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相关论文
摘 要:刘熙载评周邦彦词,说其当不得个“贞“字,何谓清真词之不“贞”?品清真词富艳精工,艳不仅表现在辞藻华丽等形式上,更是指其内容上......
窦娥作为《窦娥冤》的主人公,是贞孝烈女的典型,作者关汉卿通过特殊的艺术处理,将其形象拔高到文学可欣赏的水平成为一个悲剧的代表,并......
《人闽词话》这一词学理论巨著的理论价值历来深受各家好评,但它也存在着遗憾和不足。比如对周邦彦人品和词品的定位,其中一项就是“......
"贞"是《周易》全书的"关键词"之一,对这一概念理解的不同,不仅关涉到概念本身的具体涵义,更关涉到对《周易》这部著作的内涵、性质的......
期刊
笔者从贞、孝、忠的源起、沿革及功能入手,研究三者从个人德行到政治伦理的转变过程,认为它们因具有秩序功能而被皇权纳入政治体系......
本文考论了《易经》中"贞"字的各家释义,认为卦爻辞中的"贞"字不可全部释为"卜问",也不可以用某一个义项贯释全经;在此基础上,从古......
以周易断定逻辑中的断定用语为主要研究对象,以"贞"字为切口,以逻辑学的断定逻辑对中国哲学的传统文本进行解读,指出周易中所蕴涵的......
甲骨卜辞中的“贞”字确为“卜问”之义,但它的含义在周初发生了变化。从卜龟的程序来看,有“贞龟”这一步骤,郑玄解为“正龟于卜......
对于前辞中“贞”的意义,大陆学者大都训为“卜问、问”。但饶宗颐认为,有些“贞”应训为“卜问”,而有些“贞”应训为“当值”或“正......
《五经臆说》是阳明先生于龙场留下的重要佚著,但无论是古本《王文成公全书》还是今本《王阳明全集》,均只见其一十三条而未见完絷......
"贞"在《周易》中受到的误解很深,通过对《周易》各相关卦例系统地分析,"贞,正也",对女性则引申为"从一而终"的传统理解只是儒家的看法,......
<周易>中的"贞"字,最初学者依据<易传>和<尔雅>把其释为"正"或"定".近代以来,随着对殷墟甲骨的考证研究,有学者认为<周易>和殷墟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