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本初中语文实用类文本教学研究

来源 :延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trix5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实用类文本是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选文的主要类型之一。通过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的研究,笔者发现实用类文本在初中语文教学阶段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结合三年多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在实际的实用类文本教学的课堂上,很多教师不愿意花心思去解读实用类文本,很多学生也会因为实用类文本内容比较枯燥,对实用类文本根本提不起兴趣,这就导致实用类文本在义务教育阶段处于尴尬的境地。现代社会需要实践型的人才,初中实用类文本教学不仅可以传授给学生实用类知识,而且可以结合社会生活,使学生更好的适应和服务社会。全文主要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为引言,主要论述论题的提出、研究现状、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及创新点,这部分是论文写作的基础。第二部分是对统编本初中语文实用类文本进行概述,其主要阐述了实用类文本的概念、种类及其特点,并论述了实用类文本与语文核心素养、写作教学、日常生活以及中考的联系,挖掘了实用类文本的教学价值。第三部分是对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实用类文本选编情况进行整理与分析。通过对新教材中实用类文本的选文情况、编排进行分析,进而了解在实用类文本的教学中要把握新教材中实用类文本选文的多样性、集中性、实践性等特点,为更好地研究实用类文本的教学策略做准备,充分发挥教材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第四部分是探究新教材中的实用类文本的教学现状并分析了存在的问题。这部分内容是以渭南市临渭区某初中的学生和语文教师为对象进行的问卷调查。通过对收回的有效调查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实用类文本的教学情况,并根据数据分析结果研究实用类文本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比如对统编本教材编写理念解读不够、课堂教学活动设计不足、学生的重视程度较低等问题,为下文提出合理有效的教学策略提供现实依据。第五部分笔者主要从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两个方面提出了统编本初中语文实用类文本教学的改进策略,即教师应在备课时重读课程标准、研究语文教材,在课堂中创设活动情境、贴合课堂教学等。学生首先应主动学习,培养学习兴趣;其次要重视预习,完成预习任务量表;最后学生要走出课堂,搭建生活实践平台,让实用类文本教学进入一个新起点。当今时代是一个人才和知识竞争的时代,实用类文本是与社会联系较为密切。所以,本文通过对初中语文实用类文本阅读教学的研究,能使教师在教学中认识到实用类文本的价值,为语文教师教实用类文本和学生学习实用类文本提供较为系统、清晰的理念与实践策略,有效改善教师不会教,学生学习效果不理想的现状,提高实用类文本的教学意义。希望一线教师能对实用类文本的课堂教学思维模式重新定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学生以后的社会生活打好基础。
其他文献
近年来,国家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当代基础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高中思想政治的课程标准中,也明确表示要加强教育方式转变,提升学生创新思维。本文研究的思维导图是近几年新兴的一种教学手段,思维导图就是用图解的形式和网状的结构,再加上关键词和关键图像,以此来储存、组织和优化信息。高中《经济生活》的内容较为抽象,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经济概念,学习难度大,学习兴趣不高,将思维导图
随着我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市场经济飞速发展,沿承数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列主义创新继承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崭新时代,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也已转变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1]。在缤纷多彩的大环境下,越来越多的元素在左右着人们的价值观念。而处于人发展的第二大“关键时期”的初中生,其价值观水平的高低在一定意义上对整个社会价值体系的构建起着决定性作用。尤其是近年来越来
新时代中学劳动劳动教育课程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更是学校实施劳动教育的一种重要途径和形式。它有自己特殊的课程内容和课程目标,对学生的劳动意识、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目前,很多地方不断完善劳动教育课程的开设与实施,并且获得了显著进步。但是在大部分地区在劳动教育课程的开设与实施方面仍然存在着很多问题。本研究以陕西省汉中市为样本,通过对劳动教育课程开设与实施的现状进行调研分
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今天,信息技术已渗透到人们的学习和工作等各个领域,且已成为生活中一项不可或缺的工具,并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习惯与学习方式。在教育领域内,帮助学生掌握一定的信息技术运用能力,这对于学生适应未来信息化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那么在初中阶段,针对中学生信息技术基础素养的差异、学习方式的创新等现状,如何更好地培养中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中学生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等成为
群文阅读的统整可以从四个层次来考量:语文与生活的联系、文学特质的讨论、阅读形式及阅读练习、读写的结合。这四个统整层次分别代表群文阅读教学统整的四个方向,都是从语文教学的完整性出发,丰富群文阅读的教学目标,达到助推语文教学发展的目的。群文阅读教学亮点在于可选择语文教材中的文本和教材外的内容,围绕议题组建多个文本构成文本群体。教学中围绕议题对多个文本展开阅读、对比、议论、统合,这样的过程能够拓展学生的
笔者在靖边县宁条梁镇中学任教期间,发现农村学校在语文写作方面的情况令人十分担忧。虽然农村学生能享受国家九年义务制教育的政策,但是仍然存在有部分农村学校的学生难以完成此教育的课程目标。导致整个靖边县农村学校的语文写作水平与城市写作水平形成了明显且不可忽视的差异。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农村学生,他们缺乏写作素养,抵触写作,认知单一,素材积累少,整体写作水平落后于城市。另一方面是由于农村语文教师,他们专
部编版教材较以往教材结合了近十年来的课改经验,吸收了课改中的精华,其中最明显的变化应当数编排方式和选文的改动。从选文上看,讲求经典性同时兼顾语文性,其中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教材中融入许多优秀传统文化,发挥了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落实了教育的根本任务——立德树人。而要想达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的,革命文化的传承是最不能忽视的一部分。2016版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革命传统文化选文达到23篇,从总篇数上可以看出部
写作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初中生的语文写作情况可以全方面地反映学生的语文能力,但陕北地区的农村初中语文写作教学的实际情况却令人堪忧,大部分初中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远远达不到新课标所提出的要求。鉴于此,本文以陕北地区的一所农村初中学校即子长市涧峪岔镇中心学校为研究对象,采用了问卷调查以及访谈的方式对子长市涧峪岔镇中心学校的初中语文教师和初中学生进行了调查,深入研究子长市涧峪
中国大陆与台湾地区拥有共同的文化始祖,语言和文字作为沟通、传递信息的工具,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当今社会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精华凝结在古代浩如烟海的经典著作之中,我们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就离不开对古代经典名篇的学习,考试作为检验和评价学习效果的重要标尺,具有研究的价值和意义,而高考是标尺最具有代表性的一项。高考语文科目不仅仅考察人才的知识建构,也对思维发展、审美创造等能力进行全
初中语文教学有三大文体: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其中议论文无疑是一大重点,在初中语文课本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议论文的学习不仅可以使学生的逻辑思维更加严密,同时还能提高学生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材作为课程资源的核心部分,是教学活动的媒介和载体,这也是教师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因此,深入理解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议论文选编的情况,对部编版初中语文议论文的教学有重要意义。本论文以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