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职业倦怠(job burnout)是职业健康心理学中研究的热点问题,教育是典型的助人职业,教师是职业倦怠的高发群体,教师的职业倦怠对教师本人及学生带来严重的消极影响,所以对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无疑有着重要意义。本研究对河北省农村中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状况进行了调查,并探讨了教师角色认知、职业承诺与职业倦怠的关系,旨在对我国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研究提供科学的资料,推动我国教师职业倦怠理论的研究和发展,并为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的预防和干预提供理论依据。 本研究分两部分。研究一为教师职业倦怠量表的修编。以MBI为理论基础,结合对中学教师的访谈,修编适用于我国的教师职业倦怠量表,并对量表进行信效度检验;研究二为河北省农村中学教师职业倦怠状况的调查,以及角色认知、职业承诺与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石家庄、保定、唐山、沧州和承德的15所农村中学选取教师738名,以《教师职业倦怠量表》、《角色认知量表》、《教师职业承诺问卷》三个量表为测量工具,通过描述性统计、多因素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和复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 研究结果表明: 1、修编的教师职业倦怠量表由22个条目组成,分别测量情感耗竭(9个条目)、降低的个人成就感(8个条目)、人格解体(5个条目)三个维度,量表的信效度指标均符合心理测量学的要求。 2、河北省农村中学教师的情感耗竭程度中等(3.00),人格解体(2.39)和降低的个人成就感(2.16)程度较低,职业倦怠的整体水平不是很严重。 3、教师职业倦怠的性别(F=6.578,p<0.05)和教龄(F=3.677,p<0.05)主效应显著,两者之间的交互作用显著(F=4.149,p<0.05),男性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显著高于女性教师;5-14年教龄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最高;5-14年教龄男性教师的职业倦怠程度最高。情感耗竭的教龄主效应显著(F=6.578,p<0.05),5-14年教龄教师的情感耗竭程度最高。人格解体的性别和教龄交互作用显著(F=3.905,p<0.05),0-4年教龄的男性教师人格解体程度最高。降低的个人成就感的性别(F=6.094,p<0.05)和教龄(F=3.430,p<0.05)主效应显著,性别、学校类别和是否班主任的交互作用显著(F=4.542,p<0.05),0-4年教龄教师降低的个人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