弯曲壁面上气相爆轰波反射特性及形成机制研究

来源 :江苏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38169718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爆轰波反射是爆轰波传播过程中的常见现象,也是爆轰波研究的基本问题之一。弯曲管道内爆轰波与壁面的相互作用、直管道内爆轰波与障碍物的相互作用等过程中都包含爆轰波的反射。对爆轰波反射过程的研究,可以为旋转爆轰发动机、脉冲爆轰发动机等推进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且在预防爆炸等公共安全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当前,爆轰波反射的相关研究主要以单一壁面为研究对象,组合壁面上爆轰波反射过程及壁面参数对爆轰波反射特性的影响规律及机制尚不明确。基于此,本文开发了密度基超声速可压缩反应性流动求解器DCRFoam,并开展了系统的数值模拟研究,以探究不同壁面上爆轰波的反射过程及壁面参数对爆轰波反射过程的影响规律,主要研究工作及结论如下:(1)基于Open FOAM开发了密度基超声速可压缩反应性流动求解器DCRFoam,采用时间算子分裂方法,解决了由化学反应尺度与流体动力学尺度差异带来的刚性问题。采用网格自适应技术(Adaptive mesh refinement,AMR)和自适应时间步长,提高了计算速度。通过对经典的一维激波管问题、二维激波反射等问题的模拟,验证了求解器算法的准确性。通过对比爆轰波直楔面反射和圆柱凸弧壁面反射问题的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验证了模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2)模拟研究了圆柱凹弧-直边组合壁面上爆轰波的反射过程,并与直楔面上爆轰波反射过程进行了对比,获得了壁面参数对马赫杆高度及马赫反射向规则反射转变临界角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对于壁面角度不超过55°的圆柱凹弧-直边组合壁面,在前置凹弧段,爆轰波先后发生直接马赫反射(Direct-Mach reflection,Di MR)、固定马赫反射(Stationary-Mach reflection,St MR)和反转马赫反射(Inverse-Mach reflection,In MR);在后置直边楔面的前半段,流场不能及时适应边界条件的变化,马赫杆高度保持减小的趋势;在后置直边楔面的后半段,流场适应新的边界条件,不再受凹弧段影响,爆轰波反射受直边楔面控制。对于壁面角度较大的凹弧-直边组合壁面,在凹弧部分将完成马赫反射向规则反射的转变,转变的临界角度随着凹弧半径的增加而减小,且凹弧壁面上最小的临界角度大于直楔面上的临界角度。(3)模拟研究了圆柱凸弧-直边组合壁面上爆轰波的反射过程,得到了前置凸弧壁面对后置直边楔面上反射类型的影响规律,获得了壁面参数对规则反射向马赫反射转变时临界角度及马赫杆高度的影响规律。发现:当壁面角度不超过50°时,前置凸弧壁面上,爆轰波先发生规则反射,随后转变为马赫反射,且转变的临界角度随凸弧半径的增加而增大。对于壁面角度为50°圆柱凸弧-直边组合壁面,在后置直边楔面头部,流场不能及时适应新的边界条件,仍保持与前置凸弧壁面尾端一致的流动方向,爆轰波仍发生规则反射。反射规则反射时,反射点的峰值压力大于发生马赫反射时的峰值压力;且发生马赫反射时,反射点峰值压力的平均值随着壁面角度的增大而增大。(4)对椭圆壁面上爆轰波的反射过程进行了研究,获得了壁面参数对不同反射类型相互转变临界角度的影响规律及反射过程中马赫杆高度的演化规律。结果表明:爆轰波在椭圆凹弧壁面上依次经历了直接马赫反射(Di MR)、固定马赫反射(St MR)、反转马赫反射(In MR),并最终转变为规则反射(RR);在椭圆凸弧壁面,先发生规则反射,随后转变为马赫反射。对于焦点位于Y轴的凹弧壁面,临界角度小于圆柱凹弧上的临界角度,且随着离心率的减小而增大;对于焦点位于X轴的凹弧壁面,临界角度大于圆柱凹弧上的临界角度,且随离心率的增加而增加。对于焦点位于Y轴的椭圆凸弧壁面,规则反射向马赫反射转变的临界角度大于圆柱凸弧上的临界角度,且随着椭圆离心率的减小而减小;对于焦点位于X轴的椭圆凸弧壁面,临界角度呈不规则变化。(5)分析了大楔角楔面上稳定弱爆轰波的详细反射过程,发现了同一楔面上马赫反射和规则反射交替出现的现象,对于本文所涉及的弱爆轰波,这种现象对应的楔角范围为51°-61°。分析了稳定弱爆轰波阵面不同结构与楔面碰撞的反射类型:当爆轰波阵面上的入射波和马赫杆下半部分与楔面碰撞时,发生规则反射;当马赫杆上部分与楔面碰撞时发生马赫反射。(6)基于双楔面上爆轰波的反射特性,分析了多边形凹壁面和多边形凸壁面上爆轰波反射过程中扰动的产生与传播特性,揭示了弧形壁面上爆轰波反射特性的形成机制。对双楔面上爆轰波的反射进行了研究,观测到7种爆轰波反射模式,包括:MR-MRM→MR,MR-MRM→MR→RR,MR-RRM→RR,RR-RR,MR-MR,RR-MR和RR-RR,并确定了各模式所对应的楔角条件。发现在第二楔面头部,流场对楔面交点处扰动的响应存在滞后,马赫反射的三波点的传播方向与第一楔面尾端相同;随后,流场适应第二楔面的边界条件,新的反射波系由第二楔面的楔角控制。获得了第一楔面角度对第二楔面上临界角度的影响规律:对于双楔凹面,当第一楔面角度小于单一直边楔面的临界角度时,第二楔面的临界角度略大于单一直楔面临界角度;当第一楔面楔角大于单一直边楔面的临界角度时,第二楔面的临界角度与单一直楔面相同。对于双楔凸面,第二楔面的临界角度与对应角度下单一直边楔面相同。
其他文献
卡宾是有机合成中的重要中间体,金属催化的卡宾转移反应已经得到了很大发展,而非金属催化光化学转化的发展仍处于初步阶段。随着光化学卡宾转移反应的发展,已经可以通过无金属催化方法获得卡宾物种,进而发生环加成反应、重排反应、X–H键插入反应和偶联反应等。虽然该领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挑战和不足依然存在。目前主要局限于芳基重氮乙酸酯,而关于氟代重氮烷、吡哆三唑、二芳基重氮和氧化吲哚重氮的光化学卡宾转移反应报道
这篇博士学位论文主要从稳态统计解这一概念出发去研究三类流体动力学方程的动力学行为.某个偏微分发展方程的稳态统计解一般指能量空间上关于时间不变且满足一定能量不等式和相应方程关系的Borel测度,描述速度场的一种概率分布.这一概念起源于Navier-Stokes方程中对湍流现象的研究,能够帮助理解方程解的统计性质.首先,对二维有界光滑区域上的时间依赖的Stokes-Darcy方程,本文证明了该系统存在
干旱和土壤盐渍化是日益严重的全球性问题,也是限制农业生产的主要逆境胁迫之一。全球范围内的土壤污染也是当今人类面临的严重的问题之一,废水、废液以及废气的大量排放导致部分地区土壤中重金属铜、三氯苯酚以及酚酸类化感物质超标,对农业生产和人民健康造成严重威胁。木质素是植物细胞壁的重要组成成分,具有水分运输、机械支持和抵抗病菌侵袭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木质素积累和相关生物合成基因的大量表达有助于植物适应多种生
阶为素数p的方幂的有限群称为有限p群,简称为p群.它不仅是有限群领域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而且与群论以及代数的其它分支有着紧密的联系,尤其是与有限单群,环论,Lie代数以及同调代数的关系.近年来,随着有限单群分类的完成以及可解群理论的发展,p群的研究变得越来越活跃.许多群论学者开始致力于p群的研究.在p群的研究领域中,利用子群的交换性来研究大群的结构是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而子群的交换性可以由子群的导
1985年,Randic和Klein在研究分子共振结构时提出了凯库勒结构的内自由度,Harary等称其为图的完美匹配的强迫数.图G的完美匹配M是能覆盖其所有顶点的独立边的集合.M的强迫集是指M的一个不包含于G的其它完美匹配的边子集.2004年,Vukicevic和Sedlar提出了图的全局强迫集的概念.如果图G的所有完美匹配与G的一个边子集S的交集两两不同,则称S为G的一个全局强迫集.2015年,
除正常扩散过程外,反常扩散过程在自然界各个领域中也是普遍存在的.因其普遍性,越来越多的学者致力于研究反常扩散过程的动态行为.本文主要基于随机游走理论研究复杂环境下的非遍历反常动力模型.在复杂环境下,一方面,我们引入埃尔米特正交多项式逼近的方法处理时间变量和空间变量耦合的问题.另一方面,在一维均匀非静态介质这一复杂环境下,介质的均匀扩张或均匀收缩使得扩散粒子产生一定的位移.由于该位移的分布未知,因此
“新格局”和“稳发展”已成为2020年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词。随着劳动力成本上升和国际竞争形势的加剧,我国凭借价格优势快速释放的改革开放红利正逐步收敛,“低价高量”的出口模式即将面临淘汰。面对新考验需赋予新方法,才能稳中求胜。出口产品质量提升是转变外贸增长方式和优化出口产业结构的核心途径,追求“低价高质”才是新时期提高贸易竞争力,实现新一轮外贸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目前对出口产品质量提升路径
随着食品供应的日益全球化,由食源性致病菌引起的食品变质和食源性疾病已成为严重的食品安全和公共卫生问题。为防止食源性致病菌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山梨酸钾和苯甲酸钠等化学防腐剂已广泛用于食品工业。然而,化学防腐剂的持续使用可能导致耐药菌株的出现,给食品安全带来巨大隐患。因此,开发高效、安全、环保的天然防腐剂具有重要意义。单癸酸甘油酯天然存在于椰子油、棕榈仁油和樟树籽仁油中,具有出色的乳化和抗菌性能,有望
目的:观察白芍多酚对急性酒精性肝损伤小鼠的防护作用,并探讨可能机制。方法:取40只ICR小鼠,随机分为健康组、肝损伤组、白芍多酚组、联合组,每组10只。联合组灌胃白芍多酚(100 mg/kg),腹膜内注射ML385[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Kelch样环氧氯丙烷相关蛋白1(Keap1)信号通路抑制剂](30 mg/kg);白芍多酚组灌胃白芍多酚(100 mg/kg),腹膜内注射等量DMS
为了揭示镁合金孪生变形机制与微结构演化之间的关联,提高对多晶材料局部变形的预报能力,本文将采用伪滑移模式描述孪生变形机制,在镁合金塑性变形本构关系中考虑了孪生与滑移变形机制,同时推导以剪切应变率为自变量的本构方程迭代算法。在此基础上,应用Voronoi多晶集合体模型,模拟各种加载条件下镁合金的变形行为,并进一步分析镁合金多晶体应力、应变的分布以及孪晶体分数的演化,与多晶微结构之间的统计关系。本文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