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本初中语文乐府诗教学研究 ——以渭南市富平县为例

来源 :延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ekin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乐府诗是继《诗经》四言诗、《楚辞》“骚体”诗之后出现的又一诗歌体裁,在我国古典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乐府诗形式灵活,内容丰富,语言朴素自然,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过深远的影响。中小学语文教材中均大量选讲乐府诗,这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重要手段。但在实际教学中,乐府诗教学的深度及高度却让人大跌眼镜:教师在讲授时将乐府诗与其他诗体不做明显区分,仅对乐府诗概念照本宣科地一笔带过;学生学习乐府诗仅停留在会背会写、知道乐府诗这个名词的层面上,对于其勾连上下、承前启后的历史地位知之甚少。在立德树人的要求下,在全面提升学生语文素养的大背景下,文章以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选入的乐府诗作为研究对象,立足一线教学实际,分析教师乐府诗教学现状及学生乐府诗学习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解决策略。文章包括三大部分:引言、正文、结语。引言部分旨在给乐府诗做出界定,梳理文献综述,阐明选题原因和意义,明确研究方法。正文共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重点阐述部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中的11篇乐府诗选文的语言及文本特点,并概述其教学价值。第二部分通过问卷调查及面对面访谈的方式,对渭南市富平县内5所学校中的50名教师,408名学生进行乐府诗教学情况调查,并通过图表的形式比对调查数据,结合课例分析归纳出乐府诗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第三部分在第二部分问卷及课例分析的基础上,从教师与学生两方面提出教学改进策略。教师策略涉及四方面:强化学习,对乐府诗进行专题梳理与归纳;激活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调整思路,实现大语文视角下的融合贯通;更新理念,加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这四个策略分别从教师自身知识储备、学生兴趣培养、教学形式转变、核心素养渗透四方面入手,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兼顾乐府诗教学的方方面面。学生策略涵盖三点:加强诵读,吟咏乐府之韵律;融入生活,发掘乐府诗之美;迁移思维,领略乐府之魅力。这三个策略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相互承接,体现着学生层层递进的学习思维逻辑,符合最基本的学习认知规律。论文结语部分简明概括全文,提出研究展望。文中提出的教学改进策略,期以为师生的乐府诗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参考。乐府诗历经岁月的淘洗,仍在中国文化史上熠熠生辉,教师要充分发挥乐府诗的育人功能,引导学生领略乐府诗的文化魅力,体味蕴含其中的人文精神,让他们在获得文化熏陶、审美体验的同时,增强文化自信及对我国古典文化的尊崇感。
其他文献
新时代中学劳动劳动教育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更是学校实施劳动教育的一种重要途径和形式。它有自己特殊的课程内容和课程目标,对学生的劳动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很多地方不断完善劳动教育课程的开设与实施,并且获得了显著进步。但是在大部分地区在劳动教育课程的开设与实施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本研究以陕西省汉中市为样本,通过对劳动教育课程开设与实施的现状进行调研分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已渗透到人们的学习和工作等各个领域,且已成为生活中一项不可或缺的工具,并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与学习方式。在教育领域内,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这对于学生适应未来信息化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在初中阶段,针对中学生信息技术基础素养的差异、学习方式的创新等现状,如何更好地培养中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中学生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等成为
群文阅读的统整可以从四个层次来考量: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文学特质的讨论、阅读形式及阅读练习、读写的结合。这四个统整层次分别代表群文阅读教学统整的四个方向,都是从语文教学的完整性出发,丰富群文阅读的教学目标,达到助推语文教学发展的目的。群文阅读教学亮点在于可选择语文教材中的文本和教材外的内容,围绕议题组建多个文本构成文本群体。教学中围绕议题对多个文本展开阅读、对比、议论、统合,这样的过程能够拓展学生的
笔者在靖边县宁条梁镇中学任教期间,发现农村学校在语文写作方面的情况令人十分担忧。虽然农村学生能享受国家九年义务制教育的政策,但是仍然存在有部分农村学校的学生难以完成此教育的课程目标。导致整个靖边县农村学校的语文写作水平与城市写作水平形成了明显且不可忽视的差异。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农村学生,他们缺乏写作素养,抵触写作,认知单一,素材积累少,整体写作水平落后于城市。另一方面是由于农村语文教师,他们专
部编版教材较以往教材结合了近十年来的课改经验,吸收了课改中的精华,其中最明显的变化应当数编排方式和选文的改动。从选文上看,讲求经典性同时兼顾语文性,其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教材中融入许多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了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落实了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而要想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革命文化的传承是最不能忽视的一部分。2016版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革命传统文化选文达到23篇,从总篇数上可以看出部
写作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初中生的语文写作情况可以全方面地反映学生的语文能力,但陕北地区的农村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实际情况却令人堪忧,大部分初中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远远达不到新课标所提出的要求。鉴于此,本文以陕北地区的一所农村初中学校即子长市涧峪岔镇中心学校为研究对象,采用了问卷调查以及访谈的方式对子长市涧峪岔镇中心学校的初中语文教师和初中学生进行了调查,深入研究子长市涧峪
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拥有共同的文化始祖,语言和文字作为沟通、传递信息的工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今社会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精华凝结在古代浩如烟海的经典著作之中,我们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就离不开对古代经典名篇的学习,考试作为检验和评价学习效果的重要标尺,具有研究的价值和意义,而高考是标尺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项。高考语文科目不仅仅考察人才的知识建构,也对思维发展、审美创造等能力进行全
初中语文教学有三大文体: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其中议论文无疑是一大重点,在初中语文课本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议论文的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的逻辑思维更加严密,同时还能提高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作为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是教学活动的媒介和载体,这也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因此,深入理解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议论文选编的情况,对部编版初中语文议论文的教学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议
实用类文本是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的主要类型之一。通过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研究,笔者发现实用类文本在初中语文教学阶段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结合三年多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实际的实用类文本教学的课堂上,很多教师不愿意花心思去解读实用类文本,很多学生也会因为实用类文本内容比较枯燥,对实用类文本根本提不起兴趣,这就导致实用类文本在义务教育阶段处于尴尬的境地。现代社会需要实践型的人才
作文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对于教师来讲,作文是教学的必渡难关。对学生来说,语文作文分数的高低直接会影响到语文成绩。笔者已在陕北农村工作三年有余,在作文教学中有一定的心得体会。但是,在教学实践中,笔者也发现陕北农村初中语文作文教学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很多情况下,教师对待作文的态度是害怕教、不去教、没法教,以至于学生对作文产生了一种畏惧心理。在这样的教与学的情况下,陕北地区农村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