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研究

来源 :第十二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chon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为我国高校实施课程思政指明了方向。"三全育人"即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其综合改革是加强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战略举措,这要求我们应不断深化"三全育人"改革,要加强育人的深度、广度、力度,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到实处。"课程思政"要求各类课程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政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作为新时期高等教育立德树人的创新举措,同时也是深化"三全育人"改革的重要抓手。高校体育课程作为"课程思政"的重要一环,其自身的课程特点和独有的育人功能,使得它在思政育人的过程中更有优势,是"三全育人"和"立德树人"的重要载体,对于贯彻落实课程思政、三全育人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高校体育课程作为大学生的必修课程,承担着培养大学生体质健康、获得运动技能、塑造体育品德的重任,如何把握好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到体育课程建设中,更好的实现"三全育人"的目标是当下实践和落实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紧要课题之一。研究方法:1)文献法:本研究通过在线资源中国知网、EBSCO数据库检索,查阅了相关国家政策以及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相关文献资料,进行分析与归纳,充分了解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现状,为本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访谈法:与高校体育教师及相关负责人进行访谈沟通,了解学校体育课程中关于课程思政的建设现状,并重点针对其不足和改进建议进行讨论。3)逻辑分析法:通过对文献的搜集整合以及对各位专家教师的访谈内容进行归纳,采用逻辑分析法对本文加以研究。研究结果:问题导向与目标导向的逻辑统一。高校进行课程思政改革。近年来高校学生的思想异化、腐化问题对国家、社会、个人造成不利影响,突出表现了高校思政建设不完善、不深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将立德树人作为高校立身之本,应把思政教育分化于大学教育的各方面。思想理论与具体实践的逻辑统一。课程思政是当前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战场。大学体育课程有其自身课程特点和独特的育人功能,其课程中的隐性思政元素无处不在,使得它在思政育人方面有更大的优势,在"课程思政"整体体系中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体育教学中要实施课程思政,首先要清楚什么是课程思政,认清体育"课程思政"的特点是开展体育"课程思政"的重要前提。在体育课程教学中"挖掘"和"融入"思政资源是开展体育"课程思政"的特点,其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实现立德树人的总目标、更好的完成"三全育人"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同向同行、不可分割。要想更好的进行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需着力抓好以下几个关键环节:1)加强体育课程思政的顶层设计,推动体育课程思政的科学有序进行。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思政的建设目标是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从优化体育类课程思政的元素渗透与资源供给上提升立德树人的效能。加强顶层设计包括制定指导意见、规划总体方案、引导实施等行动纲目。2)重新审定、适当调整体育课程培养方案,架构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桥梁。在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之下,将体育课程的培养目标、内容和方式与思政教育协同起来,构建体育类课程思政的教学体系。3)精准萃取体育课程隐性思政元素,加强思政元素渗透。依据体育课程内容,找寻与其相关的思政元素,切实融合在体育课程思政建设中;根据课堂情景,将思政元素渗透到体育微观课堂教学的基本单元中,实现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协同育人。4)加强培养体育教师课程思政意识,体现体育课程育人的主动自觉性。教师队伍的打造和建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实现三全育人的前提和基础,全面提升体育教师课程思政的意识和能力,努力拓宽体育教师的德育素养和育人能力,积极建构体育课程思政的认知共同体和实践共同体,培养教师队伍。5)加强思政考核,完善评价考核体系。体育课程评价考核多数是以体育专业技能为标准,忽视了德育、思政考核。学校应根据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具体目标制定相应的考核指标评价体系,以形成"以评促改,以评促建"的课程思政建设效果。研究结论:课程思政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大一统、标准化的,体育课程思政也是如此,当前体育课程思政建设还面临诸多问题,如体育类专业课程思政配套资源不完善、体育教师课程思政意识不高等;正因如此,高校体育课程思政需要不断建设与完善,要利用好体育课程这个学科平台,增强理论性、实践性和针对性,有效推动和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三全育人"的目标。
其他文献
目的:依托乡村振兴的战略背景,立足贵州荔波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厚的文化资源,探索如何深化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特色,塑造非物质文化遗产所特有形象的品牌化策略,从而实现农村、农民致富,推动乡村文化振兴,提升文化自信。方法: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探究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品牌化发展的困境,并提出发展对策。结论与建议:发展困境:缺乏品牌意识;品牌定位模糊;地域文化与品牌化结合不佳。发展策略:树立
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是小学语文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运用笔记笔法进行写作练习一直是很重要的学习方法,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写作技巧。然而,在具体的实施中还存在着一些缺陷,从而影响了随笔写作的整体效果。语文写作是一种常用的教学方法。通过作文练习,能有效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和删去)培养语文素养。文章就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合理运用随文写作进行分析与探讨,以提高作文的效果。
针对大功率航空电推进驱动系统高可靠性和轻量化特性的需求,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滑模观测器(SMO)和递推最小二乘法(RLS)的多模式无位置传感器控制策略。首先通过SMO对扩展反电动势进行观测,并对转速估算值进行多模式处理,实现了快速、准确地提取出电机的转子位置角及转速等信息;再由RLS对永磁体磁链等参数进行辨识,依据辨识结果对控制器中的相关控制参数进行整定,并对观测器参数进行更新,提高了系统的鲁棒性。
<正> 苗××,女,35岁。1989年5月10日诊。一周前不明原因出现发热、恶寒、腰痛等,在我院及外院就医,诊为“急性肾盂肾炎”,
期刊
<正>陶渊明是我国魏晋时期的大诗人,也是我国田园诗派的开山鼻祖。他的田园诗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陶渊明的田园诗多写田园风光和农村生活。他写田园风光,主要表现的是大自然的景物,农村的生活和农人的劳动,以及农民和诗人对田园风光的感受。他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内容,真切地写出了躬耕之甘苦,以及对纯洁
期刊
语文是一门综合性较强的课程,随着新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小学语文教学中,很多教师尝试构建语用课堂。通过随文练笔的形式,不仅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而且可以将写作训练与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相融合,对学生阅读和写作能力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正>小练笔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用来强化学生写作水平的实训练习,在目前小学语文练笔教学中存在着练习目标不明确、练习形式固定化、练习时机不恰当、练习要点不精确的现象。为了解决练笔活动中出现的问题,教师可以从丰富学生练笔素材;多元练笔,提升写作水平;内容激趣,拓展随堂练笔情感三个方面入手,实现课内外融合,提升学生写作水平。
期刊
目的 用聚乙二醇(polyethylene glycol, PEG)对齐墩果酸(oleanolic acid, OA)进行修饰,并探讨其衍生物对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细胞K562的抑制作用。方法 以OA和PEG为原料,酯化法、纳米沉淀法合成齐墩果酸聚乙二醇衍生物,核磁共振、电子显微镜、动态光散射检测衍生物表征。CCK-8法检测齐墩果酸聚乙二醇衍生物对K562细胞增殖抑制的影响,倒置显微镜检测齐墩果酸聚
目的 对玛咖人参蝙蝠蛾拟青霉复合物的遗传毒性进行研究,初步评价其毒理学安全性。方法 :参照《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和方法》(GB 15193-2003),针对玛咖人参蝙蝠蛾拟青霉复合物开展了Ames、小鼠骨髓细胞微核、小鼠精子畸形等试验。结果 玛咖人参蝙蝠蛾拟青霉复合物各剂量组鼠伤寒沙门氏菌组氨酸缺陷型菌株回复突变数、微核率和精子畸形率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遗传毒性试验均为阴性。结论
问题群是指为了实现某种目标,从教学整体视角设计系列化问题,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高阶思维.教师需要理解高阶思维的内涵,遵循问题群设计的原则,可以从五个环节设计:设问,在情境中激发学习动机;追问,在归因时具身体验知识;变问,在建构中深度理解新知;寻问,在质疑中形成高阶思维;自问,在创新中实践学习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