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旅游者权益保护视角的《旅游法》实施效果调查研究 ——以温州市为例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p99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华人民共和国旅游法》(以下简称《旅游法》)正式实施时间为2013年10月1日,第一次通过法律立法的形式去规范旅游市场,以法律条文具体规定旅游者权益保护,在法制保障和制度支持层面为旅游业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在2016年召开的第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上第1次修正,后于2018年通过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第2次修正。《旅游法》正式实施以来已近七年,距离第二次修正也已两年有余,是否给旅游市场带来了预期变化?在《旅游法》实施后,以旅游者的特有视角来看旅游法实施的效果如何,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本文将以旅游者的角度,通过访谈结合调查问卷以及SPSS分析研究方法,对《旅游法》实施后产生的影响进行研究,并从旅游者权益保护角度提出相应的建议。笔者通过前期个别访谈和访问政府公开网站,在一定程度上掌握温州地区旅游发展现状,对温州旅游的发展困境和旅游法在温州的实施情况做初步的统计和分析。根据本文的研究目的设计调查问卷的具体选项,主要从对旅游法了解程度、旅游合同签订情况、旅游体验是否提升(旅游乱象有否改善、接受旅游涨价的程度大小、出行计划是否改变)、旅游者权益保护(投诉、诉讼)等几个方面调查了解《旅游法》具体的实施效果,试图通过被调查者对旅游法实施后温州地区旅游者权益保护情况评价进行数据分析,为旅游者权益保护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以往学者对于旅游法实施的影响或站在政府的立法角度、执法部门的执法角度、旅行社等利益相关群体的守法角度、导游等旅游从业人员或旅游者权益保护角度进行单一研究,或将旅行社、酒店、导游、旅游者等旅游行业相关群体和人员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而本文在对学者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予以学习借鉴,以旅游者感知视角对《旅游法》实施效果进行调查研究,探讨如何对旅游者进行权益保护。本次问卷收集数据主要采用问卷星的网络答卷业务,通过微信推送至不同的行业群里,精准对接了潜在目标访问群体,保证了基础数据的信度和效度在一定区间。本文内容主要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前言,论文写作的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包括旅游者、旅游者权益等相关概念的界定、研究方法及思路等。第二部分温州地区旅游发展现状,温州旅游的发展困境及基于旅游者权益保护视角的旅游法温州地区实施情况调查:第三部分为根据第二部分的调查情况设计调查问卷的方案及选项内容,做好调查问卷的发放及收集工作。第四部分为基于调查问卷的数据内容进行描述和SPSS分析,包括数据的频数、描述、信度、效度、因子、相关、回归、方差分析及分析结论。第五部分为结论和建议及研究不足。对本文研究的结果进行总结,在提升旅游法实施效果方面提供建议并分析本文研究不足之处,以期对后续旅游者权益保护研究提供思路。调查问卷结果反映《旅游法》实施后,旅游者权益保护意识有所提高,选择和公平交易权、救助和求偿权、知情权等权益保障力度有所提升,旅游中的体验感知有所增长,但旅游法实施效果的有限性影响了旅游者满意度的提升。
其他文献
目的下肢是人体结构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足踝"作为整个人体的"根源",承担着支撑人体活动和力学传导的作用。足踝创伤或畸变会造成连锁的踝关节、膝关节、髋关节乃至脊柱的退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建立包括足骨、关节软骨、主要韧带、足底筋膜、软组织等解剖结构在内的,相对科学完善的足部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对模型的有效性进行验证。方法利用1名成年男子右足中立位的CT扫描数据,综合Mimics、Hype
期刊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人口的增加,垃圾数量也在日益增多,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传统的垃圾处理方式主要是填埋和焚烧,这种方式存在其较大的弊端,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回收利用率低、成本较高且污染严重等。通过垃圾的分类收集管理,最大程度地实现资源的有效利用,不仅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而且关系到环境问题的改善,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垃圾分类管理已经在世界各地得到广泛认可并推行,这项工作涉及政府、企业、
中国扶贫之路快速发展的背后是各地扶贫搬迁的不断提速,易地扶贫搬迁社区的青少年在经历生存空间由农村社区转为城镇社区的同时,其人际交往在拆迁和安置过程中被严重破坏,面临着重建和维护。本研究以河南省林州市X社区的部分搬迁青少年为研究对象,通过调查问卷了解社区内青少年人际交往的现状和需求,发现X社区搬迁青少年的人际交往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同辈支持网络薄弱;缺乏自信心与主动性;人际关系处理能力较弱。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口迁移也成为了一个日益普遍的社会现象,并逐渐呈现出家庭式迁移的特征。迁移在带给随迁家庭更好的社会资源的同时,其中的不稳定性因素也会对随迁儿童的家庭系统带来挑战。家庭关系的失衡、亲子间情感的疏离以及同胞互动的关系逐渐出现于在部分随迁家庭当中,危及随迁家庭的教养能力,进而随迁儿童情绪状态也深受影响,甚至会造成随迁儿童产生情绪困扰甚至情绪问题。这不仅对随迁儿童个体今后的成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乡建设的日益推进,以行政机关为主体,组织实施的强制执行行为越来越多,行政机关强制执行过程中,与当事人产生的争议也越来越多。行政机关强制执行并不是一个行为即可完成,而是由催告、下发强制执行决定书、实施强制执行等一系列行为或阶段组成。通过查阅司法裁判案例发现,行政机关强制执行中的各类情形或者行为,并非都属于行政诉讼范围,当事人提出的诉讼请求,也并非会全部受理。行政机关强制执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是我国全面落实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的重要举措。2018年新修改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以下简称《刑事诉讼法》)将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法定化,并规定于该法的“任务和基本原则”一章中,自此,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正式在全国推广施行。但是该制度在《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过于原则化,没有对司法机关办理刑事案件在程序和定罪量刑方面给予更细致的规定。基于这种情况,2019年10月11日最高人民法院、
认罪认罚制度是我国刑事司法改革的前沿阵地,是继刑事速裁程序试点改革后,与“以审判为中心”及庭审实质化、程序分流等改革相配套的重要举措,是我国刑事诉讼制度在当代社会的最新发展。此决定对其进行过程同步性、全程持续性研究具有重大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该制度在依法及时惩治犯罪、优化司法资源配置、推动繁简分流、提升诉讼质量效率、完善多层次刑事诉讼程序体系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虽然目前已经出台了新法规和指导意见
长期以来,公正和效率是刑事诉讼改革的价值追求目标,也在此价值下指引着我国刑事诉讼的改革发展方向。认罪认罚从宽制度从2014年开始正式在我国部分城市试点,经过四年的经验总结,并在实务界、理论界反复论证之后,于2018年正式写入新《刑事诉讼法》,标志着认罪认罚从宽制度完成了以点带面的阶段性胜利,赋予其以法律保障。随着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纵深开展,各种程序设计及制度保障也日渐完善,但也存在诸多值得我们深入
近年来,现实生活中出现了大量假借“借贷”之名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行为,司法实践中将其统称为“套路贷”。随着“套路贷”案件的大量涌现,其涉及的范围愈加广泛,不仅侵害了他人的财产安全,同时还有可能侵害他人的人身安全。“套路贷”自出现以来就引起学界及社会的广泛关注,但其仍是新出现的违法犯罪行为,目前理论上对其研究仍不够全面和深入。在此前的研究中,主要的关注点集中在“套路贷”的犯罪化路径方面,而对于确定为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