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父母教养方式对于儿童青少年的学校适应有着重要影响。由于我国目前城市和农村在经济、文化、社会生活、教育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而本领域中大多数研究者将其研究对象定位于城市儿童青少年。为此,本研究选取德州市三所农村小学和一所农村中学共907人为研究对象,对父母教养方式与农村儿童青少年的情绪适应、行为适应、同伴关系和学业成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全面系统地研究和探讨。研究的主要结论如下:1农村儿童青少年父母教养方式存在着显著的性别、年龄段、独生/非独生差异。具体表现在:父亲对于男孩比对女孩有更多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分干涉和过度保护,母亲对于男孩比对女孩有更多的过分干涉过度保护和偏爱被试。母亲对于小学男孩比对小学女孩有更多的惩罚严厉,对于非独生子比对非独生女有更多的拒绝否认。母亲对于青少年比对儿童有更多的情感温暖与理解,父亲对于非独生青少年比对非独生儿童有更多的情感温暖与理解,父亲对于独生儿童比对独生青少年有更多的过度保护。父亲对于独生儿童比对非独生儿童有更多的情感温暖与理解和过度保护,母亲对于独生子比对非独生子有更少的拒绝否认。2农村儿童青少年学校适应存在着显著的性别、独生/非独生差异。具体表现在:男孩的社交—领导行为、害羞—敏感行为和学业成绩的得分显著低于女孩,而攻击—破坏行为和同伴拒绝的得分显著高于女孩。独生子女的孤独总分显著低于非独生子女。独生女孩的害羞—敏感行为的得分显著高于非独生女孩。3父母教养方式与农村儿童青少年的情绪适应、行为适应、同伴关系和学业成绩均有密切的关系。具体表现在:父母情感温暖与理解与子女的孤独总分有极显著的负相关,父母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母亲偏爱被试、父亲过度保护与子女的孤独总分、焦虑总分有极显著或显著的正相关,母亲的过分干涉过度保护与子女的焦虑总分有显著的正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