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形貌纳米CuM2O4(M=Co,Cr)制备及其对AP热分解催化性能研究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ZC99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纳米燃速催化剂是一类能够有效催化高氯酸铵(AP)热分解的纳米材料,影响纳米燃速催化剂催化性能的主要因素是其形貌和比表面积。本文通过微波法和静态回流法制备了不同形貌的CuCr2O4,通过水热法制备了不同形貌的CuCo2O4,采用XRD,SEM,TEM,BET,XPS等手段表征了它们的形貌和结构,采用DSC和TG技术研究了不同形貌的CuCr2O4和CuCo2O4对于AP热分解的催化活性,研究内容如下:(1)以氟化铵(NH4F)为形貌调节剂,六亚甲基四胺(HMT)为沉淀剂,通过微波法制备了CuCr2O4,研究发现反应时间,NH4F加入量和最终煅烧温度对于CuCr2O4样品形貌和纯度有较大的影响,在经过一系列实验后发现,当原料的摩尔比为Cu2+:Cr3+:NH4F:HMT=1:2:5:5,反应时间为40 min,煅烧温度为400℃时制备的样品形貌为15-40 nm厚的纳米片状立方相CuCr2O4样品M2,分散性好,比表面积大(95.41 m2·g-1),对于AP热分解的催化效果最好,可以将AP热分解的高温分解温度从403.4℃降低至330.3℃,使AP的表观分解热从-746.53J.g-1增加到-1237.06 J·g-1。(2)以柠檬酸三钠(TSC)为形貌调节剂,HMT为沉淀剂,使用静态回流法制备了CuCr2O4。研究发现,煅烧温度对于样品形貌影响最大,煅烧温度在350℃时,样品R1形貌为5 nm厚的纳米片状CuCr2O4,样品无晶型;煅烧温度为380℃时,样品R2形貌为团聚的纳米片状CuCr2O4,纳米片的表面附着纳米粒子,有部分CuCrO4杂质,锻烧温度提高到400℃时,样品R3形貌为纳米粒子状立方相CuCr2O4,当温度升高到500℃时,样品R4形貌为纳米粒子状四方相CuCr2O4。经过BET测试发现随着煅烧温度升高,CuCr2O4的比表面积逐渐减小(从88.34m2·g-1降低至13.37 m2·g-1),经DSC和TG测试表明,样品R4比表面积最小但是催化效果最好,这是由于样品R1和R2含有部分的CuCrO4。(3)采用水热法制备了纳米CuCo2O4。以尿素作为沉淀剂,不加入形貌调节剂可制备出粒径为20-50 nm的纳米粒子状CuCo2O4;以尿素作为沉淀剂,NH4F为形貌调节剂制备出直径为50-120 nm,长度为100-800 nm的纳米棒状CuCo2O4;以HMT为沉淀剂,NH4F为形貌调节剂,制备出的CuCo2O4为厚度为20-40 nm纳米片状堆叠的三维结构;以HMT为沉淀剂,TSC为形貌调节剂,制备出的CuCo2O4为超薄纳米片状结构,纳米片厚度小于10 nm。经过BET,DSC和TG测试发现,超薄纳米片状结构的比表面积最大(100.22 m2·g-1),对AP热分解的催化效果最好,其可以将AP热分解的高温分解温度从403.4℃降低至289.4℃。(4)通过DSC技术测试了微波法制备的纳米片状CuCr2O4样品M2和超薄纳米片状CuCo2O4样品A与AP以1:4比例混合时的热分解曲线。以Kissinger方程、Ozawa方程和积分法评价了样品A和M2催化AP热分解动力学过程,给出了相关热分解动力学参数及催化AP热分解过程的最可几机理函数。结果表明,加入样品A或M2后AP低温分解峰和高温分解峰合并为一个峰,可能是由于样品M2和样品A的加入改变了AP热分解的机理和历程,AP热分解过程由原来的两步反应变为了一步反应。通过计算发现向AP中添加样品M2和样品A均可以降低AP热分解的总活化能,说明两种样品对于AP的热分解都有良好的催化作用。
其他文献
伴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的发展也越来越快。许多地区片面追求经济发展,许多古镇面临破坏严重,过度开发的困境。因此,对于传统古镇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已经刻不容缓。科学有效地保护离不开文化景观要素的归纳、分析、总结,进行系统化分析的就显得极为重要。文化景观基因是将生物学中的基因与文化景观概念进行融合形成的新概念,其作用是通过基因分析的方法对文化景观进行归纳总结,为古镇提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保护
本文以鱼明胶为主要成膜基质,采用壳聚糖和谷氨酰胺转氨酶(TGase)复合改性的方式,改善纯鱼明胶薄膜的水溶性,并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得到鱼明胶、壳聚糖和TGase三者之间最优的用量配比。然后在最优制膜工艺条件下,进一步添加不同浓度的载银纳米二氧化钛(TiO2-Ag)以增强复合薄膜的抗菌性,并探讨其对鱼明胶复合膜的理化性能的影响,并综合比较确定一个最适的TiO2-Ag浓度。最后在最适的TiO2-A
本研究尝试以马铃薯块茎中提取的马铃薯酯酶作为糖苷生物碱检测的酶源,采用酶抑制法,对马铃薯糖苷生物碱中含量较高的α-茄碱进行敏感性研究。在进行马铃薯酯酶对α-茄碱敏感性研究之前,确定了马铃薯酯酶的最佳提取条件,研究了马铃薯酯酶的酶学性质,为了使其更好地用于实际的使用过程中,通过以正硅酸乙酯为前驱体的溶胶-凝胶法对游离态的马铃薯酯酶进行了固定化,并探究了部分固定化马铃薯酯酶的酶学性质。主要的研究结果如
本研究以罗望子(Tamarindus indica L.)为实验材料,研究了罗望子浊汁饮料加工中浸提、高压均质、巴氏杀菌等关键工艺过程中感官品质和活性物质的变化,并探究了不同关键工艺对罗望子浊汁中多糖和酚类物质结构及组成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了罗望子果肉的浸提工艺,并对浸提液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罗望子浸提液对OH·清除能力均大于190 mg Vc/100 m L,最
马铃薯粉条作为我国的传统食品,广受消费者喜爱,但由于马铃薯淀粉中直链淀粉含量较少,导致所制作的粉条不易成型,易断条、易浑汤、口感较差等问题,而目前市场上主要添加明矾来解决此类问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快节奏生活越来越突出,人们对粉条的安全性、方便性要求越来越严格。本研究主要通过筛选GB2760-2014中允许用于粉条加工的添加剂来代替明矾,并加工马铃薯鲜湿粉条,一方面结合生产工艺优化提升粉
豆渣是豆制品加工过程中的副产物,由于其易腐败变质,不易储存,而多用于饲料或者直接丢弃,利用率低,但豆渣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是重要的膳食纤维来源。膳食纤维对人类具有特定代谢和生理作用,可以降低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肠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等的风险,而在这些健康益处中,可溶性膳食纤维(SDF)起主要作用,因此,选择合适的提取方法,提高豆渣中SDF的提取率,解决豆渣利用率低的问题,提高豆渣的综合利用率,
随着能源危机以及环境恶化等问题的日渐凸显,城镇化建设逐渐融入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使得新型城镇化更加注重以人文本的核心,关注建设质量的提升。可再生能源的利用是处理城镇建设、生态环境和能源消费三者协调关系的重要手段,可见新型城镇化和可再生能源利用两者均重点强调可持续性;然而现阶段以发电为主要利用方式的可再生能源的发展出现消纳困难等问题加剧化石能源的使用,这与新型城镇化建设方向相悖。基于此,本文系统性分析
紫薯(Ipomoea batatas L.Poir),是一种被广泛种植的农产品资源,因其富含花青素、果胶、淀粉等成分而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是当前食品、医疗、化妆品等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主要以紫薯汁液的前处理技术和紫薯糯米饮料酒的发酵工艺为关键技术进行研究,旨在研发一种风味独特、营养价值高的低酒精度紫薯糯米饮料酒,具体研究内容及结果如下:(1)为提高紫薯汁液中活性成分的溶出效率,提高后期产品营养价值
柱状节理构造作为一种复杂的原生张性破裂构造,由于其节理网络的复杂性,使得柱状节理岩体的破坏具有不确定性,给工程建设造成诸多困扰。为了研究柱状节理岩体的力学特性,本文采用室内模型试验结合离散元数值分析,研究了不规则柱状节理岩体的破坏模式及其各向异性特征,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提出了一种基于Voronoi图的不规则柱状节理随机模拟方法,模拟出的不规则柱状节理与天然柱状节理几何特征较为相似,并以现场勘
本文以西昌野生余甘子为原料,研究了余甘子饮料加工关键单元操作以及加工关键单元操作中配方添加物对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超声波浸提和微波辅助浸提提取余甘子中的活性成分,得到最佳超声波浸提工艺为:料液比1:20、浸提温度70℃、超声功率300 W、浸提时间50 min。最佳微波辅助浸提工艺为:微波功率640 W、微波处理时间3 min、料液比1:20、浸提温度50℃,浸提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