高中一线教师的教学方向,对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都有着极为深远的影响。对高考试题
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学科教学不再只是“传道授业解惑”,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才是关键。但在当下,绝大多数学校仍使用传统教室作为教学主阵地,往往导致教学资源利用率低,教学方法老旧,学生课堂参与度低、探究能力弱,严重阻碍了核心素养的发展。为解决此问题,笔者所在学校尝试建立一所生物学学科教室,利用其资源整合性和浓郁的学科氛围,弥补传统教室的不足,实现优化初中生物学教学,进而全面发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本研
自2001年起,全国各地开始陆续进行基础教育改革。2015年之后,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改革的不断深化,“互联网+教育”己经成为教育界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一种新型教学模式——线上教学也进入了基础教育领域的视野。线上教学改变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授课为重点的教学模式,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符合新课改的理念,得到了国家各方面的支持。2016年6月7日,教育部制定了《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提倡发展在线
新时代对综合型与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推动了基础课程的综合性改革,促进了学生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的培养。随着《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等学科课程标准的颁布,基础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其中,地理明确提出了“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四大地理学科核心素养,而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培养与强化学生的综合思维、创新思维以及提高地理实践力,这又给一线教师设置了一个重大课题。新高考改革背景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