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地理科学思维方式及其培养研究

被引量 : 22次 | 上传用户:linan934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认为,学科思维方式的形成是一门学科教学的重要目的之一。不重视科学思维的养成,就丢掉了这门学科教学的意义,也就失去了学校学科教育的初衷。科学的学科知识(指概念、原理、体系)也只有与该学科相应的科学思维方式结合起来,才有助于学生形成活的学科认知结构,使学生的理智过程和精神世界获得实质性的发展与提升。地理是一门研究范围较广阔,思维方法很独特的学科,拥有较完整的思维过程,有利于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掌握地理思维的思维过程,培养中学生的地理科学思维方式。然而目前地理教学中科学思维的培养研究仍停留在呼吁阶段,对地理科学思维方式没有严格的界定,缺乏对实际教学有指导意义的体现策略的研究,导致地理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仅限于在课标中提到,在教学设计中说到的情况。因此,科学的界定地理科学思维方式的内涵,在地理教学中开展地理科学思维方式的培养具有重大的实际和理论意义。本文在阐述了地理科学思维方式培养的重要性之后,分析了中学生科学思维方式的缺陷现状和教师在培养中学生科学思维方式方面存在的问题,继而提出了本文的研究课题“中学生地理科学思维方式及其培养研究。”本文在对科学思维方式的内涵、科学思维方式的构成要素和地理思维等有关方面文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确定了地理科学思维方式的涵义和其构成要素。具体为:地理科学思维方式是指主体在解决和思考地理问题时的习惯性思路、方法和程序的总和。做为科学思维方式的一种,地理科学思维方式也是由多种要素构成的,它的形成需要以地理知识为基础、以地理观点为核心,以地理思维结构为内容,受到主体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影响,以一种习惯性的程序表现在思考或解决地理问题的过程中。本文结合中学生的心理特征、中学地理教材的内容体系和地理科学思维方式的内容说明了培养中学生地理科学思维方式的意义:以一定的地理科学思维方式为依托,更容易使中学生形成各种知识信息的联系、影响中学生知觉和记忆的效果、提高中学生的思维能力,最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本文主要表述了在进行空间定位、地理特征分析、区域差异比较、认识人与环境关系和认识区位过程中所运用的习惯性思路、方法和程序及其培养的一些策略。这些并不能概括中学地理课程中所有的科学思维方式,但是可以从所述侧重点的各个层次的思维程序、方法、思路等表现出地理科学思维方式的严谨性和独特性,以期引起中学地理教师的认识从而优化中学地理教学。本文在最后一部分根据前文的叙述总结了在进行地理科学思维的过程中所显示出的一些特点。主要有思维的综合性、以空间形象思维为主、主要借助地图进行思维等。
其他文献
现代意义上的健康不仅是生理上的健康,还包括心理上的健康。心理健康是现代人才的必备条件和基本要求。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大学生个体正常学习、生活与成才,而且还影响到我国新
2006年全国两会(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又一次提出继续实施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战略,可见,振兴东北意义重大。东北三省均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在制
在油画艺术领域中,色彩是油画的主要表现手段,同时又具有独立的审美价值,油画色彩的丰富表现力和它所产生的感情力量,它可以直接在艺术家和观众的心灵之间架起一道互相沟通的
父母教养方式对于儿童青少年的学校适应有着重要影响。由于我国目前城市和农村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活、教育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而本领域中大多数研究者将其研究对象定位于
仕女画经历了漫长的历史阶段而逐步发展和完善。从楚墓中的帛画《人物龙凤帛画》来看,我国远在西汉軚侯妻墓葬帛画之前,就已有仕女形象出现了,至唐代形成独立画科,五代时期技
采用固态培养发酵方式,分别研究了红曲固态发酵过程中金属盐、碳源、氮源及前体物质对红曲产莫纳可林K(Monacolin K)、洛伐他汀及活性物质总量的影响。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通
自1980年恢复国内保险业务到1990年,我国把保险看做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工具。1990年,我国才把保险公司看作企业,开展风险管理理论研究。1998年中国保监会成立后保险公司风险管
职业倦怠(job burnout)是职业健康心理学中研究的热点问题,教育是典型的助人职业,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教师的职业倦怠对教师本人及学生带来严重的消极影响,所以对教师
对外开放以来,辽宁省制造业企业在境外投资方面做了许多有益的尝试。中国加入WTO之后,在WTO框架下“与贸易有关的投资措施”协议的制定和实行,大大促进了以资本为主的生产要
自从1995年美国学者韦努蒂提出异化和归化理论以来,关于归化与异化两种翻译策略的讨论在中国愈演愈烈。近些年来,许多学者和翻译工作者都就此问题表达了自己看法,并对归化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