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明矾马铃薯鲜湿粉条的研制及其保鲜研究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ictorcai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铃薯粉条作为我国的传统食品,广受消费者喜爱,但由于马铃薯淀粉中直链淀粉含量较少,导致所制作的粉条不易成型,易断条、易浑汤、口感较差等问题,而目前市场上主要添加明矾来解决此类问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快节奏生活越来越突出,人们对粉条的安全性、方便性要求越来越严格。本研究主要通过筛选GB2760-2014中允许用于粉条加工的添加剂来代替明矾,并加工马铃薯鲜湿粉条,一方面结合生产工艺优化提升粉条的食用品质,同时在无明矾马铃薯鲜湿粉条加工的基础上,进一步筛选保鲜剂,延长鲜湿粉条的货架期。取得的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测定不同添加剂对马铃薯淀粉凝胶质构、凝沉性以及膨胀度的影响来筛选适合粉条生产的明矾替代物,并采用单因素和正交实验进行复配优化。研究表明,卡拉胶、琼脂、海藻酸钠三种添加剂和其它添加剂相比,与添加0.351%明矾类似,对马铃薯淀粉膨胀度影响不显著(P>0.05),且同时兼备显著提高马铃薯淀粉凝胶的硬度、黏性与咀嚼性和淀粉凝沉性的性质(P<0.05),通过单因素及正交实验得出,采用添加琼脂0.6%、卡拉胶0.4%、海藻酸钠0.8%作为明矾替代物进行马铃薯鲜湿粉条生产,得到的粉条断条率为0%,透光率为93.20%,感官评分为83.75。(2)在(1)的基础上,采用Box-Behnken实验设计及主成分分析法优化无明矾马铃薯鲜湿粉条加工工艺。结果表明,第1至第3主成分累计贡献率达到85.408%,足以描述马铃薯鲜湿粉条剪切强度、拉伸强度、弹性、黏性、咀嚼性、感官评分综合反映的粉条品质,以主成分分析得到的规范化综合评分为响应值建立的二次多项式回归模型回归效果显著,拟合度较好(P<0.0001,R2=0.9577)。偏最小二乘法回归分析预测马铃薯鲜湿粉条最佳工艺配方为:加水量55.3%,冷却温度10.5℃,加芡量20.5%,冷却时间50 min,理论综合评分为0.8975。该条件下马铃薯鲜湿粉条规范化综合评分达0.8898,与模型预测值接近,该条件下制得的马铃薯鲜湿粉条口感爽滑,粘弹适中,断条率为0%,透光率为94.4%,感官评分为88.68,剪切强度55.79 g/mm2,拉伸强度4.70 g/mm2,弹性为4.53,黏性为348.77,咀嚼性为1537.29,能够实现代替明矾进行马铃薯鲜湿粉条生产。(3)以鲜湿粉条的菌落总数和霉菌总数为指标,筛选适合无明矾鲜湿粉条保鲜的添加剂,并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复配保鲜剂,结合鲜湿粉条色差、p H、感官、烹煮损失率验证复配保鲜剂在4℃、25℃、37℃条件下对其的保鲜效果。结果表明:双乙酸钠、脱氢乙酸钠和柠檬酸能够抑制无明矾马铃薯鲜湿粉条的细菌和霉菌生长,且符合产品感官要求;通过正交实验得出,在双乙酸钠添加量0.015%,脱氢乙酸钠添加量0.080%,柠檬酸添加量0.120%时为最佳保鲜剂配比。在25℃贮藏8 d后,保鲜剂组的菌落总数和霉菌总数分别为1450 CFU/g、40 CFU/g,与空白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0.01)。验证结果表明,复配保鲜剂在4℃、25℃、37℃贮藏条件下均能对应显著减缓无明矾马铃薯鲜湿粉条在贮藏过程中的色差、p H、感官及烹煮损失率的变化,具有保鲜作用。
其他文献
芽孢杆菌是预浸泡豆杆的优势腐败菌,具有产耐热芽孢和生物膜的特性,能够引起产品快速腐败,导致产品感官品质与营养品质的降低,给产品流通带来严重影响。大蒜富含有机硫化物等活性成分,具有广谱抑菌、杀菌活性,在食品腐败芽孢杆菌的安全控制领域具有良好的应用价值。本研究以4株腐败芽孢杆菌为对象,分析4株腐败菌的生物膜形成能力与形成条件,评价大蒜乙醇提取物对细菌菌体增殖和生物膜的抑制效果,及对细菌生物膜的清除能力
随着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产品形式由单一向多元化发展,产品规模不断缩小而种类不断增加,产品交付周期逐渐缩短。仓储作为物流中转的核心组成部分,对产品的运输周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多层穿梭车仓储系统由于其高吞吐量和灵活的扩展能力受到了国内外广泛关注。目前国内外研究大多是对单深货架的穿梭车系统建立仿真模型或分析模型进行系统性能的分析,而对双深货架的穿梭车系统研究较少,并且在建立模型时都未考虑提升机对系统性
随着深度学习领域的快速发展,目标检测算法被应用到越来越多的行业中。目标检测算法对图像像素做数学运算,根据其运算结果确定目标的相对位置。目标检测算法的应用可有效降低人力成本,提升行业生产效率。目标检测算法中存在两个重要的评估指标,即检测精度及检测速度。图像中存在大量后景像素干扰、遮挡,加之硬件设备的算力受限,这些问题始终制约着目标检测算法在某些领域的发展。在农业生产环境中,种植面积广,果林长势变化快
中国传统山水画是中国绘画艺术美学中最具代表的艺术形式,它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所在,为中国古典园林设计的提供了重要的灵感源泉,这条历史的文脉应当被当代的中国风景园林设计者所重视。本文从研究中国传统山水画和中国古典园林空间创作的共通之处入手,尝试用设计语言的分析视角去探讨并归纳传统山水画值得园林设计去借鉴的视觉构思和空间创作理念,并在现代社会背景的项目实践运用中将其转换运用。通过研究,开放性地提出
小伞山羊草(Aegilopsumbellulata)是U基因组二倍体物种,也是含U基因组多倍体山羊草的U基因组供体。小伞山羊草含有多种优良基因,可用于小麦遗传改良,其1U染色体含有分子量较大的高分子量谷蛋白基因,导入普通小麦可能改良加工品质。小麦异染色体系是转移和利用近缘属、种优良基因的重要中间材料。为了转移、利用小伞山羊草1U染色体优异的高分子量谷蛋白基因,从课题组前期利用四倍体小麦-小伞山羊草
以气候变暖为主的全球变化已对森林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产生深远影响。森林凋落物分解是陆地生态系统物质循环的重要环节,极易受全球变化的影响。因此,本文利用不同海拔差异产生的天然温度差模拟全球变暖,探究高寒森林凋落物在全球变暖背景下的分解和养分释放。于2017年10月在王朗自然保护区残存的冷杉云杉林中随机收集当年紫果云杉(Picea purpurea)和岷江冷杉(Abies faxoniana)的地上新鲜
伴随着改革开放,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的发展也越来越快。许多地区片面追求经济发展,许多古镇面临破坏严重,过度开发的困境。因此,对于传统古镇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已经刻不容缓。科学有效地保护离不开文化景观要素的归纳、分析、总结,进行系统化分析的就显得极为重要。文化景观基因是将生物学中的基因与文化景观概念进行融合形成的新概念,其作用是通过基因分析的方法对文化景观进行归纳总结,为古镇提出具有自身特色的保护
本文以鱼明胶为主要成膜基质,采用壳聚糖和谷氨酰胺转氨酶(TGase)复合改性的方式,改善纯鱼明胶薄膜的水溶性,并通过单因素和响应面试验得到鱼明胶、壳聚糖和TGase三者之间最优的用量配比。然后在最优制膜工艺条件下,进一步添加不同浓度的载银纳米二氧化钛(TiO2-Ag)以增强复合薄膜的抗菌性,并探讨其对鱼明胶复合膜的理化性能的影响,并综合比较确定一个最适的TiO2-Ag浓度。最后在最适的TiO2-A
本研究尝试以马铃薯块茎中提取的马铃薯酯酶作为糖苷生物碱检测的酶源,采用酶抑制法,对马铃薯糖苷生物碱中含量较高的α-茄碱进行敏感性研究。在进行马铃薯酯酶对α-茄碱敏感性研究之前,确定了马铃薯酯酶的最佳提取条件,研究了马铃薯酯酶的酶学性质,为了使其更好地用于实际的使用过程中,通过以正硅酸乙酯为前驱体的溶胶-凝胶法对游离态的马铃薯酯酶进行了固定化,并探究了部分固定化马铃薯酯酶的酶学性质。主要的研究结果如
本研究以罗望子(Tamarindus indica L.)为实验材料,研究了罗望子浊汁饮料加工中浸提、高压均质、巴氏杀菌等关键工艺过程中感官品质和活性物质的变化,并探究了不同关键工艺对罗望子浊汁中多糖和酚类物质结构及组成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了罗望子果肉的浸提工艺,并对浸提液的抗氧化活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罗望子浸提液对OH·清除能力均大于190 mg Vc/100 m L,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