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贵君轻相关论文
商周以来的君权神授思想发展至社会动荡的春秋战国时期,在残酷的政治斗争面前以及各种社会思潮萌发的情况下发生了重大转折,以宗法......
民为贵说是孟子仁义观念的具体体现,而人为贵则是孟子民为贵说的实质。在具体的社会情境中,民与君是作为一对概念出现的。君具有君......
[关键词]黄宗羲,民主,民本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457-6241(2013)23-0067-04 一、问题提出的缘由及学术分......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民贵君轻、水舟之情’。古人早就提出‘民生’就是‘国计’,民生畅、民心顺、国计兴。在青岛市李沧区......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有着悠久的历史渊源,对我国封建社会以及现代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立足今天它的民贵君轻、民为邦本,......
【摘要】中国古代的民本思想经历了历代统治者的发展,至民贵君轻的理论达到最高峰,响亮的提出了民众对政治的重要性,具有先锋意义;但同......
孟轲的“民贵君轻”说和荀况的“民水君舟”说,同是儒家民本思想的概括表述.固然有其差别,但是他们的差别不在于对人民的态度上,或......
人性论自孟子之后,趋向于从伦理道德的层面进行判断,这其中,儒家往往怀揣着一种道德人文情怀,坚信人性本善。在孟子看来,先天的良善本心......
孟子的"民贵君轻"说并非视民为"工具",而是认为民的价值高于社稷和君主.儒家所说"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即以人民......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4-0097-01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古往今来,已经......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和传统文化,留下了无数瑰丽的文化珍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民惟邦本、民贵君轻”的民......
<正> 战国中期的唯心主义思想家孟轲,是儒家学派的一个重要代表。由于他说过一些似乎是同情人民疾苦的话,特别是说过"民为贵,社稷......
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是我国传统政治思想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民为邦本"不是一个空洞的政治口号,它有切实的内容.民贵君轻、民心向背......
从夏商西周到春秋时期,在君权神授观念盛行的同时,对民众作用的认识不断加深,执政者已提出"保民"、"爱民"等主张,但都是从君主本位......
近10多年来,在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西方强势文明无孔不入,渗透到中华大地的每一个角落,中华文明受到国外文明的严重冲击和威胁。为防止......
在儒家中,孟子极大地看到了民众在现实社会政治生活中的地位与作用,曾经提出了“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这样一个在思想史具有划时代......
唐太宗李世民是中国封建社会一位具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他在位期间借鉴隋亡的历史教训,制定了"以德治国"的兴国方略,正确定位君民关......
中国的民本思想源远流长、内涵丰富,在其发展演变的过程中有三个节点值得特别注意,从《南风歌》的"解愠阜财"奠基,到孟子的"民贵君......
桐城文化中的爱民思想体现在吁求统治阶级爱民、重民和贵民等方面,认为统治者应以民为贵,使“君一国一民”之间形成并保持一种良性的......
“仁政”思想是孟子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孟子仁政思想是对孔子“德治”“重民”思想的发展;孟子的仁政思想以“性善论”为前提,主张......
【正】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祖国大陆在与台湾的交流过程中,文化方面的因素至关重要。而对台......
先秦儒家的民本思想是近现代民主的原初观念形态.民贵君轻、民心向背决定政治成败是先秦儒家民本思想的基本理念.他们为提倡民权提......
重新辨析和评价中国文化的民本思想,其要有五点:一、崇尚道德、以民为本是儒家文化的"常道",亦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二、在儒家......
中国古代的法律思想内容丰富,影响久远。尤其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法律思想有了飞跃性的发展。而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当选孔子和孟......
“民本”是对中国古代“民惟邦本”“以民为本”等思想的简称,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中重要的概念之一。人教版历史必修3中对......
ue*M#’#dkB4##8#”专利申请号:00109“7公开号:1278062申请日:00.06.23公开日:00.12.27申请人地址:(100084川C京市海淀区清华园申请人:清......
大同思想中的社会主义因素是中国民族文化思想的宝贵遗产,也是中国社会主义思想史上的光辉篇章。在探索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
学校文化是传承人文的纽带。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年的灿烂文明和传统文化,留下了无数瑰丽的文化珍宝。“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
中国学术界对中国古代统治思想的误判已经达到极其严重的程度。这一类误判出自所有的学术流派,影响范围波及所有相关研究领域,被误......
对“民贵君轻”这个命题的本质属性,学者们颇多争议1。本文旨在说明这样一个观点:在中国古代,“民贵君轻”的基本思路获得广泛的认......
【正】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轲,字子舆(待考,一说字子车或子居)。汉族,战国时期邹国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战国时期......
孟子的"民贵君轻"说并非视民为"工具",而是认为民的价值高于社稷和君主。儒家所说"天之生民,非为君也;天之立君,以为民也",即以人......
<正> 一、题解:《原君》选自《明夷待访录》。该书写成于一六六三年,是一部反对帝制的著作,其中充满了近代民主主义思想。《原君》......
孟子继承了孔子“为政以德”的观点,把伦理道德纳进政治构建之中,形成独特的政治道德观。其根本原则是为政以德,重要特征是民贵君轻,基......
孟子“民贵君轻”说评析──兼论孔孟政治思想异同罗祖基孟子是我国古代提倡限制君权、主张尊重民意的思想家。他的“民贵君轻”思......
【正】 《孟子·尽心下》:"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此语一出,千载以来或毁或誉,不啻天壤.据说,明太祖朱元璋读《孟子》读到......