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脂型鱼油对MPTP诱导的脑内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

来源 :2015年中国水产学会学术年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i855497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探究不同分子形式鱼油对MPTP 诱导的小鼠脑内氧化应激损伤的效果及其机制。本研究将C57/BL 小鼠按体重随机分对照组、MPTP 处理组(MPTP 组)、MPTP 处理喂食磷脂型鱼油组(DHA-PC)、MPTP 处理喂食甘油三酯型的EPA组(EPA-TG)和MPTP 处理喂食甘油三酯型的DHA组(DHA-TG)。
其他文献
本文探究了α1/α2 比例和干燥温度对罗非鱼皮明胶膜性质的影响.结果发现,利用α1 亚基、α2亚基制备的蛋白膜的抗拉伸强度(TS)分别为30.4 MPa 和12.8 MPa.当α1/α2 比例为2 时,获得的膜具有最高的 TS 和断裂延伸率(EAB).将α1、α2 亚基混合制备的复合膜的颜色与α2 亚基制备的膜颜色接近.
模拟虾夷扇贝保活流通过程中由于环境胁迫而导致的品质变化过程,追踪检测该过程中扇贝的存活指标,生理指标以及电子鼻气味图谱的变化,建立保活流通过程中不同状态等级的活品虾夷扇贝标准气味指纹图谱,并购买市场上不同状态的活品虾夷扇贝通过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模型对气味指纹图谱进行验证。
为实现河蟹蟹脚的机械化壳肉分离,设计了一种辊筒挤压式壳肉分离机构。该机构利用一对直径相同、转动方向相反,转速相同的圆柱滚筒之间的挤压作用进行蟹脚的壳肉分离,通过调整轧辊对的轴心距,可实现不同尺寸蟹脚的加工。为确定蟹脚壳肉分离机构的最佳工作参数,针对样机工作原理和结构特点进行了分析,以此为基础以壳肉分离时间、分离效率及蟹肉品质为研究目标对样机开展了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研究。
本文采用新型固相萃取整体捕集剂(MMS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嗅辨仪技术(GC-O)对蒸制中华绒螯蟹雄性性腺的主体呈香物质进行了鉴定。采用AEDA 稀释法,频率检测法以及平均强度法三种GC-O 方法,共检测到38 种嗅感物质,其中29 种经质谱分析后定性。
对泥鳅(Misgurnusanguillicaudatus)和大鳞副泥鳅(Paramisgurnusdabryanus)的肌肉中常规营养成分、氨基酸含量和脂肪酸组成进行测定和分析比较.结果显示:(1)泥鳅肌肉中的水分和粗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大鳞副泥鳅(P0.05).
通过对黄颗鱼投喂含有不同水平的(300mg/kg、600mg/kg、900mg/kg、1200mg/kg、1500mg/kg)黄芪多糖、香菇多糖、枸杞多糖与灵芝多糖的饲料,8 周后分析该鱼生长及体成分含量,结果表明投喂1200mg/kg 枸杞多糖在提高黄颗鱼的增重率(P0.05).
为了研究不同水平小球藻对锦鲤生长、体色、肠道消化酶及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分别在第30 d 和第60 d 采样,并测定各项指标,.结果表明,从生长情况来看,60d 时D3、D4、D5、D6 的增长率、肥满度、饵料系数变化明显,其中D3、D4 组生长效果最佳;30d 时D4 前肠、后肠的淀粉酶、脂肪酶活力最高,而60d 时D3 效果最好.增色方面,试验组均有一定程度增色,亮度变化不大,其中D4 组增色
本试验选用初始体重为(44.34±1.58)g 的鲤鱼1260 尾,随机分为6 组,每组3 个重复.分别投喂含豆油、鸡油、玉米油、棕榈油、菜籽油、棉籽油饲料,饲养8 周后,测定生长、血液生化及相关代谢酶活性指标,研究饲料中不同脂肪源对鲤鱼生长、血液及相关代谢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脂肪源显著影响鲤鱼相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系数及蛋白效率.
为考察绿原酸对草鱼生长性能的影响,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00%(对照组)、0.01%、0.02%、0.04%、0.06%、0.08%绿原酸,同时设置添加2%杜仲的正对照组,饲养平均体重(95.11±0.25)g 的草鱼(Ctenopharynodonidellus).经过70 天饲养,各组草鱼增重率分别为222.46%、225.56%、220.15%、230.15%、223.00%、216.63
本试验选用初始体重为(26.77±1.56)g 的鲤鱼540 尾,随机分为6 组,每组3 个重复.分别投喂0、0.40%、0.80%、1.20%、1.60%和2.00%裂壶藻的6 组等氮等能饲料,饲养8 周,研究饲料中不同水平裂壶藻对鲤鱼生长、血脂及抗氧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实验组增重率(WG)、饵料系数(FCR)和蛋白质效率(PER)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其中0.80%组WG、P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