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日记相关论文
《鲁迅日记》多为流水账般的日常琐事记载,其中多涉家族事务。鲁迅的“家族”成员不仅有父母、兄弟以及下一代,还包括二弟媳的娘家人......
关于《琐忆》的真实性问题。曾有过一场争议。重温这场争议,我以为还是很有意义的。 争议的起端 在中国近现代名人中......
1912年7月10日,鲁迅的老同学老朋友范爱农(1883~1912)忽然落水而死;在北京的鲁迅得知这一消息后,疑心他是自杀,十分悲痛,一口气写了......
鲁迅藏书是祖国文化遗产的宝库,是知识与智慧的海洋。最近,笔者认真翻阅了鲁迅藏书中的《嵇中散集》的两种版本,意外地发现它为研......
一、聚书 几年前读《鲁迅日记》,里面光提到旧书肆琉璃厂就有四百八十处之多,而刘半农、郑振铎、冯友兰、姜德明无不是旧书肆的常......
《雪》写于1925年1月18日,刊于1月26日《语丝》周刊第11期。《鲁迅日记》记载,1924年12月30日,北京连续下了两天的大雪:“雨雪。…......
一眨眼三十多年过去了。那时,张兆汪君在《湖南日报》文艺部主持笔政,因同乡关系,盛情约我为他负责的版面写稿。我十七岁就离开了故乡......
二十年代末期,曾经发生过一起有人冒充文坛泰斗鲁迅招谣撞骗事件,当时曾经轰动一时,成为读者关注的社会新闻。然而,时移世易,年湮代远,这......
鲁迅日记和鲁迅的书信中都提到过和任国桢的联系。任国桢早年是北大的学生 ,学俄文的。大革命时期就在北大从事党的工作。当时北方......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上海的日本侵略军开进英法租界。1941年12月15日凌晨5时,十余个便衣人员闯进法租界霞飞路许广平先生的家,抄走了部......
Lu Xun had predestined love with industrial arts. He promoted industrial arts greatly through speeches. In 1914, he was ......
鲁迅的儿子周海婴在回忆他的父亲鲁迅时,曾经写道:“在我上学以后,有一次父亲因我赖着不肯去学校,用报纸卷假意要打屁股。”鲁迅在......
一九二九年五月三日,鲁迅日记里首次出现叶永蓁的名字:“寄还陈瑛及叶永蓁稿并复信。”此稿即是小说《小小十年》。此后短短两月,......
1912年至1920年的《鲁迅日记》中曾经50多次提到过季自求(季天复)这个人,南通图书馆珍藏的《季自求日记》中也有50多次提到鲁迅,鲁迅拜......
120世纪30年代,鲁迅在谈到林语堂等人提倡的“幽默”时说:“倘若油滑、轻薄、猥亵,都蒙‘幽默’之号,则恰如‘新戏’之入‘×世界......
1930年3月2日,83年前的这一天,当时同在上海的鲁迅、胡适、郁达夫、林语堂4位文坛大家各自在做什么?且看他们的日记如何记载。 鲁......
鲁迅这位世纪文豪格外提携和爱护青年人,其中有一位被称为“翼城才女”的“女子”与鲁迅保持了长达七年的友谊,直到1930年这位“翼城......
他如果没有投身文坛,从事其它经营活动,大概也会发财致富的。 鲁迅给研究者提供了最大的便利,世界上很少有像他这样擅长记账的人。......
鲁迅初到上海时的生活情况如何?鲁迅遗物中的两本《家用菜谱》,为我们提供了研究鲁迅生活的重要的第一手资料。《鲁迅家用菜谱》是......
自1960年至1966年周作人辞世前,周作人给未曾谋面的香港朋友鲍耀明写了402封信,它们成了研究周作人晚年思想、观点、情趣以及社会......
作为鲁迅著作特殊组成部分的日记,不仅是研究其思想、作品的材料,而且自身就能说明许多问题。本文以年度日记为据,从公务活动、购......
鲁迅日记是一个极为简略但又系统完整的叙事文本,其中既没有对外在社会环境的记载,也极少个人真实感情的倾露,这迥异于现代日记文......
<正> 鲁迅的《一件小事》,是“五四”以来我国新文学运动中出现的优秀短篇小说。几十年来脍炙人口,传诵不绝,一直被我们选作教材。......
本文以“沉默鲁迅”(1912-1917)的相关日记和汉代画像收藏为考察对象,分析了“沉默鲁迅”反击自我生命虚无、走向生命自救的巨大可能......
因撰写《茅盾传》之故,我翻阅了30年代的报刊,发现了茅盾婚外恋情的部分史料,同时又获得到秦德君女士(现为全国政协委员)在香港《......
【正】 鲁迅从一八九六年开始写日记,因一九○二年四月去日本留学而一度中止。这个时期的日记,已全部亡佚。一九二二年全年的日记,......
在萧红短暂的一生中,外国友人不多,其中艾格尼丝·史沫特莱是她的外国友人中最重要的一位。萧红与史沫特莱,在三个城市有过三......
【適用话题】喜好美食 享受生活 文人风雅 人们很难把鲁迅与美食、美酒联系在一起。实际上,在吃喝这件事上,鲁迅称得上是个地道的......
<正> 新版《鲁迅书信集》收录了一九二六年十二月三十一日致日本友人辛岛驍的信。鲁迅与辛岛驍的交往,始于北京,终于上海。见面次......
<正> 鲁迅在定居上海的最后十年中,对于复旦大学的爱国学生运动和进步师生曾寄予密切关注。一九二七年十一月与一九二八年五月,在......
1913年是新文化运动的前夜,又是鲁迅沉寂时期的初始阶段,工作、生活进入安定状态的他开始自觉地为振聋发聩的新文化运动和创作鼎盛......
鲁迅一生著作之丰为世人所共睹,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发展进程中的伟大贡献也为有识者所景仰。但是,《二心集》是鲁迅的文学作品中唯一一......
某个绍兴特产,堂而皇之打着“鲁迅最爱”的旗号,可见,鲁迅的吃,是大大的有名的。一个时刻准备举起匕首、投枪的金钢战士,一个头上长角身......
【正】 43、马孝先(第15卷第344页,人物可能误注)1981年版《鲁迅全集》第15卷第344页“马孝先”条注为:“名毓宝,安徽人。北洋陆军......
【正】 鲁迅在教育部的同事中,除了与许寿裳堪称深交之外,与齐寿山的关系也比较密切。齐寿山(1881——1965),各宗颐,字寿山,河北高......
内山完造及其内山书店,在鲁迅文学地图上有着重要的位置,为鲁迅和左翼文化界的沟通起到了媒介作用。鲁迅设定的职业底线造就了与“......
【正】 在三十年代粉碎国民党反革命文化“围剿”的激烈战斗中,用自己的血肉铸成中国革命文化的纪念碑的先驱者中间,瞿秋白、潘漠......
此文是对笔者以《示众》为契机摄取到的关于《呐喊》、《彷徨》一种意义结构⑦的补充论证,笔者认为,在“沉默鲁迅”的《怀旧》以及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